目前分類:自遊。自在:烏茲別克(2010)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Maghoki-Attar & Char Minar & Bolo-Hauz Complex的地理位置圖(地圖中標示藍色框部分)



Maghoki-Attar


樸實的Maghoki-Attar是目前布哈拉古城保存最古老的清真寺,Maghoki-Attar的可譯成”the mosque in the pit(坑)”,或者”deep mosque”之意,它的地理位置處於布哈拉的中心位置,在阿拉伯侵入之前,香料草藥商在此處興建清真寺。



(上)清真寺的入口,(下)現在這個清真寺是被作為販賣地毯以及紀念品的用途...



進入Maghoki-Attar參觀是要買票的,(左上)門票是2000som、照像2300som、錄影4600som,不過當時(右下)女售票員為了推銷明信片+阿凡提的小玩偶共5USD給我,她居然跟我們說門票、照像的費用就算免費,其實我還想再買一份2USD的古城地圖,想說跟她殺價成三樣5USD,但是女售票員跟我說那是(左下)她朋友的攤跟她不一樣,所以不能合併起來殺價,所以我只好放棄地圖不買了。烏茲別克可說是建立在冗員+小費的基礎上的國家,參觀古城幾個景點之後,發現這些售票員都會亂收門票,可以買紀念品就免買參觀門票,我&Ling猜測買紀念品的Coco應該都入了這些售票員的口袋,而門票的票根有號碼記錄,收入應該是歸政府所有,售票員也就不是很盡心在收門票費用囉!



清真寺的像貌呈現混雜的建築風格,正面的建築風格始建於9世紀,直到12世紀又進行相當大規模的重建,清真寺正面再度被裝修整飾,16世紀青真寺全面被重建。


清真寺更由於六根石頭樑頂住天花板的建築形式,被稱為合攏的清真寺(closed mosques)。


清真寺內部一隅




1930年代考古學家發現埋在土堆的最底層,約4.5公尺深,12世紀整建的南邊正門,它被認為是布哈拉其中最完美建築物之一。正門的龕由獨一無二的磚砌石工,與各種仿古的彎曲陶磚所裝飾,這些泥磚刻有各種有機花紋圖案,並以不同形式加以排列、組合變化。由於這項考古的發現,讓世人有機會再度欣賞到當年清真寺樸實的磚雕藝術風格。



另外,1930年的考古發現也發現埋在土堆下5世紀阿拉伯拜火教的遺蹟,甚至更早的佛教寺廟遺蹟。到了16世紀時,布哈拉的猶太人在傍晚時分,將清真寺作為猶太教的教堂。



女售票員用手一直比這個坑洞要我拍,我們猜測她大概想跟我講祆教的遺蹟之類的事情…唉~言語不通,很難理解她要告訴我們的真正涵意…



十世紀的歷史學家Narshahi認為Mokh(moon)清真寺是古時候「火崇拜者」的寺廟,它們祭拜的神是「moon Sin」之神,它是遊牧民族的保護神,在黑夜就像月光一樣指引他們方向,這些遊牧民族在他們原本的信仰底下容許這樣的異教繼續存在。此外,布哈拉的統治者一年舉辦兩次的貿易展覽會,也有在販賣木製或者泥製的神偶。


Char Minar


Char Minar這個建築物看外型「古錐」,彷彿童話故事般十分地討喜上相,它是1807年得到富有的突厥哈里發Niyazkul金錢支援建造的,這個清真寺的建築形式不同於傳統的設計,比較傾向印度的建築風格。Char Minar在塔吉克語是指「四個喚拜樓」之意,不過嚴格上它們只不過是四根塔而已,其中一個倒塌的塔,1998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協助下修復。



四根塔的上面有藍色的馬賽克磁磚,與不同的圖案加以裝飾,例如:象徵基督教的魚、佛教的祈禱輪的圖案等等,這些特別的圖案設計,反應了設計者意圖了解與融合四大主流宗教,可惜我沒想到要拍特寫啦!


(左下)清真寺門也是一樣小巧口愛滴,透過門縫看到清真寺裡面烏漆抹黑的無法入內參觀的



Bolo-Hauz Complex


Bolo-Hauz的地理位置位於皇宮入口的對面,是典型中亞風情的清真寺,以前是大汗Emir正式祈禱的清真寺,它的前方有一個蓄水池(hauz)與1917年由Usto Shirin所建的小型喚拜樓(minaret),Bolo-Hauz波斯語是指「水池上的建築物」之意。



Bolo-Hauz有茂密綠樹、水池是布哈拉人避暑的好地方,在古時布哈拉狹窄的水道構造,無法充分供應水給當地居民,這個水池就變成當地人很重要生活用水的來源,會有一些專門挑水的人,用皮革麻袋裝水提供市集(bazzars)或一般民居家庭使用。不過我們覺得水池的水好像沒流動的...感覺有點髒耶…




冬季清真寺是建於1712年,具有濃濃的波斯風格,裝飾華麗的天花板與20根雕刻精美欄柱的夏季風廊是20世紀才建造的,坐在夏季風廊底下的板凳,可避暑乘涼很舒服,這裡也十分地幽靜,正可以抬頭靜心好好欣賞木柱雕刻,與天花板的彩繪之美…



木柱雕刻之美~



帶著中亞風帽子的當地男子,虔誠在清真寺前跪地膜拜



小女孩坐在我身旁很久,總覺得她很想跟我們聊天,但卻又羞於啟齒她就這樣靜靜低著頭寫東西…也不知她在寫啥?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布哈拉Ark Citadel皇宮& Zindon監獄,位於古城第一區的地理位置圖(標示綠框的部分)~




Ark Citadel皇宮


尚未走到皇宮入口前,先看到是周圍長長的城牆



走到皇宮前,意外地發生一件小插曲,那就是我們遇見了三個東方女子跟我們一樣很怕曬到太陽,身體從頭到腳上包得緊緊的,哈~跟我們打扮穿著還真像!咦~有種熟悉親切感呢!難道他們也是台灣同胞嗎?很開心上前打招呼…「kon ni qi wa」!唉呀~期待在布哈拉能遇見同胞的希望幻滅!



皇宮(Ark Citadel)是布哈拉重要的古蹟,這個布哈拉最古老的建築物,追朔從西元5世紀起到1920年,這裡是歷代統治者的居住地,皇宮的建築格局東西向稍微加長,東南邊的角落也稍微被切過,呈現的是不規則的長方形,占地3.96公頃,城堡的圍牆高度789.6公尺。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皇宮的外觀是18、19世紀Manghit Dynasty修建的樣貌,當時的Ark是布哈拉王國的中心,包含國王Emir的宮殿、鑄幣廠、清真寺、政府機構、馬房、商店、監獄,還有公共會議廳,都座落在Ark裡面。(圖片來源:Bukhara the city and the legends)



皇宮前面有一個廣場稱為Registan square(即the poured square之意),這個廣場也是執行死刑的地方,1842年6月,當時的BukharaEmir~ Nasrullah Khan 可汗以間諜罪判處英國情報官康納利(Arthur Conolly)與斯圖達特( Charles Stoddart)死刑,就將其屍體草草埋在布哈拉皇宮前的Registan廣場。


有一斜波通往大門口,大門距離廣場地面的高度是16-20公尺左右。


皇宮的前門入口兩側各有一個圓塔設計,在門的上方則有露台的長廊連接兩個圓塔。



(右)走入城門內斜坡道的右側購買城堡的參觀門票5000SOM(1USD=2000SOM)~以當地的物價來算門票真是夭壽的貴ㄚ!!(左)斜坡道的另一方則有囚室,原來那是昔日走過絲路不交稅的人,被囚禁在此。



沿著入口的斜波走到底,會看到見於十七世紀的Juma(Friday)mosque,具有歷史價值,木雕樑柱與天花板的雕刻值得好好欣賞,走入屋宇裡面現在因為正在整修,沒有任何展覽可以看囉。



皇宮1920年被蘇聯紅軍轟炸,破壞殆盡,現在正在極力整修…花了5000som進入皇宮,結果走沒幾步路發現四處圍起來禁止遊客進入,處處攤放著待修護的石柱與建材,想看到有如當年皇室的生活場域更是不可能,有種被騙的感覺湧上心頭,令人覺得火大…真想跑到售票處去跟售票員理論退票…後來我們卻意外逛到一個庭院,ㄛ…這個廣大的庭院是古時候大汗接待與加冕的庭院(Reception & Coronation Court),最後一個在這裡加冕的大汗是1910年的Alim Khan,哈哈我們超lucky的說,剛好有電視劇在這邊拍攝,我們就坐在庭院中看他們拍戲,超好玩的,花了5000SOM到皇宮啥古蹟也沒看到,但意外能撞見當地電視劇的拍攝也算不賴啦!



哈哈~趁著他們拍戲的空檔,我趕緊跑去跟演員們合照…嗯~坐在皇位上的應該就是大汗囉…不知他演的是那位大汗哩?真佩服這些演員在大熱天裡,還穿的住這些厚重的衣服拍戲!



演員下戲後,都很有親和力,擺這種姿勢讓遊客拍照…,他們也很關心鏡頭下的自己長的怎樣,還要求我們秀出照片讓他們看呢~



標示Greeting Hall的地方,走上去參觀好像沒甚麼看頭耶~



(上)站在皇宮的城牆上可以遠眺四周的民房,(下)沿著皇宮左邊有些破爛的城牆走,可以到達另一個景點監獄Zindon~



離開皇宮前往Samanid Park,我們又再度碰到下了古裝戲服,穿著時裝的漂亮女主角和她的媽媽,右邊的星媽看起來年輕又fashion呢!他們熱情跟我們打招呼!



Zindon監獄


參觀布哈拉(Bukhara)古城的遊客當然也必定不會錯過一個離皇宮不遠的陰暗地牢(Zindon,即Jail之意),我們是分兩天參觀的~


從皇宮的左側城牆前往監獄Zindon,巷弄間的泥磚土屋還真像,讓人迷糊了起來,到底該走到哪條巷子才能到達監獄咧?



幸好我們得到當地的一對夫妻指路協助,終於找到監獄Zindon。另外還要感謝他們倒了一碗水給當時礦泉水喝完,渴了半死的我解渴,雖然Ling提醒我他們從大瓶礦泉水倒出來的水不一定是礦泉水,不過還好我沒拉肚子…



監獄Zindon的外觀。



這個監獄曾是19世紀孟加拉第六輕騎兵團(Sixth Bengal Light Cavalry)英國情報官,探險家和作家~康納利(Arthur Conolly)與斯圖達特( Charles Stoddart)被關押的陰暗地牢又稱為「bug pit」,地牢滿布著可怕的蝨子、毒蠍、與各種害蟲。1842年6月,當時的Nasrullah Khan 可汗以間諜罪判處康納利與斯圖達特死刑,並將其屍體草草埋在布哈拉廣場~就是皇宮前面Registan廣場。康納利他們是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工作,從印度加爾各答(Calcutta,現作Kolkata)被派到布哈拉執行這次任務的。其中康納利也是提出「大博弈」(Great Game)概念的第一人。「大博弈」一詞意指19世紀沙皇俄國與英帝國之間為爭奪亞洲腹地控制權而展開爾虞我詐的角力。這是印度近代史上唯一一次直接參與中亞「大博弈」。王宮貴族在環強矗立與逼迫下仍然想保有汗國的獨立,將失敗的英國情報官處以殘酷的極刑,然而封建的汗國終究不敵環伺強權俄國的侵擾與歷史巨輪…,最後被併吞。



沿著(左上)旁邊的石梯走上去可以進去參觀,(左中)監獄前的小廣場,(右)走進木門,有個售票處,(左下)監獄可以參觀古時候的拷問室與可怕地牢,牆上也有圖解說明。




參觀Zindon需買門票以及照相機的門票,因為皇宮被騙的經驗,讓我們考慮了很久,還跟賣票的阿嬤拉咧半天…,(上)阿嬤發現我們不想買票進入參觀,把我們轟出去…,我們也很生氣離開Zindon...(下)回頭拍照時,發現阿嬤翹班跑掉了,那個距離下班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咧,那後來的遊客不就不能入內參觀?阿嬤這樣子不行的啦…(監獄參觀時間:9:00am-4:30pm,門票沒買不知滴~)



有關Ark Citadel的傳說


根據波斯史詩 Shahnameh記載,這個城市是由Shah Kavakhous的兒子Siavush國王所創建,他是波斯Pishdak王朝神秘的伊朗Shahs其中的一個。傳說 Siavush是個美男子,遭到指控勾引他的岳母Vizers。為了測試自己的清白,他接受了火的審判。在火焰的試驗中,Siavush毫髮無傷,安然無恙穿過Oxus 逃到Turan,Turan的國王Samarkand Afrosiab,將女兒Ferganiza許配給Siavush,並賜予布哈拉綠洲的一個附庸王國,Siavush在那裡建造了城堡與周邊城市。幾年後Siavush再次被指控勾引岳父Afrosiab國王的老婆,憤怒的Afrosiab國王將Siavush殺死,並將他的頭顱埋在Haysellers Gate底下,Shah Kavakhous為了替Siavush報復,襲擊Turan,殺害 Afrasiab國王,帶著兒子和女兒、女婿回到波斯。


Also they say that before Afrasiab gave Siavush his daughter he stipulated(明訂) that pretender(冒牌者) should be able to build a fortress on piece of land under an ox-hide. However Siavush was very ingenious(機巧的). He slit(切開) ox-hide into slender(細細) ribbons(帶) then he joined ends together and inside this ring he later built the Ark.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布哈拉除了大量古老的伊斯蘭建築值得參觀以外,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建在繁榮廣場與十字路口交叉地點的『圓頂貿易穹窿』,從16世紀Shaybanid王朝起,在水池(Laybi-Hauz)的西邊與東邊大量興建圓頂市集,據說全盛時期的Bukhara幾個這種貿易穹窿,在絲路繁榮的年代,中亞一帶曾流行一句諺語「他的眼睛睜得像布哈拉的匯兌商一樣大」,布哈拉的銅臭味似乎遙遙可聞,這也代表了布哈拉的商貿活力與繁榮富庶。


蘇聯時期(Soviet times)大力恢復絲路氣息最濃郁的圓頂市集,當地人稱古絲路時代的圓頂市場為”Taqi” ,這些穹窿也以交易的貨品來命名,例如目前仍在使用的三座:Taqi Zargaron,它的意思就是”the jewellers dome”,古絲路時期作為為珠寶交易;Taqi Sarrafon它的意思是”the moneychangers dome”, 古絲路時期作為外幣兌換交易的地方;Taqi Telpak Furushon它的意思是”cap makers dome”, 古絲路時期作為帽子製作與交易的地方,如今這三個貿易穹窿仍舊是商店的聚集點。


三個貿易穹窿的地理位置(布哈拉古城地圖來源:Google)



Taqi Zargaron”the jewellers dome”


1560-1570時期,根據16世紀的編年史”Hafizi Tanish”記載,Taqi Zargaron是當時最大的一個貿易穹窿,它的圓頂建築格局是屋頂有一個突起半圓形的大圓丘,向外四周則有一個個的半圓形小圓丘突起,Taqi Zargaron的建築風格是毫無裝飾的樸拙風格,它的貿易穹窿建築形式,當時頗為風行。


Taqi Zargaron的屋頂鳥瞰圖(圖片來源:翻拍Bukhara"The city and the legends一書)



Taqi Zargaron的建築外觀




Taqi Zargaron入口




Taqi Zargaron有頂市集內部一隅~



Taqi Sarrafon”the moneychangers dome”


是距離我們住的Komil Hotel與水池(Laybi-Hauz)最近的一個貿易穹窿,所以我們在古都布哈拉的這幾天,總要在它的底下穿梭好幾回呢。



(左上)抬頭仰望突起小圓丘的室內天花板設計...



Taqi Sarrafon鄰近古代的Shahrud 溪流,我們只知它距離水池很近,不知古代那個溪流水道是不是就是畫面右邊的渠道囉?



Taqi Sarrafan古絲路時其實作為外幣兌換交易的地方,但現在已經沒有「兩替」的功能,比較像是一個綜合市場,賣有各種手工藝品、紀念品、繡花衣服、皮毛、頭巾、盜版CD、小書攤等等。



Taqi Sarrafon的夜景...



Taqi Telpak Furushon,”cap makers dome”


Taqi Telpak Furushon是我們買布哈拉特有名產~鳥形剪刀的地方,有幾家頗有特色與有趣的香料鋪與打鐵舖(有關布哈拉的名產紀念品另篇再述),古時候它是做為帽市交易的地方,現在仍可看到幾間賣中亞風情小圓帽的店鋪,不過我覺得它還是比較像是甚麼都賣的綜合市集囉!



圓頂市場十字型格局,有四個出口,屋頂則是突起一個個圓丘。站在市場內仰頭看屋頂挑高,牆壁甚厚,布哈拉是沙漠綠洲的古都,夏天真的熱到不行,但在有頂市場內逛街則相對陰涼,白天商家也都不點燈,穹窿裡面的有些店家採光就不是很好



Taqi Telpak Furushon的夜景~



穹窿底下也有古人埋葬此處,還有一具石棺耶,攤販的阿伯自在坐在石棺旁邊賣東西、邊看報紙,還挺悠哉的呢!



在這些貿易穹窿閒逛,讓人不禁遙想著中古16世紀時,來自伊朗、印度、俄羅斯、中國、中亞各國商旅,帶著各種貨物與黃金,行經沙漠,風塵僕僕來到布哈拉交易,那種車水馬龍的古絲路風情…


認識有關以布哈拉為國都的幾個王朝~


布哈拉不僅是古代商業驛站中心,也是各王國使者行政交匯、宗教傳播、苦行僧修行中心,隨著不同時代統治者後來又賦予歷史學、詩歌、天文學、醫學、數學、法學等等社會科學,均在此城市研究與發展。在不同朝代裡,布哈拉也相繼成為國都,譬如西元6~8世紀為古代布哈拉國,西元9~10世紀薩曼(Samanid Dynasty)王朝,16世紀的謝巴尼德(Sheybaind Dynasty)王朝,17世紀的阿士塔罕(Ashtarkhanid Dynasty)王朝,18世紀的布阿拉(Bukhara Emirate)王國與1920~1924年的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Bukhara people’s Soviet Republic)等。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篇介紹的是位於Samanid Park內的兩個古蹟:Samanid Mausoleum(薩曼尼王陵)與Chashma-iy-Ayub Mausoleum(先知約伯之井,Job’s well)


Samanid park(薩曼尼公園)位於布哈拉古城地圖第一區的位置(紅框的部分),從Lyabi-hauz(水池)走到Samanid park是相當遠的距離,如果光走路不逛街不拍照,我想也需走個30~40分鐘以上,但能夠看到這兩個中亞重量級古蹟,走了那麼遠的路也是值得的!



薩曼尼公園一隅,這個公園綠樹、花草,長得很茂密,就算不看古蹟,在公園裡閒逛避暑,也是挺舒服的呢!



薩曼尼公園的樹木、花草,還有小驢子在吃草



公園附近看到賣飲料的攤販,飲料是以碗計價,熱情的老闆想請我們喝,不過那個飲料看起來顏色很橘可能色素很多吧,碗是用水隨便沖洗一下,我們當然只好謝謝老闆的好意囉!



來到公園,最主要的是參觀兩個重要的中亞古蹟囉~


Samanid Mausoleum(薩曼尼王陵



這個陵墓是薩曼王朝創立者伊斯馬尼、薩曼尼(Ismail Samani)的陵墓。是中亞聞名的建築藝術代表作,Ismail Samani 西元9-10世紀 (between 892 and 943)建立這個陵墓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Achmed ibn Asad,但後來卻成為薩曼王朝所有家族成員葬身的墓園,根據古蹟木門上所刻畫的名字推測,包括西元907年去世的Ismail王,還有他的孫子西元943年去世的的Nasr II iibn Ahmad,都是葬身在此處。



Samanid Mausoleum融合了粟特(Sogdian)和袄教(Zoroastrian)建築的元素,現今仍存在這兩個文化的遺址相當罕見。1934年蘇聯考古學家Shishkin發現這個陵墓時,幸運的是它埋在好幾公尺深的土堆之下,不然13世紀恐怕很難逃過「超級破壞狂」成吉思汗的毀城之劫吧!


夕陽西下的Samanid Mausoleum古蹟剪影...



陵墓優美對稱的立方體狀,覆以半圓形的拱頂,四角有球狀小圓頂,融合波斯祆教與伊斯蘭蘇菲神祕主義(Sufism)的象徵,例如:立方體狀的磚塊結構象徵穩定(steadiness)與土地(earth)之意,而半圓形的拱頂則是象徵天空(sky)的表象,融合在一起象徵的是宇宙一致性與和諧性(the unity of the Universe)。



整個陵墓是由土黃色的磚砌成,牆壁表面鑲嵌有精巧別緻的花、草、魚、蟲和歷史典故等19種不同的突起、凹陷、或者斜紋的圖案,令人讚嘆它的燒磚技術超越以往,臻於當代高水準之作。古蹟四邊各有一個門,(左下/右上)門楣的四週是採用圓磚柱垂直嵌入的圖案排列設計,像珍珠串鍊般的裝飾風格,這種建築元素被稱為「Sasanid pearls,薩珊王朝的珍珠裝飾風格」。(註:Sasanid Empire薩珊王朝,係波斯在公元224年651年的波斯王朝。)



Samanid Mausoleum以優美的造型和獨特的磚造技巧著稱,被譽為「 東方的珍珠」,是聞名中亞的古蹟,也是9-10世紀中亞建築藝術的代表。後來巴基斯坦的創立人~Muhammad Ali Jinnah--Mazar-e-Quaid的陵墓受到影響,也模仿Samanid Mausoleum的結構形式建造。


這座千年前修建的陵墓,不只維護情況良好,在中世紀伊斯蘭建築風格上獨樹一格,被伊斯蘭的穆斯林視為聖人埋骨之所,有些穆斯林在準備進去瞻仰之前會先在門口點燃小火堆,行膜拜禮之後才進入。這種禮拜方式應該是祆教(拜火教)的遺存,雖然這個地區很久之前曾經信奉祆教,但是這在其他伊斯蘭地區還是不可思議。


The Chashma-iy-Ayub Mausoleum (Job's well)



Chashma-iy-Ayub Mausoleum是公園的另一個古蹟,這個紀念館與聖經故事傳說有關,聖經約伯記提到在土地UZ的地方,住了一個名為約伯(Job即Ayub),他是一個完美的、正值的,敬畏神與遠離邪惡的人。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在哪兒,據推測可能這個地方是位於現在的布哈拉市。傳說二千五百年前,約伯走到這個地方時,當地正值發生嚴重的乾旱,人民渴望得到甘霖的滋潤,約伯與他的門徒,使用拐杖敲打土地,發現了一口井(Chashma),據說這口古老的井水質非常純淨、甘美,且具有療效,在當年那口井的遺跡上建造水神紀念館紀念聖人與水神。



紀念館的構造14世紀時就已經存在了,入口的銘文說明現在的古蹟是建於十六世紀的帖木耳時期(Amir Timur)的,但是圓錐體的屋頂突出物的建築風格,卻是13-14世紀時期花剌子模的建築特色,因此有可能個建築構造是原本14世紀時遺留下來的。




Chashma-iy-Ayub Mausoleum是一個複合式的結構,從 1419世紀多次重建,最後古蹟的結構有一個加長的棱鏡覆蓋各種形式的半圓形拱頂。其中一個像圓鼓柱狀形的屋頂突出物,覆蓋雙錐形圓頂,標示著古井的可能位置,目前紀念館作為展示地方的水利發展史,入內參觀也可以喝到那口井水,此外還有手工藝地毯的展示,不過我們走到這個紀念館時很晚,約晚上八點多,已經關門沒能入內參觀。(紀念館開放時間9am-4:30pm,參觀費用不知啦!)




夕陽伴Chashma-iy-Ayub Mausoleum古蹟...



Chashma-iy-Ayub Mausoleum的對面,也有一個非常現代化的玻璃牆的紀念建築物,紀念"Imam Ismail al-Bukhari",遊客可以沿著兩側階梯爬上紀念建築物參觀。




【有關薩爾曼王朝(Samanid Dynasty)的介紹】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國名由來】



因其曾祖薩爾曼而得名薩爾曼系波斯巴爾赫貴族後裔,原信奉祆教 ,後改信伊斯蘭教 薩爾曼之孫艾哈邁德等兄弟4人效忠於哈里發馬蒙,曾協助阿拔斯王朝軍隊平定拉菲之亂有功,約於820年被馬蒙分別任命為管治撒馬爾罕、費爾幹納、塔什乾和赫拉特城軍事長官後由塔希爾王朝節制,保持原職。



【政治歷史】



873年,塔希爾王朝滅亡後,艾哈邁德統二治理河中地區。 874年,其子奈斯爾·伊本·艾哈邁德被哈里發任命為河中地區總督,為薩爾曼王朝之始奈斯爾之弟伊斯瑪儀··艾哈邁德(892907在位)是薩爾曼王朝政權的真正創建者他以布哈拉為首府,正式稱埃米爾,宣告獨立,名義上仍承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宗主權,僅向哈里發奉獻貢物,報告軍務他效法哈里發宮廷建立了統一的行政和軍事制度,確立了王朝與轄地的隸屬關係他於903年滅薩法爾王朝 ,取得呼羅珊地區統治權,繼而征服了中亞地區許多獨立的地方小邦,其統治勢力遠達怛羅斯、花刺子模、泰伯里斯坦與戈爾甘等地他勵精圖治,採取多種措施發展農業和商業,獎掖伊斯蘭學術文化,被後世史籍譽為信仰虔誠、寬仁賢明的君主在奈斯爾二世(913943在位)時,由宰相賈伊罕尼和巴勒阿米先後輔佐,將王朝統治的中心由中亞地區轉向波斯東部,他加強中央政權和軍隊建設,鎮壓了王室內部和什葉派、哈瓦利吉派所發動的叛亂,鞏固了王朝的統一。他撥款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調整賦稅,鼓勵商業和對外貿易,獎掖學術,境內經濟繁榮,文化事業昌盛,為薩爾曼王朝的黃金時代與此同時,伊朗西部信奉什葉派的布韋希王朝崛起,長期威脅薩曼西境的安全,呼羅珊地區叛亂頻仍。王朝後期,幾任埃米爾即位時年幼,宮廷實權由突厥奴隸近衛軍高級軍官掌管,突厥軍官為各省的統治者,實行割據這時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在中亞興起,屢次擊敗薩曼王朝軍隊,佔領中亞部分地區;阿姆河以南地區由其原呼羅珊突厥總督阿勒普特勤建立的伽色尼王朝奪取在阿卜杜勒·麥利克二世執政時,國土大多喪失,戰亂頻起,國政由伽色尼素丹馬哈茂德所支配 99910月喀喇汗王朝伊利克·奈斯爾汗率軍從喀什噶爾進入河中,未遇任何抵抗攻占首都布哈拉城,阿卜杜勒·麥利克被俘囚禁,後死於獄中其領土被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所瓜分,薩爾曼王朝遂亡。



【政治制度】



薩爾曼王朝是中央集權制的封建政權,埃米爾為獨立君主,集行政、軍事和司法大權於一身,為最高統治者王室成員、封建貴族、宗教上層、突厥近衛軍首領、大商人等佔有私人土地,租給農民收取分成製地租少量土地分歸村社農民,按規定上繳土地稅清真寺和宗教學校由王室賜封或穆斯林施捨的地產(即瓦克夫),免繳賦稅,其收入為宗教基金王朝採取扶農()、重商政策,倡興對外貿易,東西商道暢通,各國商賈雲集於各城市,商店林立,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國庫充盈。


【宗教信仰】


薩曼王朝以伊斯蘭教為國教 ,遵奉遜尼派教義,實行伊斯蘭教法,推崇哈乃斐派教法學說中央大法官和各省法官,由埃米爾直接任命,多由教法學家和大毛拉充任,主持宗教事務和司法該王朝多數埃米爾篤信伊斯蘭教,精通教義教法,宮廷延聘著名伊斯蘭長老擔任國師、顧問,參與朝政,享有宗教特權和較高政治地位隨著王朝的不斷向外擴疆及征服,伊斯蘭教在河中地區和費爾幹納北部得到廣泛傳播,大量突厥部落改奉伊斯蘭教,在其轄地確立了伊斯蘭教的統治地位朝在布哈拉、撒馬爾罕、塔什幹、赫拉特、賴伊修建壯麗的清真寺、宗教學校、宮殿、陵墓、圖書館、天文台,促進了伊斯蘭學術文化的發展。



【思想文化】



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發展成中亞伊斯蘭文化名城。 布哈拉兴建的宫殿布哈拉興建的宮殿,富麗堂皇,為薩曼的建築珍品;規模宏大的皇家圖書館,藏書豐富,收藏有《 古蘭經 》珍本和各學科的手抄本,堪稱學術寶藏撒馬爾罕興建的大清真寺、伊斯蘭經學院和天文台,為薩爾曼伊斯蘭學術文化高度發展的象徵王朝大力獎掖學術,招賢納士在奈斯爾二世時,布哈拉及宮廷,各方學者云集,在此求學、研究、著述蔚然成風,出了不少聞名於世的學者醫學家兼哲學家拉齊、伊本·西那、博學家比魯尼、詩人費爾多西和魯達基 、歷史學家巴勒阿米、艾布·蘇萊曼等均在薩曼王朝的庇護下從事過學術活動,作出了重大貢獻薩爾曼王朝讚美波斯文化,是波斯語言及文學藝術的複興者王朝除通行阿拉伯語外,政府規定波斯文為官方通行文字,並大力推廣波斯語,詩人魯達基等用波斯語進行文學創作。將伊斯蘭教經典、科學和文學著作翻譯成波斯語廣泛流傳據阿拉伯文獻載,薩爾曼王朝曾與中國于闐大寶國王或甘州回鶻可汗通使、通商和聯姻中國西北邊境突厥民族最早信奉伊斯蘭教,是受到薩爾曼王朝傳播的影響。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哈拉,位於烏茲別克斯坦西南部的布哈拉州,距首都塔什干西南約450公里。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哈拉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布哈拉建城始於公元前一世紀,公元9~10世紀是薩曼王朝(Samanid)的都城,16世紀是布哈拉汗國(Bukhara Khanzte)的國都, 1920年代曾是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布哈拉舊城區保存有各個王朝修建的宮殿、陵墓、清真寺、神學院等造型獨特的古建築。布哈拉的城市設計與建築工藝精美絕倫,對中亞許多地區的城市規劃變革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布哈拉也成為中亞地區最完美無缺的中世紀城市典範,現在古城市佈局保存完好,至今居民仍生活在此。因此,布哈拉獲得「中亞最大露天博物館」之美譽,也是烏茲別克的旅遊勝地之一。


布哈拉古城全城地圖,由於古城面積較大些,所以將地圖區分為六個區域介紹古蹟。(來源:Google)




本篇介紹的是:Poi Kalyan Complex(波依卡揚廣場的建築群),Poi Kalyan意為「在偉大的腳下」(The foot of the Great)是指在偉大的卡揚宣禮塔minaret Kalyan的腳下,包含有(中)卡揚宣禮塔minaret Kalyan,(右)卡揚清真寺Kalyan mosque與(左)Miri Arab madrasah米里-阿拉布神學院~



上面波依卡揚廣場的照片全景,就是在廣場對面餐廳的頂樓吃午餐,與午休躲太陽時拍的...


波伊卡揚廣場是位於布哈拉古城地圖第1區的位置囉!(地圖來源:Google)



【卡揚宣禮塔minaret KalyanKalyan塔吉克語是”Great”之意


卡揚清真寺旁聳直著一座高塔~卡揚宣禮塔(minaret Kalyan,是布哈拉最高的建築物。


Kalyan Minaret歷史上修建過多次,最初的建造可追溯到西元919年,當時可能因匠人沒有考慮到地基下面是軟土,因此地基不穩而倒塌。西元1127年喀拉汗王朝的「獅子」汗王(Arslan Khan)下令重建的,建造的建築師是Usto Bako,塔47米,地基有深達16米,並以灰泥混合駱駝奶、蛋黃、及牛血糊在地基上,以防地震基座直經達9米。



建於1127年(左)宣禮樓是用燒過的磚建成的,樓身布滿了磚製裝飾圖案,共分成14個裝飾帶,每個裝飾帶都有精緻清晰圖案裝飾,而且所有的圖案都不同,花紋甚美,西元11世紀到13世紀末中亞建築受波斯風格影響所及,主要特色是磚造結構,在色彩上不追求色彩鮮麗,用色即單純的土黃色,裝飾也以幾何形的磚雕來表現,或混以陶土裝飾,呈現的依舊是土磚的土黃色系風格。(右下)頂部的鐘乳石狀平台的下方有一圈藍琺瑯彩的裝飾,則是後來帖木爾(Timur)時期才裝飾上去的。(右下)巨大的圓形建築物的頂部,有16個拱型透光窗,可做為 muedzins叫喚信徒朝拜的宗教用途,亦可作為烽火台指引沙漠中的駱駝商隊,在戒嚴或者戰爭的年代,則可作為武士的瞭望台之用,另外塔頂上面裝飾有鐘乳石狀的簷。



卡揚宣禮塔內有迴旋石階105級,登高不只可以俯瞰兩座神學院的建築與佈局,還可以眺望整個布哈拉古城,不過我們沒有爬上去囉,爬上去的費用也就不知!另外我看到的資料顯示爬上塔之後「頂部有狹長的拱形迴廊通往梯子。迴廊由16個透光與主體建築物相連的拱門組成,迴廊的外部被建成兩個相連的半圓柱形,托著兩個拱門。」


【有關卡揚宣禮塔的傳說】


偉大的曠世巨作,總會流傳很多的傳奇故事,下列是有關卡揚宣禮塔有趣的故事:


(一)傳說當時建造此塔的獅子汗王(Arslan Khan)要殺掉了一位與他爭辯的「伊瑪目」(Imam),結果那位「伊瑪目」在夢中要求汗王不得讓別人踐踏到他的屍骨以為補償,於是汗王便下令在該「伊瑪目」的墓蓋在這座喚拜塔下。


(二)「在偉大的腳下,成吉思汗也低頭!」西元13世紀,成吉思汗領著鐵騎無情攻陷布哈拉,並放火焚城。可是當成吉思汗大軍來到這座塔前時,卻震驚卡揚宣禮塔巧奪天工的技藝,他仰望瞠目結舌,頭盔還掉在地上,他低下身拾起頭盔,訝然驚嘆怎麼會有如此宏偉的伊斯蘭教建築!叱吒風雲如我,也不得不向您低頭阿!」命令下屬不可搗毀這座塔。


(三)卡揚宣禮塔被稱為偉大的塔(Big tower),又被稱為死亡之塔(The death tower),惡貫滿盈的罪犯被帶上105階高的「死亡之塔」,法官向萬頭鑽動的群眾宣讀犯人罪狀後,便令犯人綁上沙袋,向神默禱,然後下令將犯人丟下高塔。伊斯蘭教雖然可以娶4個老婆,但是對非合法的男女關係卻容忍度極低,所以一個男子可能因為一個不正經的偷瞄,而被判由塔上摔下。據說,曾經有一個聰明女子,因為有不合法的男女關係而被判這種極刑,這位女子要求殘酷的丈夫答應她最後一個請求,女子請求執行極刑當天,她可以穿上她所有衣服與裙子,當女子被丟下高塔,在塔下圍觀的民眾看見奇蹟發生,女子的衣裙展開像降落傘般,女子安全落在地上,因而保全了一命。此種酷刑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後半葉,也令布哈拉的名聲蒙上陰影。


【卡揚清真寺 Kalyan Mosque



在卡揚清真寺是布哈拉傑出的建築之一,最初是卡拉罕王朝(Karakhanid)於西元1121年興建的星期五(Djuma)清真寺,後來蒙古入侵被成吉思汗給燒毀破壞,目前的清真寺是重建始於15世紀,1514Shaybanids王朝時期,由Ubaydulla可汗領導下完工的。有別以往的建築新元素是在清真寺正面有peshtok 在正面中心位置,還有圓塔(guldasta)與拱形結構在它的牆壁。



卡揚清真寺與撒馬爾罕的比比哈藍(Bibi-Khanim)清真寺相較規模略小,低調華麗的風格與比比哈藍複雜精美風格大不同。清真寺入口大門外觀基本為磚製,裝飾面由磨光並塗釉的磚製成,類似馬賽克



進入清真寺參觀需要額外收費,搶錢阿!布哈拉的古蹟是一個個收費的,費用多少呢?哈哈…因為我們第一天到的時候是黃昏時,清真寺快關門了,我們趕緊站在庭院入口處附近拍拍照就走人囉!sorry,沒去記價錢,我們去卡揚清真寺兩次,都是站在庭院的入口處拍照沒穿過中庭走進去參觀囉!



清真寺的規模長127米,寬78米,有長方形的庭院,庭院的西邊是高又大的maksura房間,作為祈禱之用。中庭四周由悠長的圓頂迴廊構成,迴廊有208根柱子與288個圓頂構成,增加清真寺整體通風,與宣教禱告時的回音效果。



悠長的拱形迴廊...



清真寺最多可同時容納12000人在此禱告。清真寺的中庭有一個八角型的石頭陵寢小亭子,據說是為了紀念在Bukhara被成吉思汗屠殺的700位兒童而建的,當年成吉思汗遣使至Khiva,成吉思汗因不滿花剌子模的蘇丹摩訶末在歐塔剌劫殺蒙古帝國的使節與商旅,盛怒的成吉思汗一氣之下揮兵南下,從SamarkandBukharaKhiva一路往西打到土耳其,若不是因為黑海,東歐大概也不保了!很可惜這個一代梟雄破壞太多中亞的古蹟了!


(左上)八角型的石頭小亭子在後方,被樹遮住了!(右)我們走入清真寺的入口,在這個拱門下的位置止步拍照,就沒有被要求收費,如果走入中庭拍照就要繳Coco了...




Miri Arab madrasah米里-阿拉布神學院】


位於卡揚清真寺對面,是建於1530-1536年Shaybanids王朝時期



Miri Arab madrasah的建造者是Sheikh Abdallakh Yamani他最被為人所知是Miri Arab,他是Ubaydulla可汗的精神良師,可汗與Sheikh也是葬身在這個神學院北邊的大廳下。


清真寺入口大門外觀的裝飾面一樣是由磨光並塗釉的磚製成,類似馬賽克設計風格,站在經學院古蹟前真的令人讚嘆不已呢...



神學院的設計是傳統的設計風格:正方形的庭院,四周是兩層樓建築,左右兩邊角落都有圓形的大廳,內有教室和許多研究小室(hujras),主要用於伊斯僧侶研習之用,其中研究小室數目為114個,與《古蘭經》章數相同。當時,該座神學院是中亞地區唯一的伊斯蘭教神學院,來自中亞各地的伊斯蘭教徒都到這裡來進行伊斯蘭教學術研究。自建成之日起,該神學院就就一直從事伊斯蘭教學術活動,在蘇聯時期也未停止過。


從餐廳鳥瞰Miri Arab經學院...



它是一座目前還在使用的神學院,所以裡面是禁止參觀的,(左下/右上)我們參觀的時候是由大門向內窺看經學院裡面,一路從希瓦(Khiva)玩來參觀了很多的神學院,大多變成手工藝品店或飯店,失去它原先研究神學的功用,真難得還能看到一座16世紀的經學院,繼續發揮它正常的功能...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都布哈拉,是絲綢之路重要停駐站,有許多驛站與伊斯蘭教宗教學院(經學院),傳說中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神秘故事場景就是發生在這座迷人古城,古城中有462件建築物,其中有257件是歷史性的建築,除了參觀古建築之美,我們也有很多時間是在民宅的小巷弄間閒晃,尋訪阿里巴巴與40大盜之影…


走在的古城巷弄間與每戶人家都長的很像,而且沒有門牌號碼很容易迷路呢,無怪乎強盜要在阿里巴巴家門上做記號,幸好阿里巴巴機智的女僕馬爾基娜會想出了在所有鄰居的大門上畫上了同樣的記號來誤導強盜


巷弄間,除了有一千零一夜趣味性的民間故事流傳,也有很多「真實」的故事在古城中持續上演…


饢可說是當地人的主食,就在我們住的Komil hotel的附近,我們看到民宅牆上開的(左下)小窗戶,這是當地民宅的特色,為方便與鄰居聊天,如果是臨著街道的,也可做為販賣東西的小雜貨店,透過這個小窗戶,我們看到當地做饢的小舖,覺得很好奇就沿著(左上/右)的門走進用高牆圍起來的民宅一探究竟…



這個民宅裡,好多戶人家在做饢(麵包)ㄛ~


揉麵糰,捏成一個個的秤重…再揉成圓形的麵餅…



用饢戳在圓形麵餅上壓印各種形狀,然後貼在熱烘烘的坦度爾(tandir)壁面上烘烤…



烤熟後再勾出饢,麵包師傅還會用刷子將烤焦的麵皮表面刷一刷,讓它們看起來更美味可口



大人在熱烘烘的坦度爾(tandir),揮汗如雨辛苦的做饢…(左)小女孩則在中庭的木床上玩耍,還拿起正在曬的棉被,跟我們玩躲喵喵...(右上)坐在石階上休息吃葡萄的阿伯,做很多的麵包囉~累阿!(右下)中庭的小角落用柵欄圍起的是他們飼養的小羊咩咩…



看到當地人正在用泥磚蓋房子耶!泥磚是用黏土、雜草加水混合成泥漿,在灌進木頭模框中製成泥磚,並在太陽底下曬乾,這些工人正在用乾硬堅固的泥磚,彼此接力合作地由下而上一層層堆砌房屋的厚牆…,難怪古城裡的房子風格都長的很像,這就是當地民宅的特色~「泥磚土屋」!只是他們正在蓋的房子要做甚麼用途呢?



Bazzar是體驗親近當地人生活最有趣的事,在Khiva我們逛了城東Dekhon Bazzar (哈哈~開心這篇還上奇摩精選喔),到了布哈拉我們也不想錯過Komil hotel附近的Kukluk Bazzar,經過當地人的指點迷津,我們到了Kukluk Bazzar,不過好像散市了,只看到(左下)小女孩正在掃地,真可惜呢!



但是走在巷弄間,跟當地人哈拉哈拉拍照,還是挺有趣的



也看到一個小男生正在投自動販賣機買飲料喝,不是瓶裝的飲料,也不是用紙杯裝的,而是用玻璃杯裝的,小男孩喝完了,這個販賣機還可以洗杯子呢,我們請小男孩示範給我們看,瞧~他還挺開心的耶!如何洗咧?(左)就是將杯子倒蓋在販賣機的洗杯子的出水孔,用力壓水就噴出沖洗杯子囉!呵~真好玩!不過這樣子洗法乾淨嗎?那個飲料很黃,色素應該很多滴…



小雜貨店與喵喵



小男孩們在沙堆中玩摔角,看他們這樣玩沙挺開心的,也是種幸福...台灣的小孩與青少年平常就沒機會可以這樣玩囉!(右上)瞧~這個小的也是不甘示弱ㄛ...



布哈拉當地婦女常見的穿著,包頭巾、戴耳環、鑲金牙、有的則是還畫有一字眉,他們喜歡穿寬鬆的花洋裝,配上寬鬆的花褲子,腳踩拖鞋,有的還會穿襪子…她們的穿著充滿著傳統異國風情!



布哈拉的清潔隊婦女,除了套上個橘黃色的背心,她們的衣服也是這樣穿滴



這三個婦女與小孩皮膚黝黑,和我們之前碰過的烏茲別克人都不太一樣,真不知他們是哪一個種族的人囉?



這幾個阿公看起來真悠閒呢!



天氣熱,讓人好想吃瓜類的東西解渴,之前Khiva和Moynaq我們待的天數太短,都不敢買西瓜吃,這回我們待在布哈拉共四晚,而且房間有冰箱,所以我們決定買個西瓜好好犒賞我們貪吃的嘴…



我們的西瓜是在Char minar(四個喚拜樓)往Lyabi-hauz(水池)路上的小攤販買的,後來我們逛到Ismail Samani Mausoleum(陵墓)時,意外逛到一個當地蔬果中盤商買賣的Bazzar,我想應該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西瓜囉,不過是要扛很遠很遠的距離,我想除非是住那附近的hotel吧!否則也不需這樣虐待自己囉!在這個Kolkhozny Bazzar走一圈好多人會拿水果請我們吃喔,他們好親切熱情,超開心的遇見他們…



【有關一千零一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語كتاب ألف ليلة وليلة‎,波斯語هزار و یک شب‎,又稱《天方夜譚》,「天方」是麥加舊譯名),一部源於東方口頭文學傳統、於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成書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成書後一直在阿拉伯地區流傳,但只是普通的民間文學,不太受到重視,到18世紀初傳到西方,卻大受歡迎,歷久不衰,影響了西方的文學創作,塑造了西方人心目中阿拉伯世界的形象。這部作品在20世紀初經西方傳到中國,先後有兩個直接從阿拉伯文翻譯的大規模版本,以及無數轉譯、節譯甚至自創的版本,《一千零一夜》在世界上翻譯及發行量是僅次於聖經[1]


《一千零一夜》以國王與宰相女兒的故事為骨幹:相傳古代印度和中國之間,有個叫薩珊王朝國家,國王發現後宮荒淫,於是痛恨女人,誓言每晚跟一個女子圓房,到天亮即把她處死;宰相的女兒莎赫扎德不忍看到女子受害,於是不顧父親反對,自願陪國王過夜;圓房後她對國王講故事,但天亮時故事還未講完,國王欲知後事如何,暫且留住她的命;第二晚她再跟國王說故事,但說到緊張處又天亮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這樣由宰相女兒一夜復一夜講出。


故事中又有故事,這是《一千零一夜》的特色,書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說,而每個角色都樂意聽別人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強調了故事的力量,國王因為要聽故事而不殺宰相女兒,而在宰相女兒對國王說的第一個故事〈漁夫與魔鬼〉中,魔鬼也因為聽到了好故事而饒過漁夫的命。


【有關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簡介】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是一千零一夜其中的一則故事,生動地描繪了一個發生在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生活故事︰出身窮苦、一貧如洗的樵夫阿里巴巴在去砍柴的路上,無意中發現了強盜集團的藏寶地。他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大批財寶,但他並不完全據為已有。強盜們為除後患,密謀要殺害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得到了聰明、機智、嫉惡如仇的女僕馬爾基娜的幫助,才化險為夷,並戰勝了強盜。莫吉娜先後三次機智地破球壞了強盜們的罪惡計劃,使兩名匪徒死在自己同伴的刀下,另37名匪徒被她用滾油燒死。她又利用獻舞的機會,用匕首剌死了匪首。最後,阿里巴巴把寶庫的一半財物送給了她,並讓自己的兒子娶她為妻。


詳細故事內容請看「故事王國」:http://www.bookstrg.com/ReadStory.asp?Code=TN2748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Moynaq的「鬼屋」與小蚊、小蟲、悶熱奮戰了一晚終於睡著,上午在Oybek hotel拍拍照,用礦水水簡單梳洗一番,8:00am就離開Moynaq,離開前我們要求Alisher載我們到船墳場再看一眼。



今天這趟拉車真的很遠~很遠~,從Moynaq~Urgench370KM+Urgench~ Bukhara435KM=805KM。


前半段Moynaq~Urgench沿途是景致非常單調的灌木叢、低矮的樹,(右上)是等候公車的涼亭~



偶爾也有牛、羊走在路上逛大街



沿途是低矮的民宅



途中還經過阿姆河,這次過鐵橋沒再坐船囉。



大約中午12左右到達Urgench,兩天花了我們三人共220USD的包車行程,到此結束,現在回頭來看這段車資,其實我覺得有點給它貴,不過能到世界的邊緣Moynaq感受鹹海浩劫的震撼,這個經驗卻是無價的…



Alisher告別囉!他還幫我們介紹了前往Bukhara的計程車,車資每人20USD,是與當地婦女共乘。



由於「鬼屋」沒提供早餐,所以到Urgench我們趕緊跑去祭祭我們咕魯咕魯叫的五臟廟…順便等看看有沒有當地人,一起共乘計程車前往布哈拉(Bukhara)。


午餐我點的是可樂600som+羊肉胡椒餅900som,Ling則吃加了洋蔥的烤牛絞肉串1000som,Chen由於吃素就只吃饢+番茄沙拉500som,沙拉有點貴咧!



後半段A380道路兩旁的景色就是光禿禿黃土沙漠,這段行程很艱辛,坐在西曬位置的我,被烤的快變人乾囉!聽著傳統音樂催眠曲,人昏昏沉沉,相機也變得昏昏沉沉的…,沒拍什麼好照片囉!另外前座拍照好位置被當地婦女給坐去了!那個三面都會曬到烈陽的「好位置」,大概只有當地人才能忍受了吧!真佩服司機與坐在前座的當地婦女,他們都不用戴墨鏡耶!到底有多熱呢?我們的大瓶礦泉水全都變成熱水,可以拿來了泡茶、洗澡囉!



行經中部乾燥的核心—Kyzylkum desert的這段路程,還是搭飛機舒服喔,8/6我搭烏茲別克航時,空拍的照片…



大約下午六點左右,到了布哈拉近郊,當地婦女下車了,司機跟我們說他很累了不想進城,以1000som(1USD=2000som)把我們賣給其他司機,還叫我們再付3000som,可惡的傢伙!不過今天坐了800多公里的車,又被烤的昏沉沉的…實在不想跟他吵了,趕緊到布哈拉找旅館洗澡、吹冷氣要緊。



赫赫有名的古城布哈拉終於到了囉!「布哈拉Bukhara,梵語為修道院的意思」。布哈拉從9世紀起就是中亞地區的伊斯蘭教神學研究中心。布哈拉的名稱由來為索格里亞那語(Soghdian)的Buxarak,意思是快樂的地方,中國人與阿拉伯人的紀錄為「神聖的」、「有聲望的」,由此城市名稱的由來與意義,看來布哈拉不只是世俗的歡樂城市,也是被聖化的神聖城市與精神淨化的城市,我們在此展開四天的參訪。



今天行程除了拉車還是拉車,沿途的景致除了沙漠還是沙漠,不過我們住進了比較高級的Komil hotel(住宿分享篇再談),在LP上它被列為midrange,也沒多高級啦,但和昨晚比起來是真的比較像是人住的啦,我們從世界邊緣回到人間囉,因昨晚沒洗澡,又行經沙漠,晚上我們在Komil hotel徹底洗了個很舒服的熱水澡,還有很多含著細沙的衣服,也花7USD吃了頓豐盛晚餐(另篇敘述),今晚吹著19度C的冷氣特別的好睡。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8/8住進Moynaq漁村唯一的旅館Oybek hotel),在這個廢棄旅館(我覺得簡直是鬼屋ㄛ~)經驗到的點點滴滴,也是我烏茲別克之旅一段很難以忘懷的回憶,這個特別的經驗大概繼08年土東之旅睡樓梯壞掉的危樓,09年北歐之旅睡火車上的地板、人家的餐廳門口等經驗之後,另一項「克難」新紀錄,睡「廢棄的舊旅館」ㄛ!


Oybek hotel(Tel:222 18 68,LP提供的),沒有自來水,但可以充電ㄛ。


每人每晚15000SOM


晚餐每人3000SOM


Oybek hotel的Registration(住宿登記)



Moynaq一日遊,可以選擇在稍微熱鬧一點的卡拉卡爾帕克共和國首府Nukus過夜,在Khiva遇到的倫敦背包客就是包車回Nukus過夜的,當時他還跟我們建議住在一家比較新的Hotel(sorry~後來改變主意就沒去記它囉),我們討論了很久,想避免住進「中亞黑洞」,就在出發前往Elliq Qala的前一刻,我們改變主意,想說「黑洞」不可避免,那就「黑」到底吧!決定待在Moynaq過夜,Oybek hotel附近的景致蕭條、荒涼到極點!



Oybek hotel共2層樓,外觀的看起來似乎年久失修,有些的破舊!Hotel前的庭園種了幾顆樹,還有未經整理修飾的草皮。



這個hotel沒有自來水,(右)洗手台後面的水槽,水有點髒,結著蜘蛛網,還有跌到水裡的小蟲浮游物呢!今晚我們也沒辦法洗澡,只能用台灣帶來的溼紙巾擦拭身體...



(右上)每間房間推開落地窗都有小陽台,可以看到hotel外面的景致;(右下/左上)hotel前面擺著坐起來會搖晃的長條椅與木床,供旅客休息聊天,(右下)坐在長條椅上的是司機Alisher,以及負責Oybek hotel經營的哥哥,他不會說英語,與我們交涉的是會說點簡單英文,比較像蒙古人的弟弟,可惜我都沒拍到他,另外他跟我們說很久沒遊客入住了呢!



(上)hotel的接待大廳很簡陋,旁邊的餐桌,是我們吃晚餐的地方;(中)黑色的沙發破了幾個洞,棉絮都跑出來了;(下)從Check in的櫃台走進去, hotel經營者的房間,旅館的廚房好像也在裡面,他們從裡面拿晚餐給我們吃。



走上2樓樓梯牆壁的油漆掉了,地上的磚塊破了一大片,也未整修。



(左下)2樓左轉的房間很多,大多推滿了雜物,也沒床可讓旅客睡覺,說真的經過這些房間,我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呢!特別是晚上感覺更恐怖喔!此刻我突然覺得自己還蠻幸運的,有Ling&Chen相伴,如果我一個人來自助旅行,打死我也不想住在這兒,花再多的銭,我一定要殺回Nukus的啦!(左上)我們住在樓梯右轉最後一間的三人房;(右上)樓梯間還有看起來人會變形的鏡子與矮櫃;(左上/右下)我們根據「中亞手繪旅行」一書所畫的房間插圖,猜測08年張佩瑜應該是住這間08房吧!那天我們看到是工作人員的弟弟睡在這裡。張佩瑜的書上說到她很喜歡這間旅館房間簡單、素雅、靜謐什麼都沒有的感覺。ㄛ~我想要enjoy這種住宿品質,可能旅行中要放得很「鬆」與「自在」吧!還是這兩年來旅館更加的蕭條與荒涼了呢?唉呀~顯然我太過焦慮,一點也不放鬆!


我們住的三人房(右上/左上)門口走進有張單人床,及簡單的書桌,粉紅色的窗簾,落地窗走出去是陽台;(右下/左下)經過中間隔間的小門,就是兩人房,窗簾也是粉紅色的,一樣有個小陽台,還有櫃子。



晚上睡覺時,我覺得床墊好熱喔,再來我睡單人房那間,我不敢打開陽台那邊的落地窗,我們長得那麼醒目,擔心全村的人是不是知道今晚這間房住了3個東方女生,昨晚(8/7)我們在Khiva的Meros guest house每人都換了100USD,3個人身懷鉅款,總共帶了約65萬的SOM!真怕被搶劫呢!呵~不知我們是不是擔心太多?還是有被害妄想症?熱到爆的我決定把床單抽掉,鋪在Ling&Chen雙人房的地板上,再鋪上我的睡袋套睡覺,剛開始我們3個人都不敢打開房間的落地窗,我從韓國帶來的紙扇子終於派上用場了,不過實在太熱了,ㄍㄧㄥ到半夜只好打開落地窗睡覺,結果就是我們被群蚊與群蛾攻擊啦,我睡覺地上還有小蟲爬來爬去滴,Ling&Chen在房間噴了香茅油也沒效。



抽開床單是破爛不堪的床架



房間沒有衛浴設備,工作人員的弟弟跟我們上廁所需到13號房,當然晚上上廁所,我們是結伴拿手電筒一起去,因為13號房沒燈啦;(右下/左下)抽水馬桶沒水,要用旁邊水桶的水洗手、沖水,旅伴在廁所ㄣㄣ,臭味很久才散去耶;(左上)抬頭看到房間的上方櫃子,還有鳥在這兒築巢囉!



從房間的陽台鳥瞰hotel庭園與荒涼的街景~


常看到當地人豢養的牛、羊、犬在路上四處趴趴走



由於村裡沒有餐廳,所以我們請旅館代做晚餐,除了基本的饢與茶水,不是用國民茶具裝的喲;(左下)番茄與小黃瓜的沙拉;(右下)主食是馬鈴薯與荷包蛋,味道嗎?我覺得可以吃飽啦!



昏黃燈光下的晚餐,最開心的是吃到Alisher買的超甜的哈密瓜!我們五個人當然吃不完,剩下的Alisher就留給hotel的工作人員吃囉!



由於房間有點悶,燈光昏暗、設備又簡陋,讓人不想留在房裡,吃完晚餐我們就跑到hotel庭園的欄杆外面,坐在樹下的石頭上乘涼、看星星,兩個村裡的小弟弟一個13歲、一個10歲,也搬石頭跟我們圍在一起聊天,還以為我們是日本人,Chen拿著背包的吊牌跟他們解釋了半天,他們又認為我們是泰國(Tailand)人!唉呀~不管是什麼人啦,今晚我們都撞見了最美麗的星空,全村黑漆漆完全無光害,好美的星空喲!我們也超lucky的耶,我總共看到六次的流星,哇~這大概是我這輩子看見流星次數的總合耶!這個寧靜清涼夜晚,讓人感動得好想哭!我突然有種感觸「最美麗的東西,往往隱藏在最患難之處,但美麗卻是短暫的」,就像本篇我描寫患難的文字、照片落落長,而美麗的星空卻是短暫到連一張照片也沒有,哈~這個美麗的夜晚超出我們的預期,沒想到要帶腳架來囉!



美麗的星空,讓我們不想進「鬼屋」睡覺,不過後來Ling看到有一群牛朝著我們走過來,烏漆抹黑的幸好Ling好眼力有看見群牛,不然我想今晚我們不僅看到很多的流星,大概也會被撞到眼冒金星囉!呵~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離開Ayaz qal(Lake),接著Alisher載著我們一行人花了約6小時狂飆了370kmUrgench~Nukus166km+Nukus~Moynaq210Km),途中只有在Karakalpakstan的首都努庫斯(Nukus)短暫停留加油,一路上看到的景觀是單調的沙漠、低矮的灌木叢….,滿懷著期待與興奮之情的我,越接近荒涼、孤寂的世界邊緣~木依那克(Moynaq)…,內心更顯得激越,拍照雙手還微微地顫抖

大約下午六點左右,我們到了木依那克(Moynaq)。




一路行經沙漠,渴了半死的我們,趕緊衝到雜貨店買水與可樂解渴



筆直、簡單的街道,低矮的民宅…映入眼簾的是空虛荒蕪的漁村景象…




木伊那克Moynaq),一九六○年代曾經是個繁榮的海港,每年有二萬五千公噸的漁獲量,擁有一座蘇聯時代最大的魚罐頭加工廠,年產量超過二千萬個以上的罐頭,超過五千艘漁船來回接舶的海港。如今海岸線已經退到150-170公里之遠,成為一座號稱海港卻沒有海,漁村卻沒有魚的荒漠孤城。




如果時間夠多,不嫌麻煩,或者為了省錢,可以從Nukus搭巴士到此一遊,車程大約需四小時。



路上的老人與小孩,人臉孔更像是東方蒙古人的卡拉卡爾帕克族人



我們住進村裡唯一且已經廢棄的Oybek hotel,稍微休息後,趁尚未天黑前,Alisher載我們趕緊往就海岸線的方向前進,(下)遠處是簡介鹹海變遷的看板與紀念碑



鹹海紀念碑




紀念碑的背面是1960鹹海的榮景,正面則是2010年鹹海的現況,不過鹹海的面積好像還是大了些?可能他們每年會把該年度的數字重新粉刷,而地圖就不一定更換吧?




看了簡介鹹海歷史與地理資訊的看板內文,可以清楚鹹海經歷的生態浩劫...



鹹海變遷~


繁榮的過往



鹹海Aral sea)出現在Turna平原,是在更新世岩時期(Pleistocene),這個海稱為「Aral Tenghiz」,意為「多島之海」,最早出現是西元903年阿拉伯科學家Ibn Rusta的著作。


鹹海的水主要來自發源於天山山脈的錫爾河(Syr Darya)與發源自帕米爾高原的阿姆河(Amu Darya)。它們各自走了兩千多公里,貫流整個中亞,穿過嚴酷的紅沙漠、黑沙漠,最後一南一北注入鹹海,幾萬年來,大自然就是這麼運行著。它們是中亞人民的命脈,歷史上,亞歷山大、玄奘、成吉斯汗,突厥人、波斯人、蒙古人、中國人、阿拉伯人,多少傳奇故事在兩條河川之間輪番上演。


1961年以前,這兩條河每年注入鹹海的水量平均為55立方公里;當時的鹹海水面廣袤,南北長400公里,東西寬280公里,面積為66,100平方公里,約台灣的兩倍大,是世界上的第四大湖,僅次於裏海(Caspian sea)、北美洲的蘇必略湖(Lake Superior)與非洲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Pyalts),最深的深度是69公尺,平均深度是16公尺,水流量是1064立方公里,每公升的水鹽含量是10-11毫克。在過去,阿姆河與錫爾河所沖積的地區,河、湖、蘆葦、沼澤及森林交織其間,是動、植物生態景觀豐富的濕地。



鹹海輓歌 


然而,前蘇聯時代決定推廣發展烏茲別克等中亞乾旱地區的棉花栽培,一場自然環境的浩劫於焉展開。60年代,阿姆河與錫爾河早已供應了約莫五萬平方公里的棉田灌溉用水。但後來為了開墾乾旱的沙漠的棉田中,開始興建水壩與渠道引水灌溉以及發電之用,從19601980年間,棉田的灌溉區只增加了20%,但河水的汲取量卻較從前增加4590立方公里不等。到了八十年代,鹹海每年的受水量已比五十年代受水量的十分之一還少!從19661993年間,鹹海的水平面下降了不止16公里,而其東岸和南岸也已往湖中央內縮了80公里。其蓄水量減少了75%,面積則縮小了一半。1987年,鹹海正式分裂成南大北小的兩個湖,兩條河條的河流只是斷斷續續的注入




2010年的一月,鹹海的面積已經萎縮到少於12,100平方公里,水流量是110立方公里,海岸線內縮了150-170公里,每公升的水鹽含量達到是100-110克。阿姆河或錫爾河三角洲溼地消失,生態破壞,如今鹹海乾涸的河床面積達到4百萬公頃,鹹海周遭森林面積的消逝更高達10倍,由於棲息地的破壞,超過300種的植物、35種鳥類、23種動物與10幾種原生種的魚類在鹹海滅絕,湖床只留下鹽份升高、殘餘著殺蟲劑、脫葉劑及化肥成份的沙土。


另外地表沙漠化,有所謂的人為的「白沙漠(Akkum)」形成,汙染周遭的環境,氣候也跟著改變,空氣變得更乾燥,冬季變更長且乾冷,夏季變得更短而熱,1950年一年中不下雨的天數約為3035天,如今卻攀升至120150天。沙塵暴將裸露在湖床上的高達7500萬到8000萬噸的鹽和沙土捲至幾公里外,對人體與農業都造成嚴重的損害。這一切都肇因於前蘇聯目光短淺的政策,從此改變了一座湖泊、兩條河川,以及整個中亞地區的人文和自然生態。



20099NASA的鹹海浩劫空拍圖




眼前廣大的「海」….ㄛ不如今是「荒漠」!非常震撼人心!「滄海變荒漠」…,遙想當年木依那克Moynaq)還是鹹海南邊的一個大港,如今漫漫無際的白沙,只剩斑駁繡蝕的廢棄船殼,靜靜地擱淺在沙浪裏,那個它們原本停泊的位置



旅客可以沿著藍色的樓梯下到崖底拍照



斑駁繡蝕的廢棄船殼,骨架依稀可辨




廢船特寫~



沙浪裡,灌木叢、稀稀疏疏的白芒草,隨風搖曳,沙沙作響,還有貝殼殘骸證明這裏曾經是「海」



也許因為這原本不在我們的旅遊計畫,也許也因千里迢迢來到這個世界邊緣,我們拼命拍照留念,不喜歡拍個人照的Ling,在這個孤寂與荒涼的荒漠場景也拍了不少照片呢!這也是我在烏茲別克景點中,拍最多個人照的一集囉!



不遠處我們看到有一群當地的青少年在廢棄的船上玩耍,吸引我們的目光想走過去瞧瞧~(下)其中有兩個男、女走到船頭拍照,看到這個畫面,我不禁喊出「Tatanic」,指導他們擺出Tatanic男女主角的姿勢,那個綁著長辮子的女生很大方的回應我「YA~Tatanic」,James Cameron的鐵達尼號果然是世界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連在世界邊緣角落的孩子也熟悉這齣災難愛情片。



聽我一說小男生害羞的跑掉,(上)綁辮子的女生則邀請我們也爬到船上跟他們一起玩,我們這些短腿的都市飼料雞實在是爬不上去,兩個小男生跳下船,從後面推著我們,小女生們則拉著我們手,費了好大的勁,才把我&Chen拉上船去,實在太好玩囉,跟他們玩了太開心了,那種「滄海枯田」的感概,頓時拋諸腦後!



(右上)生鏽的船殼鐵片不小心踩到可能能割傷腳,不過瞧這些小孩很厲害呢!赤腳在船上船下跳來跳去也沒事,我&Chen走在船上都是小心翼翼的呢!




這些棄置在湖床上破敗斑駁有如鬼船,卻成了這群未經歷漁村興衰純真孩子們的大玩具,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千里迢迢來到Moynaq的我們只在荒漠裡短暫停留,或許我們和這群青少年一樣無法深刻體會漁村經歷的浩劫,只能衷心期盼現在有關的鹹海的拯救政策,能讓鹹海從生死關起死回生ㄚ!



鹹海浩劫


相關的影片欣賞:


1.      The shrinking Aral Seahttp://www.youtube.com/watch?v=iOfEqXI4G30


2.      Aral Sea: UNEP & Google Earth highlights environmental changehttp://www.youtube.com/watch?v=xSEXIxDVMBg&feature=related


3.      Aral Sea Catastroph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hu0Hr9eS_g


4.      Weird! Driving across the Aral Sea bed - Holidays in the Danger Zonehttp://www.youtube.com/watch?v=sSEdGusF3qA


5.      Kazakhstan Aral Sea【http://www.youtube.com/watch?v=hzASWM1kvuU


6.      Aral Sea - Kazakhstan【http://www.youtube.com/watch?v=EAUyddi_5j8


找回消失的鹹海


為了找回逐漸消失的鹹海,中亞各國召開多次研討會,擬定各種方案,成立許多研究小組。以下分享兩則相關報導囉。


資料來源:http://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1187&CL=18


鹹海曾經名列世界第四大湖,但為了灌溉農田,農民毫無節制地抽取水源,如今鹹海變成了貧瘠的荒漠。現在,人們正致力使湖泊復原。


撰文╱米克林(Philip Micklin)、阿拉丁(Nikolay V. Aladin)
翻譯/姚若潔


位於中亞的鹹海在1960年仍然是世界第四大湖,到了2007年,面積已縮減為原來的10%。人們從鹹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和錫爾河取水,對沙漠地區進行大面積的灌溉,使得流入鹹海的淡水變成涓涓細流。


■鹹海乾枯後,分裂成三個殘餘的湖泊,其中兩個湖因為太鹹,魚類已經消失。曾經繁忙的漁船也從鹹海上消失,從前的港都也沒落了。大面積的海床露出並乾枯,風把鹽份與有毒物質吹往人群聚居的地區,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儘管如此,建於2005年的攔水壩,已經幫助最北邊的湖泊面積快速增加,鹽度大幅降低,魚類族群和濕地也正在復原中,這兩者也是經濟復甦的指標。然而南邊的兩個大湖卻可能完全消失,除非曾是主要水源的阿姆河可以重建;但這樣的工程要價數十億美元,政治上的認同也有困難。


■世界上還有其他湖泊也開始面臨同樣的命運,其中主要有中非的查德湖與美國加州南部的薩爾頓海。從鹹海的消失與局部復原得到的教訓,應該能讓這些地區提高警覺。


分崩離析
鹹海的水源幾乎完全來自阿姆河和錫爾河。幾千年來,阿姆河的河道數度偏離鹹海,導致鹹海縮小,不過只要阿姆河再次移回,鹹海總會恢復。但為了種植棉花和稻米等農作物,人們從兩條河流大量抽水,使得流入三角洲以及鹹海的水嚴重減少,而蒸發的速度遠超過降雨、融雪及地下水的供給,造成鹹海水量減少、鹽度上升。


前蘇聯政府把鹹海的慘狀隱瞞了數十年,直到1985年,總理戈巴契夫才揭露這項嚴重的環境慘劇。1980年代晚期,鹹海水位降低,分裂成兩部份:北邊的小鹹海與南邊的大鹹海。到了2007年,南邊的大鹹海又分裂成較深的西湖與較淺的東湖,以及一個小而獨立的湖灣。大鹹海的水量從708立方公里降到75立方公里,鹽度則從每公升14公克上升到超過100公克。1991年,前蘇聯解體,鹹海分別為新成立的哈薩克與烏茲別克所擁有,也因而停止了前蘇聯的大計畫:將遠方西伯利亞的河流引入鹹海。結果,已經減少的資源,陷入更激烈的競爭。


萬物蕭條
鹹海的乾涸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河水流量嚴重減少,春季雖不再氾濫,但無法把淡水和營養的沉積物帶到濕地。由於湖水鹽度提高、魚類產卵和攝食地點消失,魚的種類從32種減少到6種(多數存活在三角洲)。在1960年還可捕捉四萬公噸魚的漁業活動,到1980年代中已經停滯,六萬個工作機會也隨之消失。湖中留存下來的最常見生物是黑海比目魚(俄文稱做kambala),這是在1970年代引進的鹹水魚,但到了2003年,牠們也從南邊的湖泊消失,因為鹽度已經超過每公升70公克,是一般海水鹽度的兩倍。


鹹海上的船運業也無法繼續,因為水退離北邊的阿拉爾斯克(Aralsk)和南邊的木依那克(Moynaq)等主要港口數公里遠,接通港都的水道越來越長,維護起來太昂貴。地下水的水位隨著湖水下降使沙漠化加劇,曾經是樹木、灌叢和草地蒼翠繁茂的地方,到了1990年代中期,只剩乾瘦的鹽生植物(可耐受含鹽土壤)與旱生植物(可忍受乾旱條件)還在掙扎。原生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物種數只剩下一半。連原來岸邊100公里外的地區,氣候都改變了,夏天更熱,冬天更冷,濕度更低(因而降雨更少),生長季變短,旱災變得更頻繁。


毒物污染
鹹海的萎縮,使得5萬4000平方公里的海床暴露且乾枯,這些海床佈滿了鹽,有些地方甚至摻有從鄰近農地流入的殺蟲劑與農藥。強烈的風暴把鹽、沙塵與污染物吹到500公里遠的地方,北風及東北風吹起強烈風暴,嚴重影響南邊的阿姆河三角洲,那裡是該地區人口最稠密、經濟與生態重要性也最高的地方。重碳酸鈉、氯化鈉與硫酸鈉隨風散播,殺死或抑制自然植被與農作物的生長;想到湖水是為了灌溉農作物而乾涸,真是殘酷的諷刺。


衛生專家說,由於吸入與攝取高鹽份的空氣和水,當地人口有相當高比例的呼吸道疾病、喉部與食道癌以及消化問題,而肝、腎、眼睛的疾病也很普遍。魚類的消失大幅降低食物多樣性,使營養不良與貧血的問題惡化,對懷孕婦女尤其危險。


復興島(Vozrozhdeniya Island)也引發特殊的問題,當它還是個遠離湖岸的小島時,被前蘇聯政府當做生物武器的試驗場:炭疽、兔熱病、布氏桿菌病、鼠疫、斑疹傷寒、天花、肉毒桿菌毒素等,被拿來在馬、猴、羊、驢以及實驗動物身上試驗。水位的降低導致復興島南邊在2001年與陸地連接起來。衛生專家擔心這些已經能當成武器的微生物存活下來,並且可能經由染病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進入人類居住地,或者恐怖份子也有可能取得這些微生物。


北方的曙光
要把鹹海恢復到1960年代的狀況是不切實際的,每年從錫爾河和阿姆河注入的水量必須是目前(13立方公里)的四倍,唯一的方法是減少灌溉,因為灌溉就佔流失水量的92%,然而鹹海盆地的五個前蘇聯共和國,除了哈薩克以外,都為了使成長中的人口溫飽而主張增加灌溉。種植需水量較少的農作物也有幫助,例如把棉花換成冬麥,不過烏茲別克與土庫曼這兩個主要的灌溉國卻希望繼續種植棉花來賺取外匯。密集的灌溉渠道也需要改進,許多渠道只是在沙地上挖出水溝,導致大量水份滲失;渠道的現代化一年可節省12立方公里的水,但至少要花費160億美元,各國不是沒有經費就是沒有意願。…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75期5月號】


哈薩克治水造堤 鹹海水位將倍增


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sep/29/today-int2.htm


編譯陳宜君╱特譯


拜原油出口量增加與國際油價高漲之賜而財源滾滾的中亞國家哈薩克,著手進行堪稱歷來最具雄心的生態復原計劃 - 讓其境內的鹹海水位上升六公尺,俾使日益乾涸的湖泊水量加倍。


哈薩克推出前述計劃前,世界銀行就推動兩年內讓位於哈薩克境內的小鹹海水位升高兩公尺的計劃。國際前鋒論壇報二十八日指出,這是拯救鹹海工作的一大勝利。鹹海位於哈薩克與烏茲別克的交界處,曾是全球第四大內陸湖,但近年來湖水持續乾涸,導致湖面分裂為三部分:北端的小鹹海因為有錫爾河不斷補充水源,即使近年來流入湖裡的河水水量減少,但仍是鹹海中鹹度最低的水域。南端的大鹹海大部分位於烏茲別克境內,但湖水鹹度太高,魚類無法生存;阿姆河可為大鹹海補充淡水,但河水只有在水位高漲時才能流入湖裡。


第三部分則被灌溉系統盤據,西方科學家抨擊這是造成鹹海逐漸枯竭、淪為生態浩劫區的元凶。


鹹海在一九六○年代仍是附近半沙漠區所能倚賴的少數水源之一,每年還可生產五萬公噸的淡水魚。不過前蘇聯決定將棉花種植列為比漁業更重要的經濟活動,因此截取錫爾、阿姆二河的水用於灌溉,導致鹹海的水量不到五十年就減少九十%,七十五%的湖面蒸發,多數區域的湖水鹹度提高,甚至連海魚也無法生存。烏克蘭水利學家索柯洛夫表示,對許多人而言,鹹海是前蘇聯剝削哈薩克的象徵。


哈薩克在九一年脫離前蘇聯獨立後,地方官員興建粗陋的堤防,防止小鹹海的水流向大鹹海。不過只要河水高漲,這些堤防就會破裂。哈薩克兩年前展開一項由世銀提供部分贊助的八千五百萬美元工程計劃,包括興建一條長十三公里的現代化堤防,以及整治錫爾河沿岸。


此計畫預定九月底可完工,將可讓小鹹海的面積擴大約五百平方公里,且可讓湖水鹹度恢復為淡水湖的水準,屆時被迫遷徙至錫爾河定居的二十四種魚類將可重返小鹹海。


但哈國總統納札爾巴耶夫認為這還不夠。拜原油出口量近年來不斷增加之賜,哈薩克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之一;在財源不虞匱乏的情況下,納札爾巴耶夫批准延長世銀贊助興建堤防的計劃,讓小鹹海的水位再升高四公尺,屆時湖泊水量將增加逾一倍,表面積則可擴大三分之二。


此計畫的細節尚在研議中,估計需要一億二千萬美元經費,可望在二○○七年招標,約二○一○年竣工。不過科學家認為,前述計劃可能面臨種種障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從錫爾河流向小鹹海的河水須繼續維持高水位,才能在堤防完工後繼續流入小鹹海將湖泊注滿,進而讓湖水水位提高。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遠在Khiva古城約70Km以外的Elliq Qala,也是銷聲匿蹟的花喇子模文明的另一個罕有見證,近來烏茲別克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協助下,大力推廣企圖吸引到希瓦旅遊的遊客也能到Elliq Qala一日遊,烏國觀光局還將此區命名為” The Golden Ring of Ancient Khorezm”,現在古花拉子模要塞有20處廢墟值得去探索,2006年澳洲的考古學家發現接近Lake Achka-Kul有一個大規模的城市,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紀。


Alisher帶我們去參訪的是Qyzyl Qala、Toprak Qala與Ayaz Qala等。今早與我們從Meros guest house同時出發的還有另一輛車,也是包Bek tour的車,他們來自歐洲荷蘭的一對夫妻。


Qyzyl Qala



今天第一個造訪就是Qyzyl Qala(Qala是城堡的意思),爬上斜坡Qyzyl Qala的遺址看起來規模較小,土黃色的泥牆斷斷續續圍成一圈,有關Qyzyl Qala我了解的很少,上世界遺產協會(http://whc.unesco.org/en)的網站搜尋也沒找到相關的資料,所以只能跟大家分享照片。


藍天白雲配上土黃色的泥牆,風景美ㄛ!




如果要了解這些Qala遺跡,對於花剌子模的歷史就要有所了解囉,花剌子模的城市建築非常著名,現留下了不少的Qala遺跡作為見證。(有關花剌子模的歷史資料,請看文章末的介紹)



(下)噓~走到泥土橋下方,隱蔽性佳,是我們偷偷尿尿的地方,我們不是故意褻瀆古蹟的啦,實在是在阿姆河畔等船時,吃太多哈密瓜囉!



Qala都是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所以從Qyzyl Qala可以鳥瞰四周的景致~



Toprak Qala


接著我們第二個前往的是Toprak Qala,位於Boston10KM的地方,相較於Qyzyl Qala這個Qala的規模較大,我上世界遺產協會(http://whc.unesco.org/en)的網站搜尋,就有關於Toprak Qala的詳細介紹囉。



Toprak Qala是一個龐大、複雜的古花剌子模的要塞,大小規模是500х350米(約17公頃)的長方形,是西元300-400由統治者所建,(左上/右上)築有防禦性的高牆達8-9M的高度。(左下)要目睹這些一個了不起堡壘,需要爬上泥土牆,站在高處,還會發現很多倒塌庭室埋在底下,有待考古與挖掘呢。(右下)那位荷蘭老先生留著一頭白長髮綁著馬尾,看他研究古蹟的認真態度,十足的考古學家的模樣,我想他們夫妻應該對古文明充滿了興趣,他們也去過中國,會講幾句簡單的中文,我真想學那個荷蘭老先生,爬上泥牆鳥瞰Toprak Qala,可惜我的腳太短了,爬不上企囉~



我只能站在泥牆下面的某個高度往下拍照,我身後是要塞的宮殿、祭壇與壁龕、儲藏室、街道、門口、房間、武器的倉庫、沐浴室、避難所,現在這些古蹟仍然完好無損。



我們走下去更親近的接觸這些古蹟,可惜沒有導遊,當時手邊也沒資料可看,LP的資料又非常貧乏,所以無法一一詳細介紹囉,有興趣者可看文章末的詳細說明,或者世界遺產協會(http://whc.unesco.org/en)的介紹。



另外這個Qala宮殿的寺廟,也發現了古代花剌子模銘文,與粘土浮雕裝飾的牆壁。



Ayaz Qala which means “Wind-Castle”)



我們到了Ayaz Qala正值日正當中,實在熱到爆,而且要看Ayaz Qala還要走大約是1-2公里的路,我們三個人非常有默契的不想走上去, 就在附近的蒙古包閒逛拍照...



蒙古包也提供遊客住宿ㄛ~




休息好一會兒,後來那對十足考古學家精神的荷蘭夫妻拿著大瓶的礦泉水,就往Ayaz Qala泥濘小路走去,真是佩服他們好學的精神喔!



Alisher問我們你們不走阿?可以坐駱駝走上去喔,哈哈~我們也不想耶。



後來Alisher問我們要前往Moynaq了呢?還是想去看看遠處的Ayaz qalLake),我們決定到Ayaz Lake去看看。


遠處就是Ayaz qalLake),Alisher載我們驅車前往~



Ayaz qal(Lake)可以游泳與釣魚,風景很美喔~



Alisher載我們到更接近Ayaz qalLake)的地方,不過他的計程車不是四輪傳動的,也無法在沙漠中行駛,所以呢~他要我們下車自行走到湖邊,那個距離看起來不遠,走起來還真遠,所以我們走了一小段而已,就在沙漠中玩玩沙,拍拍照囉。




晴空萬里的雲也很美~



雖然沒走上去Ayaz Qala,還是詳細介紹一下Ayaz Qala,它位於Boston北方25KM的地方...


它是一個四方形的城市佈局,規模182х152米。它建在平頂的山,遺址可分為三個部分,內部佈局破損多不存在了。泥牆高達 10m,由大小46х32cm46х10- 13cm的土坯磚構成。考古學上研究複雜的古蹟Ayaz Qala揭開了貴霜帝國(請看文章末介紹)當時的社會與經濟史的神秘面紗。另外Ayaz Qala考古上的重大意義,這裡也發現了古代Khorezmian大量的文字書寫資料。這些文字資料是非常接近古敘利亞阿拉姆字母(Ancient Syrian Aramaic alphabet)。


Ayaz Qala的古蹟與平面圖~(圖片來源:Google)



離開了Ayaz qal(Lake),我們驅車往大家口中世界邊緣荒涼、廢棄小漁村Moynaq前進...




沿途Alisher還下車買了個超大的哈密瓜,到鳥不生蛋的Moynaq請我們吃囉….



 

有關更多古花剌子模Qala的介紹


http://www.karakalpak.com/ancayaz.html



有關花剌子模的歷史

(資料來源:http://www.mongolculture.com/big/ChingisKhan/09/index.asp。)


【名稱沿革】


花剌子模,阿姆河下游的古國。位於今烏茲別克境內。中亞地區著名古代文化中心之一。《史記‧大宛列傳》中的宛西小國“潛”,或以為即指花剌子模。此後,花剌子模在《魏書》中作”呼似密”,《大唐西域記》作“貨利習彌伽”,《新唐書》作“火尋”、“過利”等。至《元史》始譯為“花剌子模”, 在塞爾柱人的語言裏解釋為「太陽土地」的意思。


【位置】


位於被東部的克孜勒庫姆沙漠及南部的卡拉庫姆沙漠包圍的乾燥地帶。古代阿姆河豐富的水資源為其提供了灌溉的便利,花剌子模成為農業生産高度發達的地區。它經歷過獨立、附庸、擴張和收縮的時期,但在任何情況下都比現在烏茲別克的「花剌子模州」(Khorazm)大。


烏茲別克花剌子模州地圖(圖片來源:Google)


 


【歷史】(資料來源:百度百科http://www.mongolculture.com/big/ChingisKhan/09/index.asp。)


阿拉伯征服前的花拉子模


公元前第4~前第3千紀,花拉子模地區主要分佈著克里捷米納爾文化,其特點是以漁獵經濟為主,使用燧石細石器和圓底的彩陶器,居址為半地穴式。

公元前第2千纪初,花剌子模的居民已能用原始方式灌溉耕地,並開始飼養家畜青銅時代的塔札巴格亞布文化在花拉子模的分佈也較廣,有的學者認為是當地居民與俄羅斯草原南部的斯魯伯-安德羅諾夫文化融合的結果。 在祆教經典《阿維斯陀》和古典作家的著述中,出現有關花拉子模的記載

公元前第1千紀上半葉,花剌子模形成最初的國家組織。

公元前6世紀,波斯軍隊的入侵,花剌子模成為波斯帝國的行省。

公元前5世紀末或前4世紀初,擺脫異族的統治,完全獨立。 後來受貴霜帝國控制。


貴霜帝國:(公元1世紀至3世紀)是曾存在於中亞的古代盛國,在其鼎盛時期(105250)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裡海阿富汗恆河流域。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參考資料: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hk/%E8%B4%B5%E9%9C%9C%E5%B8%9D%E5%9B%BD


公元2世紀末至3世紀初,復獨立,錢幣上開始出現花拉子模的銘文。 


公元3世紀,薩珊王朝的勢力佔據中亞西南部及花拉子模。 


公元6世紀後,又為塞爾柱突厥人佔領。


 公元7世紀前後,花拉子模被阿拉伯人征服,傳統文化遭到徹底破壞。


被阿拉伯人征服後的花剌子模 


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 受塞爾柱突厥統治,領土包括波斯的東部和阿富汗。


公元1219年 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征服。


蒙古入侵:1218年,花剌子模訛答剌城(在今哈薩克國境內)守將殺死了成吉思汗派遣的商隊商人,成吉思汗準備征討。1219年秋,成吉思汗親自率領十幾萬大軍第一次西征。當時,花剌子模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十分尖銳,軍事貴族和太后勢力結合,構成對國王摩訶末的嚴重威脅。爭權奪利使他們不能團結一致,共同抵抗蒙古軍的進攻。


成吉思汗血洗數個城市:撒馬爾罕(Samarkand)、布哈拉(Bukhara)、玉龍杰赤(Urgench)、希瓦(Khiva)。


成吉思汗占領撒馬爾罕后,派遣大將哲別、速不台統率三萬蒙古軍追擊摩訶末。摩訶末西撤,逃到裏海的一個小島上,1220年年底病死。摩訶末之子札蘭丁繼承王位。1221年,札蘭丁率七萬軍隊北上進駐八魯灣(今阿富汗喀布爾北),打敗追擊的蒙古軍。不久,成吉思汗派遣三萬蒙古軍來戰,又被札蘭丁打敗。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與札蘭丁激戰,札蘭丁大敗逃往印度。成吉思汗在中亞各地設置達魯花赤(鎮守官),并委派伊斯蘭教商人牙老瓦赤總督中亞一切事務。成吉思汗率軍於1225年回到蒙古。參考資料:http://www.mongolculture.com/big/ChingisKhan/09/index.asp。】


公元1388年,又為帖木兒征服,後又歸波斯統治。


公元16世紀初,花剌子模南部地區出現了獨立的布哈拉汗國。


公元1512年,花剌子模綠洲居民起義,擺脫波斯統治,擁立烏茲別克汗國王族成員為汗,建立希瓦汗國。


公元1873年,被沙俄吞併 。


公元1920年,建立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


公元1924年,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解散,其領土併入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兩個加盟共和國。


【農業】 


古代花剌子模的農業與水利灌溉事業高度發達。希羅多德(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對此作過描述考古發掘出的灌溉渠網遺跡多為公元前8~公元7世紀間修築的進入鐵器時代後,灌溉系統發展極快,其分佈東自阿克恰三角洲,西及薩雷卡麥什低地灌溉工程的修建在早期貴霜時期達到頂峰,居民皆供奉專門的灌溉保護女神──阿娜希特;公元4~6世紀開始荒廢;13世紀蒙古人入侵後被毀。
【建築與文化】  


花剌子模的城市建築非常著名公元前6~前4世紀的居茲裡-克爾古城牆全長3.5公里,牆內有許多狹長的拱頂小室,平行於城牆的房屋延綿6、7公里詹巴斯-卡拉古城分成兩個街區,每區有200間房屋位於克孜勒庫姆沙漠南緣的科伊克-雷勒幹卡拉(Qoy Qyrylghan Qala)古城堡由兩個同心圓的城垣組成,屬於前貴霜時期城內建有宗廟、塔樓、廣場、住宅、倉庫等最引人注目的古城是托普拉克卡拉(Toprak Qala)公元前1~公元6世紀,城西北角有一宏偉的宮殿,佔全城面積的1/4,在公元305年遷都阿姆河畔的恰特之前,花剌子模諸王一直以該城為駐地。


【貿易與文化】


花剌子模與敘利亞、埃及及黑海北岸諸城市有貿易往來。7世紀初,曾遣使朝貢中國藝術上也受到斯基泰、犍陀羅和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前貴霜時期陶器製作精細,圖案有人頭、動物、鷹頭、獅身和斯基泰騎士等托普拉克-卡拉(Toprak Qala)的宮殿壁龕中,諸王、妃妾及侍從的泥塑極為真實。古城址殘留的壁畫也很精彩。


【宗教與文字】 
公元前3世紀時,花剌子模居民使用阿拉美字母書寫後來出現花剌子模文,寫在羊皮或木片上,也刻在錢幣上,但至今尚未被釋讀花剌子模居民大部分信仰祆教,同時還保留更為古老的宗教習慣這種狀況一直到7世紀的伊斯蘭化時代才改變。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8月8日烏茲別克旅遊的第四天,我們三人包了一輛計程車,兩天包車到Moynaq(木依那克)往返至烏爾根奇,費用是220USD,我們透過希瓦Meros民宿小弟幫忙叫當地 Bek -tour的計程車,載我們的司機名為Alisher Boyjanov先生,他說 Bek -tour是他哥哥經營的。


上午的行程我們拉車經由 Urgench(烏爾根奇),Beruni,然後轉到距離Boston約 15公里遠的地方,這個地區傳統上被稱為Elliq Qala,它的意思就是50個要塞(fortresses)之意。



離開希瓦沿途看到的民宅與我們下車買水的雜貨店 ...



沿途也可看到的農村景緻與驢車 ...



今天的天氣好,沿途藍天白雲景緻都好美喔,可以看到很多的棉花田


Alisher跟我們說前往Elliq Qala的橋斷了,所以我們必須人車起搭船過阿姆河(Amu-Darya)。



等候過河的同時,我們看到河岸旁賣哈密瓜的的小販,貼心的Alisher還買了哈密瓜與饢請大家吃,哇〜吃饢配水分超多又甜的哈密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呢!哈哈〜我們沒準備午餐...貼心的Alisher幫我們解決了午餐問題囉!




河畔旁也有在賣瓜子,口香糖,香煙,汽水的小攤販,賣東西的小女生(上/中)臉孔長的較像東方的蒙古人,不過她不想讓我拍照,我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偷拍囉,(下)則應該是她的阿嬤吧?




2010/8/8父親節,我在阿姆河河畔,遠在台灣的爸爸,祝福您健康快樂!




等候過河的時間很長呢!Alisher指著阿姆河的對岸,跟我們說“Karakalpakstan”!“哪裡ㄚ?是Kazakstan哈薩克嗎?對岸就是哈薩克阿?不會吧?”說了很多遍,我終於了解他說的是受烏茲別克管轄的自治共和國〜卡拉卡爾帕克斯坦(Karakalpakstan,意為Black hat黑帽子)啦!原來我們這兩天要去的景點〜Elliq Qala,Nukus,Moynaq全都在這個共和國境內囉,等會過了河,我們就到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囉!(有關Karakalpakstan文章末介紹〜)



等了好久一會,河岸邊越來越多等待過河的人與車...真熱鬧呢!



終於看到對岸載著人車的大船,是由前方的小船拖拉著,緩緩駛進來,還真特別呢!



等到岸的人船都下光了,就換我們的車先上船,接著旅客上船。(下)載滿人車的大船一樣由小船拖拉著橫渡阿姆河。



來到烏茲別克,對於當地人我們常常好奇想拿相機拍人家,在船上我們也同樣引起當地人的好奇想拍我們,(左下),這個在當地難得有相機的年輕人,就邀請我們與他的親朋好友合照囉!我想那個年輕人大概回去可以跟他朋友炫耀囉!可惜我們的相機都沒拍到合照的照片...。



阿姆河沿途的風景,快到對岸時,(右下)又看到河岸旁也是賣西瓜,哈密瓜的小攤販...



(上)壯丁們先跳下船,合力將船到河岸邊,(中/下)車子也陸陸續續下船...



接著旅客也陸續下船,河岸又有賣白瓜子與水的小攤販,當地人還真愛啃白瓜子ㄚ!



離開阿姆河的路況顛簸難走,我們跟著大卡車的後方往前行,沿途黃沙滾滾,煙霧瀰漫滴...



接著路就好走囉,沿途風景也很美,看到更多的棉花田〜



棉花是烏茲別克斯坦農業的支柱,也是該國對外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前蘇聯時期,烏茲別克的棉花年產量佔前蘇聯棉花產量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四位,因此烏茲別克被譽為“白金之國”囉!在秋收的9,10,11月,學校還會停課,讓小孩子回家幫忙摘棉花,可惜我們夏天來,無法看到收成季節,那種摘棉花的忙碌盛況囉。



(上)看到棉花田遠處的Qyzyl Qala目的地到囉!不過前往Qyzyl Qala前,我們要求司機先讓我們下車看看棉花田,他還摘了棉花的綠色錦鈴講解,讓我們了解棉花是長怎樣的。


有關棉花小常識:


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乾燥的沙漠地區如果解決灌溉的問題,亦可種植棉花,例如新疆。(下)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中三)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中二)錦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至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含纖維素約 87-90%。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烏茲別克等。(資料來源:維基百http://zh.wikipedia.org/zh-tw/%E6的%± 3%89%E8的第8A%B1的%



有關卡拉卡爾帕克斯坦(Karakalpakstan)自治共和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的地理位置(圖片來源:Google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是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國,位於烏茲別克西部,鹹海的東南和西南。面積 16.49萬平方公里,人口124.5萬(1990年),首都是Nukus(努庫斯)。有卡拉卡爾帕克人烏茲別克人哈薩克人土庫曼人,俄羅斯人等。其中卡拉卡爾帕克人30%,25%的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30%。


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州成立於蘇聯時期的1925年2月,在1924年至1930年間,卡拉卡爾帕克斯坦是屬於哈薩克斯坦管轄的的一個自治共和國。1932年他獲得了自治蘇維埃共和國的地位,1932年成立自治共和國,當時的全稱為卡拉卡爾帕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烏茲別克斯坦說服莫斯科把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劃歸他的版圖。1991年,烏茲別克斯坦脫離蘇聯獨立後,成為其一個自治共和國。


共和國由東往西分別是沙漠,河谷三角洲和高原,屬大陸性氣候。該共和國有豐富的食鹽,芒硝,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部門有棉花,畜產品和漁產品等。這裡主要居民是卡拉卡爾帕克人,屬突厥語族欽察語支(Karakalpak有自己的語言,是突厥語,它類似於哈薩克語超過烏茲別克語),是阿拉什聯盟之一,是與諾蓋人一樣是世界上與哈薩克人關係最密切的民族,臉孔也比較像蒙古人呢!在歷史紀載他們比較以捕魚與游牧為生,與很早就進入農業社會文化的烏茲別克族有所不同的。


 國旗的比較


(圖片來源:Google



 (上)烏茲別克國旗藍色寬帶部分左側有12顆五角星,代表烏茲別克的12個省,(下)而卡拉卡爾帕克斯坦(Karakalpakstan)自治共和國也有自己的國旗,只是中間的寬帶顏色改成黃色, 12顆五角星則變成五顆星囉!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到這篇 Khiva古城住宿分享,有關Khiva的旅遊分享就告一個段落囉!我們待兩天的古城,寫起部落格卻好像玩很久ㄟ!


Khiva兩天的住宿我們選擇的靠近北門的Meros Guest house,我覺得他們提供的早餐與晚餐超豐盛的(看希瓦古城吃什麼一文),當然有我最愛與難忘的杏桃果醬ㄛ!


Kunya-Ark的皇宮的空中亭閣,鳥瞰Meros Guest house



Meros Guest house


住址:Abdulla Boltaev(古城北門附近)


email:meros_bnb@mail.ru


每人每晚15USD,含豐盛早餐



(左上)Meros Guest house check in的櫃台,(下)Meros Guest house名片是用相片紙做的,上面資料看起來不是很清楚呢!(右上)住宿登記卡(registration),這是前蘇聯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奇怪規定,就是旅客投宿一般旅館,旅館須幫旅客做住宿登記(registration),並給旅客一張小紙片作證明,被警察盤查時則須拿出來,旅遊的最後一天我們回到塔什甘搭地鐵,是真的就被警察要求檢查了住宿證明囉!那如果到一般烏茲別克人家裡作客,那住宿證明怎麼辦呢?很麻煩得至Office of Visas & Registration作登記,我想沒人喜歡跟烏茲別克的政府單位打交道吧?這個貪汙與效率都很令人傻眼的國家!所以請下一個住宿單位偷偷幫忙開證明囉!我們第一晚在塔什甘住宿忘了開證明,後來想請Meros guest house幫忙開,但是民宿小弟好像覺得很困難,無法幫這個忙,Ling想說我們有付錢收據,到時如果機場的警察真的要檢查我們在烏茲別克的所有住宿證明,第一晚的塔什甘住宿,我就拿付錢的收據跟警察ㄌㄨˊ囉!不過最後離境也沒被要求檢查所有的住宿證明啦!但卻有網友說曾經被要求檢查所有的registration。所以要烏茲別克住宿還是要索取registrationㄛ…在這種沒有標準的國家旅行,還是做好萬全準備是比較安全滴!



Meros Guest house共有六個房間,我們三個人就住過三間,第一天住的是三人房(唯一的一間),但是冷氣室老舊,聲音超大,又不冷,所以我們三個拿著睡袋套(不是很熱的睡袋ㄛ~)晚上跑到TV Room,墊在座墊上躺在地上睡覺,第二晚Ling要求民宿的小弟讓我們換成一間兩人房與一間單人房,不過冷氣也好不到哪裡去,可能我比較怕吵啦,換了房間後,我又要求民宿小弟讓我睡TV Room,他也覺得很好笑,「ㄟ你們不是換房間了嗎?怎麼又要睡TV Room?」,不過小弟EQ還不錯,他還跟我開玩笑「全部的key都拿去,你愛睡那兒就睡哪兒!呵~」睡到半夜Chen也跑來TV Room睡,只有Ling第二晚是睡在單人房裡的,如果要說Meros Guest house的住宿缺點,我想房間裡老舊會吵又不冷的冷氣,的確是讓人詬病的,幸好他們有一個舒服且冷氣無極強的TV Room可以睡。


一樓的餐聽金碧輝煌,又有local的特色,我們被它吸引住了頻頻拍照,也決定留下來住在這兒了。不過8/7在這個氣派的餐廳吃早餐,發現它居然沒提供冷氣,決定了還是到樓上的TV Room吹冷氣吃早餐囉!



Meros Guest house的活招牌(左下/右)民宿主人落落大方的小孫女,可能外國人見多囉!(左上)民宿阿公的牙齒也是金滴~



一樓的另一個餐廳,在這裡我遇見開同學會的婆婆媽媽,享受非常豐盛的下午茶,超開心的!



8/6我們住的三人房!



浴廁我覺得有點老舊啦!



8/7住的兩人房,天花板也比較有特色...



浴廁較三人房乾淨些了



TV Room這兩天好像被我們三個人包下來,我們在這邊做好多事喔,吃早餐、下午喝下茶、聊天、看電視、看書、寫日記、午休,還有遇見倫敦背包客,連晚上也睡在這邊囉!最重要的是冷氣超級強,哈~哈~真舒服呢!



TV Room小地方的佈置可以感受民宿主人的用心,沙發坐墊是採用當地很有特色的刺繡工藝品(Suzani),還有傳統樂器、牆壁也掛abr紡織布料裝飾。





還有陶盤與銅器的佈置擺設ㄛ~




2F則展示了花拉子模地區的木雕,窗框則有伊斯蘭教建築常見的設計元素...



另外有手工藝品的展示,不知他們有沒有在賣囉,我們也沒問,因為古城到處都可以看到手工藝品。



從TV Room的門走出去就是民宿主人睡覺的地方~



我們與民宿男、女主人、服務小弟合照,8/8上午拍完這張照,我們就驅車前往Elliq Qala(古代花拉子模的要塞)!當寫部落格這張張照片在回憶中又一次重觀,就又一次感到內心悸動!再見了!美麗的古城~希瓦!



希瓦古城其他住宿資訊分享~



另外分享的兩間希瓦住宿資料,都是「中亞手繪旅行」作者張佩瑜住的地方,所以除了照片是我拍的,因我們沒住,所以住宿詳細資料,就是從她的書摘錄下來的囉~


1.   Mirzaboshi B&B


我們在古城閒晃,經過這家B&B很多次,發現B&B外面的庭院,常有很多的背包客在談天說地,還挺熱鬧的呢。


這家B&B一般民宅改建的民宿,對外街道不開窗(當地的建築特色),只有中央的天井才開窗,經過日曬後,房間則像火爐般超熱,而且沒有冷氣,打開中間的窗戶又沒隱私權,早餐也給的很隨便!。(Email:mirzaboshi @inbox.ru,tel:998623752753)



2.   Lali-Opa Hotel


位於古城西門城外,我從Kunya-Ark皇宮的空中亭閣也看到這家住宿,距離古城很近,它的房間數四間,有冷氣,衛浴公用,但很乾淨,庭院也共用,老闆住隔壁棟不會彼此干擾。(http://laliopa.by.ru ,Email:lali_opa@mail.ru,tel:998623754449)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篇要談的古蹟,就是Khiva古城最大群的建築物-經學院(madrasah),madrasah」伊斯蘭學校的阿拉伯語,一詞衍生自閃米特語族字根د-ر-س,與「教學」相關,而مفعل則指「……的地方」,故madrasah」的字面意思是「教學的地方」(有關伊斯蘭學校的教學與課程文章末介紹)。


Khiva古城20th世紀初,共有65座經學院,其中54座位於古城內,11座位於古城外,所以說古城內每走三、五步就一座經學院,現在看希瓦古城的觀光地圖經學院的數量標示有24個之多,而且經學院大多改為手工藝品店,或旅館,或展覽館、或博物館囉。


有些經學院我是持希瓦古城兩日票劵進去參觀的,但有更多經學院是我在古城閒逛無意間拍下來的,回來整理這些無意間拍到的照片,再回想當時自己在古城可能的相對位置,與對照鄰近的建築物比對,對照「Khiva Guidebook」翻譯英文解說,哈~真累!我眼睛都快「脫窗」囉!因為「經學院」長的都太像了啦!而且這方面的中文資料實在少得可憐ㄚ!


分享如下囉~(地圖上標示綠色的部分大多為經學院,另外本篇的經學院平面圖片來源是:Khiva guidebook一書)



一、Mahammed Amin-khan Madrasah(1851-1855,面積72*60m)


古城西側入口,「胖胖塔」(Kalta minor)的右方是Mahammed Amin-khan Madrasah曾經是希瓦最大的教育機構(面積72*60m),是由Mahammed Amin可汗於1851年所建的,共有150個研究室(hujras),同時有容納260名學生在此學習。



其建築風格在同類建築種獨具一格:呈矩形對稱結構,共有2層樓,一樓是住所和附屬室,二樓為拱形結構的房間(hujras),其裝飾以傳統的Khorezm與義大利原產琺瑯陶器為主,另外還有一個大型的庭院(38*38m),其四周建有小的入口;門廊呈手肘形狀,旁邊立著砲塔;正門的兩側分別有一座清真寺和一些教室,還有一個圖書館和一個宗教最高法院的辦事處。



(上)Mahammed Amin-khan Madrasah鳥瞰圖/(下)平面圖(來源:Khiva Guidebook)



Mahammed Amin-khan Madrasah現在改建成Orient Star Khiva,Orient Star Khiva住宿一晚,我們看到單人房是45USD,雙人房則為77USD。



進入參觀,發現走進中庭兩旁的迴廊,牆壁雕刻圖案非常的精彩,值得細細欣賞~




經學院的大門與房門上的木雕圖案,也都是經過精心雕刻的喔~



二、Muhammad RahimkhanII Madrasah(1871,面積62.5*50m)


位於Kunya Ark的對面是Muhammad RahimkhanII 經學院,是19世紀由Muhammad Rahim Bakhadur 可汗(也是詩人,筆名為Ferus)所建的~




經學院1876年完工,其建築風格呈矩形對稱結構,有2個庭院(outer yard:25*50m;inner yard:28.3*28.8m),共76個hujras(即study cell,研究室),經學院包含darskhana演講室(5.4*5.4m)、圖書館與夏、冬兩座清真寺。



走入經學院,看到席地而坐,手上也忙著手工藝Sozana刺繡的當地婦女,熱情招攬遊客購買喔~



經學院裡面也展示古代花剌子模地區的古董珠寶與瓷器等~



三、Dost Alyam Madrasah(1882,面積24*23m)


它位於古城的北邊,建造這個經學院的經費來自Dost Alyam,他是Muhammed RahimkhanII時期法院的法官,那個時期很多的法官與律師都是在這個經學院受訓的,它的建築結構是一層樓高的簡單建築。




Dost Alyam Madrasah是我買可蘭經書架的其中一個地方~



參觀書架製作流程~



四、Hojash Maram Madrasah(1839,面積21*19.5m)


Hojash Maram Madrasah也是我購買可蘭經書架與參觀製作過程的其中一個地方,它位於Juma mosque的西邊,在Pahlavon Mohammed陵墓附近,就是因為參觀書架製作太過入神,讓我們錯過了到Pahlavon Mohammed陵墓



Hojash Maram Madrasah是由Allah Kuli可汗的指導老師Hojash Maram所建造的,其建築風格突破傳統的型式,呈現的是非對稱結構,由平面圖(左上)可以看出建築物北邊的角落有一個darskhana演講室突出來,經學院由有1個庭院(12*12m),還有12個hujras(即study cell,研究室)、darskhana演講室(5.4*5.4m)、與夏、冬兩座清真寺,相對這個經學院是一個規模比較小的建築物。






五、Khojamberdibai Madrasah(1688,1834,面積20*38m)


這個經學院在1688年時建立在東門(Palvan-Darvaza)附近,1834年再由Allah Kuli可汗重建,它的建築風格是有兩個庭院,這個私人的經學又被暱稱為Hurjun(皮製的鞍囊之意),是因由平面圖(下)可以看出因為它建築物的外型很像是放置在馬背上的那種皮製的鞍囊,經學院由有2個不同大小的庭院(bid yard:11.7*9.8m,small yard:4*7m),由一個穹頂正四方形的darskhana演講室將庭院分開。有16個hujras(即study cell,研究室)、darskhana演講室(3.5*3.5m)。



六、Arab Mohammed Khan Madrasah(1616,1838,面積43*43m)


經學院最初的小規模建築構造是屬於Khiva一個婦女所擁有,在1616年時Arab Mohammed Khan 向該名婦女買下,並且收購經學院附近的地,改建成一層樓高,並貼有方型黏土磚的經學院,做為紀念希瓦取代舊烏爾根奇(Kun Urgench)成為花剌子模的首都。後來經學院因年代久遠損壞,直到1838年時再由Allah Kuli 可汗重建,現在的經學院是一個兩層樓高的建築物,有一個庭院,並有兩個柱狀的高塔(guldasta)矗立在經學院左右兩邊,現在經學院的功能是作為Ichan Oala museum的儲藏室。



七、Matniyaz Divan-begi Madrasah(1871,面積36.5*32m)


此座經學院位於西門(Ata-Darvaza)附近,它是由Muhammad Rahim可汗二世的財務(divan-begi)大臣Matniyaz所建立的,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正面入口設計成五面體的壁龛,左右兩側也有圓柱的高塔(guldasta),並以藍白相間的馬賽克磁磚裝飾,經學院由有1個的庭院(21*17m)、darskhana、12間hujras、冬夏清真寺。現在這個經學院是希瓦旅行社與Khiva飯店的所在處。



八、Islam Hoja Madrasah (1908,面積43*32.5m)


此座經學院位於Islam Hoja Minaret(喚拜塔)的旁邊,它是由Infandiyar可汗時期,居回教重要教職高官的Islam Hoja所建,Islam Hoja在20紀初除了居回教教職中重要的職位,在當時他是自由開放派的,創建了歐洲風格的學校,為希瓦古城引進了遠距離的電報設施、建立醫院,在當時他很受人民愛戴,不過作風卻引來可汗與其它神職人員的不悅,最後被暗殺離開人世。


來自Kishlak Madyr的大師Bolta Vaisov&Madaminov將經學院的外觀以青色彩紬瓷磚裝飾,而裝飾的圖案構想則是來自於Ish-Muhammad Khudayberdiyev大師(呼~落落長的名字)。Islam Hoja Madrasah的繁複設計風格,也充份反映那個時代Khiva建築師與工藝匠們的獨特表現力、創造力與精神。


相對規模較小的Islam Hoja Madrasah經學院,在有限的空間下,卻能有著複雜功能的設計,可見設築師的設計能力與巧思,譬如:它有1個空間小的庭院(23*20m),與42間拱型結構不是很突起的的hujras、還有一個穹窿大廳與希瓦最高的喚拜塔(Islam Hoja Minaret)。



九、Kazi Kalan Madrasah(1905,面積23.5*32.5m)


此座經學院位於Juma mosque的西北方,它是由可汗的首席判官Sailim Akhum所建,雖然經學院的規模不大,但是它所採用的教育內容,卻和其他的經學院不同,除了宗教課程外,經學院也教法律、稅務、與法律有關的科學等課程。



(右上)嗯~經學院的小窗也很有特色呢~


(下左/下右)庭院擺有一個蒙古包,裡面賣有毛製的帽子、手套、袋子等手工藝品ㄛ...



Kazi Kalan Madrasah現在它作為展示花剌子模汗國的音樂藝術Museum之用囉~



十、Yakub Bay Hoda Madrasah(1873,面積19*18m)


此座經學院位於Pahlavon Mahmud Mausoleum(陵墓)的西方,是當時Khiva區的一個富商Yakub Bay Hoda所建,經學院的規模不大,呈現的是長方形的建築結構,它有一個小型的清真寺在經學院的東北方,相對於大型的經學院建築結構,這個經學院的hujras設計緊鄰庭院,而且位置放在長方形建築結構的長邊。



Yakub Bay Hoda Madrasah現在它作為展示編織地毯之用,我們造訪時看很多當地婦女很專注且辛苦的編織地毯,讓觀光客拍照呢!



十一、Musa Tura Madrasah(1870,面積52.5*37m)


這座經學院是因為我站在Kunya-Ark皇宮的亭閣上拍照所拍到的,它的位置是混在北邊的民居建築物中,它是由Muhammad Rahim可汗一世的兒子Amir Turan所建,經學院的正面是兩層樓高建築物,它的庭院的四周則是一層樓高,這個經學院規模很大,建築物的形狀是長方形的,有四個guldastas(圓塔)在建築物四周的角落,因為蘇聯軍隊的入侵破壞,目前建築物的正面缺乏裝飾,這座經學院1983年開始重建。



如果看希瓦古城的觀光地圖,經學院的數量標示有24個之多,如下表所示,我所拍到的照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餘的經學院資料與圖片,可以參考下列的網站資料囉!


http://www.pagetour.org/khiva/madrasahs.html#matniyazdivanbegi


◎希瓦古城的經學院








































1.Abdulla Khan Madrasah (1855)



13.Matpanabay Madrasah (1905)



2.Abdurasulbay Madrasah (1906)



14.Matrasulboy Mirzaboshi Madrasah (1905)



3.Allah Kuli Khan Madrasah (1834 to 1835)



15.Mazari Sharif Madrasah (1882)



4. Amir Tura Madrasah (1870)



 16.Muhamad Amin Inaq Madrasah (1785)



5. Arab Muhammad Khan Madrasah (1616. 1838) 



17.Muhammad Amin Khan Madrasah (1855)



6.Atajanbay Madrasah (1884)



 18.Musa Tura Madrasah (1841)



7.Dost Alyam Madrasah (1882)



19. Muhammad RahimkhanII Madrasah(1871)



8.Hajash Marama Madrasah (1839)



 20.Qutlugh Murad Inaq Madrasah (1804 to 1812)



9.Hojashberdibiya Madrasah (1688-1834)



 21.Shergazi Khan Madrasah (1718 to 1726)



 10. Islam Hoja Madrasah (1908)



22.Tolib Makhsum Madrasah (1910)



 11. Kazy Kalyan Madrasah (1905)



23.Yaqubbai Khodja Madrasah (1873)



12.Matniyaz Divan-begi Madrasah (1871)



24. Yusuf Yassaulbashi (1906)



          ~希瓦古城的「死人東西」,終於寫完囉~希瓦古城「玩」粉久囉~哈~哈~再來分享住宿篇,就可以前進下一個目標囉!


經學院的課程與教學:(資料來源:Khiva Guidebook)


在伊斯蘭世界裡,雖然清真寺(mosque)除了禮拜以外,也具有教化民眾的功能,但是經學院和清真寺的教育功能是不同的,從11世纪起清真寺附設的宗教大学逐漸從清真寺脫離出来,建立了獨立的宗教大學體制,著名的有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学、 格拉纳達大学 、北非的栽突那大学卡拉维因大学 、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大馬士革的伍麥葉清真寺附设大学、伊朗设拉子伊斯蘭经学院、庫姆伊斯蘭教经学院、中亞布哈拉庫克爾答什經学院等。從11世紀起清真寺附設的宗教教學逐漸從清真寺脫離出來,建立了獨立的宗教交學體制-經學院,因此經學院的神學教育與純學術的意味則更為濃厚,在九一一襲擊事件後,西方國家認為伊斯蘭學校是宣揚激進信仰復興運動的地方,具有反美極端主義的負面含義。


Madrasah」這詞語在字義上解作學校,與政治及宗教無關,也沒有激進或其他的意思,認為是激進伊斯蘭學校誤用。伊斯蘭學校具有多樣化的課程,不僅只是宗教。儘管早期的伊斯蘭學校的宗旨是「認識神」,這些學校也會教授數學、詩詞等,如奧斯曼帝國時期的「伊斯蘭學校還會教導寫作文體、文法、語法、詩詞、作文、自然科學、政治及禮儀」,正如西方世界的大學成為羅馬天主教會的機構一樣。


在希瓦(khiva)經學院的課程與教學包含不僅是宗教教育,也包含世俗的課程,教學中強調品德修養和宗教操守, 學習年限不等,學生凡完成學業後,經考核合格者由首席教師(或教長)簽發證書,學校為學生免費提供食宿。課程分為三個階段授課,每個階段學習年限不等,這三個階段分別是:(一)初階是Adno常規的教學內容包括阿拉伯文法(sarf與naqhv)、沙里亞法規Shariat rule,伊斯蘭法律)、滿提克Mantiq,邏輯)、宗教禮儀伊斯蘭教歷史:(二)中階是Afsat;(三)高階是A’llo,阿拉伯與波斯文學則依程度不同,分別中階與高階課程的階段教授,另外這兩個階段的課程學生也需學習邏輯、法律(fiqh)、聖訓(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及事跡),與應遵守的紀律訓練。


學生凡完成三個階段的學業後,經考核合格者由可汗會依不同的程度授與不同的學位如:mufti,alyam,akhum或mukarrir等,透過教學院的教學制度也培養了大批宗教學者和官吏,這些人才歷史上對於希瓦與整個花剌子模汗國也有著卓越的貢獻。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好久沒談的古城裡「死人的東西」又來囉,這回要看的真的是「死人」的東西喔~Mausoleums(陵墓),第二部分分享的照片也是一個「偉大的死人」-數學家花剌子密。(地圖上標示紫色字的部分,圖片來源:Google)



Mausoleums(陵墓)


站在Kuhna Ark的亭閣遠眺希瓦古城,總是會被遠處的藍綠色的小圓頂,上頭戴著一彎金黃色的新月給吸引住,那個就是赫赫有名的 Pahlavon Mahmud Mausoleum(陵墓),也是朝拜者的聖地。



該陵墓屬於著名的英雄Pahlavon Mahmud,他是一位裁縫,同時又是毛皮商、詩人、哲人、勇士與虔誠的穆斯林,終身服膺真主與穆聖。Pahlavon曾在Khiva工作,1326年去世後,被友人安葬此地,成為希瓦的保護聖徒。隨後這座陵墓不知何故幾乎倒塌,19世紀可汗們宣稱要將此作為自己家族的陵墓,才得以重建,Pahlavon Mohammed陵墓也被加固。 隨後其他可汗與家族也陸續葬身在Pahlavon Mahmud聖陵的外面,中亞穆斯林大多是遜尼派的,但也受到蘇菲派神祕主義的影響,因此允許聖徒的存在,有權勢的家族都把墓園安排在Mazaar(麻扎,波斯語,聖墓之意)旁,以求最後審判時能與聖徒一起進入樂園,我拍的這堆死人的墳墓就是可汗的家族墓園。(參考資料:地圖上的藍眼睛)


可汗的家族墓園之一~




可汗的家族墓園之二~




Pahlavon Mohammed的陵墓事實上須由左下的入口進入,當時我們一直找不到入口,看到這張網路下載的照片,我終於知道原來要走到另一頭才能進入參觀,不過後來我們的注意力被參觀附近的Hojash Maram 經學院可蘭經書架製作給吸引住,所以完全忘了參觀Pahlavon Mohammed陵墓這件事囉~(圖片來源:Google)



Pahlavon Mohammed的陵墓到底多精彩?「這裡是祈禱和朝拜的聖地,因此進來之前,需脫掉鞋子。主大廳被精心裝飾著深藍色的意大利產陶器,仿製品以及索羅亞斯德教的符號等,這些器物在希瓦市絕無僅有;Pahlavon的墓(右圖)就在左側的一間小室裡。室內只有門和頂部的一扇小窗,光線微弱,因此不易拍照。如今,人們了表達對Pahlavon的崇敬,在硬幣等物上刻着他的頭像以示纪念。


此外,還有一口小小的井(左圖),據說,只要飲用了井裡的水,就可保青春永駐,且美容養顏;在這裡,遊客還可以了解到有關Pahlavon穆罕默德生平的詳細介紹等知識。」(資料來源:亞洲旅遊網http://as.bytravel.cn/,圖片來源:Google)



對於我們沒參觀到Pahlavon Mohammed的陵墓,我覺得還好啦!不過,沒喝到那口可保「青春永駐」的井水~哎呀~就很可惜喲!傳說這口井水是聖潔之水,是前來朝聖的穆斯林做為祈禱前的小淨,飲下第一杯可延壽百年,飲下第二杯可再延壽百年,貪心不足的第三杯則會使人當場斃命囉!(參考資料:地圖上的藍眼睛)


Al-Khorezmi Statue(花剌子密雕像)


走出西門(Ata-Darvaza)外面會看一個大型的人物雕像,他就是希瓦出生的偉大數學家-花剌子密(780 - 850)。



1991年脫離蘇聯體制獨立,推翻列寧雕像的烏茲別克人企圖從歷史上去尋找最能彰顯他們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就是帖木兒;在學術上則找到了醫學家依本西納(Ibn Sina - Avicenna,980~1037)、史學家比魯尼((a1-Biruni,973~1048)與數學家(Al-Khorezmi, (780 ~ 850);在民俗文化方面則是會說寓言故事的阿凡提(afandi,即Khodja Nasareddin)。



花拉子密(Al-Khorezmi)是何許人也?如果說英語中的"algorithm"(運算法則)一詞,就起源於“Al Khorezmi”的拉丁語說法。 他的數學大作《印度數學的計算法》(Al-kitab al jabr wa’l muqubalab)以《印度人的數字》(De numero indorum)傳入歐洲,補充了歐洲數學的不足,因為歐洲從古希臘起就只擅長幾何不擅長代數,有了花剌子密的代數,作為研究形和數的數學,門類就齊全了,歐洲人將其名字以拉丁文拼成algorismi』,後來也就變成了英文中的algorithm」了,花剌子密被冠以「代數之父」的稱號也當之無愧的。





以下是有關花剌子密更詳盡介紹,原文載於:小小物理網http://profleeclub.ep.nctu.edu.tw/~wilee/proflee4/public/articles/44/index.phtml


花剌子密 (780 - 850)


生平介紹:


花剌子密本名原為伊本‧穆薩,一般認為他大約於西元780至790年間生於波斯北部的花剌子密。花剌子密是一個位於離Baghdad 不遠的地區,位於中亞阿姆河流域一帶,現在是屬於Turkmen 與 Uzbek兩共合國之間,以Khiva為中心都市。另一說是他生於兩河流域巴格達附近的庫特魯別利,祖先是花剌子密人。花剌子密在長大後離開了故鄉,前往巴格達求學,並追求其學術成就,而於巴格達居住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花剌子密死於約西元850年間,卒於巴格達。由於他之後對阿拉伯世界及西方世界的貢獻,人們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便以他的出生地稱呼他,所以後人皆稱他為花剌子密。


花剌子密是拜火教徒的後裔,早年在家鄉接受初等教育後到中亞細亞古城默夫繼續深造,不久之後,並成為了遠近馳名的科學家。而且在那時期,東部地區的最高領導人---總督馬蒙召見過花剌子密。當馬蒙成為了阿拔斯王朝的哈利發後,就聘請花剌子密任他的司書官,因此花剌子密來到了巴格達。馬蒙在巴格達創辦了著名的「智慧館」,它是自公元前3是繼亞歷山大博物館之後最主要的學術機關。花剌子密是智慧館學利工作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馬蒙去世後,花剌子密在繼後的哈利發的統治下,仍留在巴格達工作,直至去世。在巴格達工作期間,花剌子密創作了許多重要的、舉世聞名的科學著作,涉及數學、天文學、地理、立法等許多領域。


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數學史初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伊斯蘭社會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數學史中的「阿拉伯數學」是指在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各民族學者共同創造的數學,這些民族中當然也包括了花剌子密人;但在阿拉伯帝國強盛時期,阿拉伯語成為各地通用的科學用語,因此也把阿拉伯文寫的數學著作稱為「阿拉伯數學」。阿拉伯人本來在數學方面沒有什麼成就,但當回教勢力開始擴展,延伸至印度、希臘等地時,他們在吸取希臘、印度和中國的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又將其發展推進一步,創造了屬於阿拉伯人本身特色的數學--代數。阿拉伯地區各民族在研究和保存古代科學名著方面有不朽的功績,他們的科學成就傳入歐洲後,為歐洲科學的崛起奠定了基礎。阿拉伯數學在世界數學史上起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而花剌子密又是這一重要時期的傑出人物、阿拉伯數學的開創者,他帶領著阿拉伯世界走出自己數學的一條道路。


花剌子密來到巴格達後,進入了智慧館,首先從事的並不是後來聞名的數學方面,而是從事天文觀測。花剌子密在天文學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研究了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他因此也寫了一部《地球形狀》,並且繪製了一部世界地圖,但他的地球大小卻與托勒密的相反,估計的過分大了,他計算出來的地球周長是六萬四千公里。之後,花剌子密轉而朝向整理印度數學方向,進而藉由整理過後的印度數學,而發展出更高深的阿拉伯數學,並且開創了屬於阿拉伯世界本身數學的一頁。


花剌子密數學方面極大貢獻之一就為他將印度數字改進後並傳到了西方世界,進而使的西方文明大步的躍進。在古代的梵語中,20、30、………、90,在進位體系尚未成熟發展前就已經出現了,其說法及符號與個位數沒有絕對的關係,但這是從有位名進步到無位名的十進位位置定值法的一個障礙。一直到西元700年左右,印度數學有了較大的突破,發展出以應用見長的算數和代數。首先,印度人引進了當時稱為「蘇夫勒」的「零」這個數字。從前亞歷山大里亞的希臘人已使用零這一概念,但他們只適用零表示該位沒有數,但印度人最先認識到零是一個數,可以參與運算,比如說,任何數加減零都不變,任何數乘零皆等於零,任何數除零皆等於無窮大等;其次,印度人有了分數的表示法,把分子分母上下放置,但中間沒有橫線,後來阿拉伯人加了一道線,成了今日分數的一般表示法;此外,與希臘人不同,印度人還自由使用負數、無理數參與運算。但印度的梵文早期用的是婆羅門文字,因此數字也是婆羅門文字。在九世紀花剌子密正式引介到阿拉伯之前,這些數字已經有了一些演變,它們可以用 Gvalior廟宇上的刻文為代表。Gvalior 數字在印度本土則再次演變成 Devanagari數字。


Devanagari 是一種字母,現在的印度文及相關的語系都是用其衍生的字母的。Gvalior 數字傳到阿拉伯,其後分成東、西兩支,西阿拉伯所用的數字終於演變成今日通行於世界的阿拉伯數字。而Gvalior數字,便是當時花剌子密傳進阿拉伯世界的數字了。 數學方面的另一重要成就於重要著作中介紹,現在只略微說明一項他所提出的雙假設法。雙假設法非常類似於中國盈不足數的觀念。


盈不足數在中國出現的時間不會晚於公元前2世紀。在阿拉伯和歐洲早期的數學著作中,這個觀念被稱為「契丹算法」。而「契丹」是當時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人對中國的稱呼。由此可見,盈不足數是中國古代數學家所獨創的。而花剌子密於公元9世紀所提出的雙假設法則整整晚圖二:Lilavati 書中的一頁,數字及文字都是 Devanagari 的了中國古代數學家盈不足數的觀念一千多年。中國的盈不足數是以比率理論為依據倒出的一種算法化的演算公式。他給不明理的人提供了可按程序操作的應用方法,把算數應用推到頂峰。同理可知,花剌子密的雙假設法也為阿拉伯世界提供了簡易的計算方式,只是他的想法還是晚了中國一千多年。


重要著作


1.《印度的計算術》


花剌子密的算術著作只有譯本流傳下來。今天唯一可見到的收藏於劍橋大學圖書館的14世紀中葉的拉丁譯本。由於年代久遠且幾經翻譯,其內容較花剌子密的原著作多有一定的增補、遺漏和不確切之處。手稿以「所謂算術法……」開頭,沒有書名,故後人經過研究該書的內容及與他的其他代數著作比較,推斷出該書名用《印度的計算術》比較貼切,但也有人稱此書為《花剌子密算術》。


在此書中,花剌子密敘述了十進制記數法及運算法則,與0在十進制中的應用和乘法性質;該書開世後,十進制記數法逐漸在阿拉伯國家普及。這部著作---第一本用阿拉伯語在伊斯蘭世界介紹印度數字和記數法的著作,大約於公元12世紀傳到西方世界後,卻產生誤解認為0,1,2,3,4,5,6,7,8,9這些數字為阿拉伯數字,而不知其應該為印度數字,只因為西方人是透過阿拉伯人,特別是花剌子密的這本書知道的。但此書對歐洲數學的發展還是存在著顯著影響,在歐洲中世紀,花剌子密的名字已成為新算術的代名詞,並且經過幾百年的改革,這種數字成為我們今天使用的印度─阿拉伯數碼。可惜的是,這本重要的歷史文獻已經失傳。


2.《代數學》(Hisab al-jabr wa'l-muqabalah)


這本書也由於時代的久遠,所以在流傳到現今的過程中,書名也多次產生改變,現在知道的書名就還有許多,如《復原和化減的科學》、《移項及集項的科學》、《阿爾熱巴拉和阿爾穆卡巴拉》意譯為「還原與對消」等。而這本書現在則以手抄本的形式收藏於牛津大學圖書館中,是用阿拉伯文寫的。這部書傳入歐洲後,被譯成拉丁文,意思為關於方程的科學,並且我國於1859年正使用「代數學」這個名稱。


花剌子密在《代數學》的序言中寫道:「在這本小小的著作裡,我所選的材料是數學中最容易和最有用途的,是人們在處理下列各項事務中經常需要的;在有關遺囑和繼承遺產的事務中,在分析財產、審理案件時,在買賣和人們的一切商業交易中,在丈量土地、修築運河的場合中,在幾何計算和其他各種學科中…」。這本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一次和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二部分是食用測量計算,第三部份適用代數方法解決阿拉伯民族特有的遺產分配問題。其中3/4的篇幅是用來解各種應用題的,花剌子密將上述實際問題化為一次或二次方程求解問題,他把「未知數」稱為「硬幣」、「東西」或(植物的)「根」,意思為「根本、基礎」。現將解方程求未知數叫做求根正是來源於此。而這本書中更系統地討論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該種方程的求根公式便是在此書中第一次出現。


3.書名的演進


該兩本著作對後來的數學影響極大,現在人們常用的「算法」(algorithm)和「代數學」(algebra)兩個名詞即分別來源這兩部著作的 書名。花剌子密第二本名著標題中「復原」(aljabr)一詞意指保持方程兩邊的平衡,在這裡指的是一項這種代數運算---從一邊減去一項,另一邊也應相應減去一項,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移項,(aljabr也表示接骨師──骨頭斷掉了,失去平衡;接骨師接上了,恢復平衡);而wa'l-muqabalah為簡化之意,在這裡指的是集項這種代數運算。這本書轉成歐文,書名逐漸簡化後,其內容就以拉丁文 algebra(代數)名之,這也是代數名稱的來歷。


4.結語


花剌子密雖然成功的引進了印度數字系統,並且在代數方面有所建樹,但阿拉伯人的數學主要還是以文字來表述,像寫文章一樣,缺少了代數符號,這一點可能與他們重實際應用、輕邏輯推理和演譯證明有關,也可能是東方數學的共同特點。不過花剌子密闡述的問題具有一般性,且這部著作邏輯嚴謹、系統性強、易學易懂,因而廣為流行,一直被後世數學家沿用。


在這種意義下,花剌子密被冠以「數學家之父」的稱號也當之無愧的。並且花剌子密的代數學補充了歐洲數學的不足,因為歐洲從古希臘起就只擅長幾何不擅長代數,有了花剌子密的代數,作為研究形和數的數學,門類就齊全了。後來,花剌子密的代數學專著和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都成了歐洲各大學的通用教科書,為培養歐洲數學才起重要的作用。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7的上午,我主要就是漫遊Khiva城東的Dekhon Bazzar,它是當地人的傳統市集,市集週一休息,其他時間皆有營業,大約下午兩、三點就會散市。



市集可以說是當地庶民的生活的縮影,要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就要到傳統市集好好逛一逛,那裏也是我們與許多烏茲別克人的美麗邂逅的地方,在伊斯蘭國家我們常稱「市集」為「巴扎,Bazzar」是波斯語,意思是「大門外邊的事情」之意,也就是除了個人與家庭隱私以外的所有事物。在烏茲別克當地人則稱為「Chorsu」,是交叉路口之意,因為烏茲別克的許多城市,古時是大絲路貿易路線的重鎮,自然成為南北商旅交會,物品交易的地點。



四里八鄉的人坐電車來逛市集,市集不僅是交易買賣的地方,也兼具社交功能,當地人在市場裡四處串門子、聊是非、談八卦,打聽小道消息等等…,增添很多生活的樂趣呢!



Khiva城東的Dekhon Bazzar賣些甚麼東西呢?


蔬果攤,賣色彩鮮豔的各種蔬果,有紅蘿蔔、蒜頭、馬鈴薯、番茄與葡萄等等,賣最多是青椒與紅椒




乾果攤,賣的瓜子與堅果類,(下)在烏茲別克看到的葡萄乾又大、又黑呢!



他們用這種傳統的磅秤秤蔬果與乾果類~



這攤是賣白瓜子,當地人還蠻喜歡啃這種白瓜子呢!還有賣香菸~



(上)賣米~應該也是可以區分成蓬萊米、在來米、糯米、糙米、小米吧?(中)很像我們吃的羊肉蒸包(Manty),不過是油炸的,嗯~這個新鮮嗎?


(下)像是台灣乖乖的零食。



(右上)貼在壁爐(杜爾,tandir)上的很像是台灣的胡椒餅;(右中/下)灑水蓋上布,等會就有香噴噴的胡椒餅可以吃囉;(左上)大嬸在攪拌蔥末;(左下)加點桌上的醋等醬料更好吃。



麵包與餅乾,下面這個嘛?我覺得像台灣卡里卡里之類的餅乾吧?



這個是糖,Chen跟我說她在伊朗的市集也看過…



(上)羊肉攤;(下)哇~賣的是有點恐怖的羊腳耶~真是血腥ㄛ…



市集也看到了東方臉孔的韓國裔在賣各式泡菜,我們回到塔什干逛Bazzar也常看到這種韓籍泡菜小攤,Ling還買了泡菜來吃,嗯~烏茲別克不僅流行看韓劇,也常看到韓裔人士呢?原因是「這些韓裔人士是二戰後,日俄戰爭戰犯的後代,戰犯們當初被俄國人抓來烏茲別克工作,後來留在此處結婚生子,新一代的韓裔人士漸漸不太會說韓語,跟其他民族相安無事,甚至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有關為什麼烏茲別克有大量韓國人後裔,請看百度百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29118.html的解釋囉!)



除了吃的也有生活用品囉!


今天的蔬果攤沒看到賣西瓜的,不過卻看到像小玉西瓜的皮球,呵~



(上)小型的五金攤,賣各種五金用品。(下)賣錄影帶,我想應該是盜版的吧,老闆還擺了一台好久不見的傳統映像管電視機與錄放影機,播放影片給顧客看。



還有皮鞋壞了,可以拿來市集修理喔~



這是當地人放Baby的木製搖籃(Beshik)ㄛ!中間的小洞可以放置塑膠盆,小Baby不用包尿布,直接用導管(sumak)引入塑膠盆,導管還區分成男生、女生用的,我們真想知道這個導管到底是怎麼用的阿?可是呢,老闆的一對兒女相當害羞,不肯示範給我們看,說的也是怎麼示範尿尿ㄚ?倫家會害羞呢!我們真是的….(右)弟弟拿的是男Baby用的導管,(左下)小姐姐拿的是女Baby用的導管。



不僅有嬰兒搖籃,哈~(左/右上)也有小孩的手推車ㄛ...(右下)我最愛的那支饢戳就是在這攤買的喲~



烏茲別克也超愛照相的,有些是我無意間拍下的,有很多是他們請我幫忙拍的,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可愛的烏國人民眾生相...


雖然吃的是簡單的食物,但是全家窩在一起吃的感覺很溫馨~



市集裡的婆婆媽媽~(左下)穿得喜氣洋洋的喲...



父(母)與女情深~



烏國美女眾生相~



嗯~我怎麼偏好拍女生呢?怪怪~


Allah Kuli Khan caravansaray(1832-1833)


逛完戶外市場,我們無意中走進這個木門,發現了一個有頂市集~



這個有頂市場賣了很多琳瑯滿目的家庭用品與小雜貨店...(左上)還有賣傢具的耶~



回到台灣後,我查資料才知道市場是十九世紀的驛站呢!它出現在阿拉伯旅行者Narshkhiy 的著作中是可追朔到10世紀ㄛ,十九世紀它做為附近市場的旅舍,來自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印度、新疆等各族商旅分別在此投宿。(上)Allah Kuli Khan caravansaray的鳥瞰圖與(下)平面圖(資料來源:Khiva Guildbook)



現在這個驛站的功能已經變成販賣各種家庭用品囉!(左上)傳統服飾chopon(恰絆)、婚紗;(右上)男用的四方形帽,女用的doppi等;(左下)扇子是用旋轉的,不是用搧的喔;(右下)鍋、碗、還有盤子等,當然也看到烏茲別克風的國民盤與茶具囉~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

在希瓦兩天大概是16days的烏茲別克旅行吃的最便宜又大碗的,讓我誤以為吃在烏茲別克應該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呢!往後的旅行吃的就沒這麼好康囉~


8/7 & 8/8Meros guest house,豐盛的早餐~


我們住的Meros guest house兩天的早餐,都很豐盛呢!



住在Meros guest house其他遊客吃的早餐~



8/7的早餐除了基本的主食饢,與用烏茲別克國民茶具裝的綠茶,今天的早餐還有鬆餅、馬鈴薯泥、餅乾、西瓜,我最喜歡的杏桃果醬(下中圖),沾著饢吃,或者將果醬加到茶水裡,都好好吃、好好喝喔!我和Chen都很想跟民宿的老闆買一瓶杏桃果醬回台灣泡!可惜我們還有十幾天的旅行,沒冰到冰箱的果醬恐怕會壞掉吧!現在我在寫部落格,看到果醬的照片都還很懷念它的美味呢!



8/8的早餐則改成是香菜煎蛋,還有茄子包番茄與香菜(右下),味道也很特別呢,當然還有我的最愛-杏桃果醬囉!



8/6Meros guest house,天上掉下來的意外下午茶~


8/6一住進去Meros guest house的第一天下午,準備出門逛古城,就被Guest house的一群開同學會的婆婆媽媽請喝下午茶,看到滿滿一桌的食物超開心的,這個意外的下午茶,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我們也很不客氣吃了餅乾甜點、沙拉、Cheess、火腿。



還有羊肉蒸包(manty/上圖),與淋上優格的manty(下圖),除了淋優格與酸奶的吃法外,也可以加上醋,味道都很不錯喔!



就在下午茶的同時,我們也跑到廚房裡,看民宿的小妞料理manty食物呢,在希瓦不僅手工藝品可以現場看到製作過程,連吃的食物也可以看到料理過程,真是好好玩呀!



8/6Meros guest house,物超所值的晚餐


8/6的晚餐我選擇在Meros guest house吃晚餐,三個人太貪心了,一人點一道菜,我點plov抓飯(右上圖)...還有番茄沙拉、生菜沙拉,主食饢與水果西瓜則是每餐必有的啦~



因為Chen吃素,所以我們的蒸餃(manty/上圖),就改成南瓜口味的,還有跟蒸餃很像的小水餃(chuchvara/下圖)是水煮的,也是南瓜口味,不知他們是不是鹽巴打翻了,南瓜蒸餃超級鹹的,不過我下午吃的兩個羊肉蒸餃卻不會太鹹,chuchvara是水煮的淡化了它的鹽分,就不會那麼鹹囉!



我們點餐的時候,民宿服務小弟跟我們說抓飯一份7USD,南瓜蒸餃與水煮小水餃每份是8USD,但是最後結帳時,卻變成以烏幣SOM計價,民宿小弟跟我們說南瓜蒸餃太鹹了算免費,這頓晚餐三人3人共15000som(1USD=2000som),每人5000som,哇~真是物超所值的一頓晚餐啦!


8/7城門北邊的Parvoz餐廳的晚餐,巧遇割禮宴會


8/7正午我們回到Meros guest house的TV Room吹冷氣躲毒辣太陽,又碰到倫敦背包客,他跟我們說昨晚他走出西門外吃晚餐,恰巧遇到當地人的婚宴,還邀請他喝伏特加,今天他頭一直昏昏的…聽到他的經驗分享,我們也決定今晚的晚餐要到城門北邊的Parvoz餐廳去吃晚餐,看看有沒有機會也碰見當地人的婚宴呢!



走到Parvoz餐廳時,看見水池對面的餐廳超熱鬧的,決定前往一探究竟,咦~怎麼沒看見新人阿?他們是甚麼聚會ㄚ?



有個穿藍衣服的年經媽媽很熱情邀請我們進去吃東西,後來有一個會講一點點英文的中年男人跟我們說是穿白衣的小男孩進行割禮儀式,宴請親朋好友的聚會啦,他還迅速將小男生的褲子拉下讓我們看,可惜忙著拍照的我沒看見,聽Chen&Ling她們說看見小男孩的生殖器有白布包裹著傷口呢!


難怪這個小男孩一看見我,就拿著水槍想射我們(上圖),小男孩心情不好囉,雖然我們無法體會那有多痛,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想像的啦…,他們宴會跟台灣一樣也有收禮金喔~桌上那個的箱子就是在收禮金用的啦~(下圖)




現場的賓客男人多坐在外面,女人與小孩則坐在有搭棚的座位裡面,我們一走過去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也引起小小的騷動…彷彿我們才是今天的主角呢!人真的太多了,真不好意思,所以拍拍照我們就走到Parvoz餐廳吃東西...




我點的是炸雞薯條(6000som/下圖+可樂700som),Chen則因吃素,與Ling各點一碗湯麵(3000som/上圖),老闆不會講聽英文,光要表達吃素這件事,我們就溝通了很久,最後她們點的湯麵,我先幫忙嚐了一下湯,哇~好濃的羊騷味喔…,Chen吃素不敢吃,Ling也因不喜歡羊騷味也不敢吃,她們只好將面撈出來吃囉!早知道這麼難吃,我們應該厚臉皮待在割禮宴會吃東西的。



割禮宴會真熱鬧呢,現場請來攝影師全程攝影,還表演傳統的歌唱與傳統舞蹈Show,坐在水池對面Parvoz餐廳吃東西的我們也免費看了一場Show...



抓飯美食料理:


做法是先用油煎炒羊肉,之後放入洋蔥、胡蘿蔔一起炒,加鹽加水,在加入泡過水的米,放入鍋內燜煮,上桌前也會切羊肉塊放在抓飯上,有的則加上應嘴豆或葡萄乾點綴在抓飯上。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像黑人爆炸頭的大毛帽


希瓦還有一個紀念品也是花拉子模(Khoreum)省才會有的特產,那就是像黑人爆炸頭的大毛帽(Karakul),每頂的價錢我們問到的至少是20USD以上...



冬天夏天皆可戴,冬天是戴黑色的可保暖(右上)、夏天是戴白色的可防熱(左下),因為羊毛的材質蓬鬆,空氣流通,不過我在烏茲別克混了16天,除了在古城經學院參觀樂器時,(左上)看到仿古人的人偶戴以外,也沒看見活著人戴這頂大毛帽ㄚ?(右下)咦~我怎麼沒戴爆炸頭拍照咧?太沒特色…



除了各種造型的大毛帽以外,還有圍巾(右下),而且這些圍巾好像是直接從動物的皮毛製成的,因為還有狐狸的頭造型~ㄛ恐怖喲



布袋人偶


這裡的布袋戲偶造型,與我之後在布哈拉所參觀的人偶工匠工作室的造型是不同的喔~(布哈拉遊記再分享!)



充滿穿著各式古裝,充滿著西域風情的可愛人偶




穿著Khanatlas的人偶,也是黑人爆炸頭…哈哈~



朵帕


當地女生在喜慶節日時會戴的朵帕(doppi),是綴滿珠飾與亮片的方型帽子,戴上朵帕的我很美麗吧~嘻…



毛帽與手套


~這麼熱的天氣,光看就覺得快熱死了,誰會買這個來戴ㄚ?



手工手提袋


(上)刺繡的手提袋與(下)裝飾著西域女郎造型的手提袋也很美麗~


古城風情畫


走到不同國家旅遊,似乎每個觀光景點都會賣的當地風景畫,(左上/右上/右下)有的畫在動物皮革上的、(左下)陶磁盤上的、(左中)也有畫在紙上的水彩畫...



繪有幾何圖形精密畫的木盤與珠寶盒


這個我在土耳其旅遊逛Bazzar時,也看過很多囉~


珠寶盒~



裝飾用的木盤~



其他


還有在烏茲別克旅遊隨處都可看見的(左上)阿凡提陶偶、(左下)可愛造型的吸鐵、(右上)陶瓷盤,在布哈拉看到更多更精彩呢!再分享囉、(右下)繪有藍綠色圖案的馬賽克磁磚,唉~可惜出國前,我新家的浴廁磁磚才剛換過,當時沒想到,否則我一定帶這些當地超有特色的磁磚回家貼的…



有關更多烏茲別克特色的紀念品,在其他古城遊記陸續分享囉~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Khiva的兩天我們流連在各個紀念品攤的時間相當多呢!紀念品除了要東挑西挑以外,又要比價、殺價,常常要跟老闆ㄌㄨˊ粉久…,真是累ㄚ,也是因為這樣最後一天我們就錯過參觀很精彩的Tash Khauli皇宮的時間(下午6點關門)。


書架


在希瓦我花了40USD敗了兩個我在其他伊斯蘭國家不曾看過的放置可蘭經書架回來,當然不知是不是我在其他伊斯蘭國家沒仔細注意到,不過兩度(07&08暑假)到土耳其深入旅遊,倒是真的沒看過這種類型的書架囉!



書架除了造型很特別,木雕工藝更是上上之作,後來在布哈拉也有看到不同圖案風格的書架,不過卻沒機會看到實際的製造流程,所以如果要買書架我建議在希瓦買,能夠親自看到紀念品生產的過程,就覺得作品可以與自己對話,也感覺紀念品親近許多呢!




我們購買書架、參觀書架製作流程與展示的地方,是在Dost Alyam經學院( Madrasah)&Hojash Maram 經學院裡面!



標示1-4就是書架的製作流程,哇~真厲害!書架是由一塊木頭雕刻而成的呢,第四個步驟老闆示範就是拿著鉅子慢慢從中間剖開的,當我們想狠狠的殺價的時,老闆就會說這個剖開的過程是很辛苦的需很專心,不然作品就毀了,希望我們能體會他們製作的辛勞,別再殺了。



老闆示範了書架的擺設方式給我們看。


被鋸成四片的書架,攤開後可變化成四種擺設造型。



鋸成六片的,攤開後可變化成九種擺設造型。哈哈~玩玩書架,還可以考驗自己的智力呢!拿回台灣後,我發現我挺笨的,沒辦法變出這九種造型耶~



(左上)書架如果是用核桃木做的,就需要上一層保護的亮光漆,如果是另一種”椏仁”就不用上亮光漆囉,sorry我是音譯的啦,(右)老闆指的就是庭院中那棵樹做的,(左中)還摘了片樹葉讓我們辨認樹種,不過實在是聽無啦,(左下)只好請老闆寫下來,不過也是看無啦!



那裏的木雕圖案是屬於花剌子模(Khoreum)的設計風格,圖案形態大多為幾何、或花草等圖形,花卉雕琢看起來線條流暢,整體佈局是以反覆與對稱方式呈現




除了書架以外,我還買了木雕粘板回來,這麼美的圖案設計,我才捨不得拿來當粘板用呢!



此外還有(左上)木雕鉛筆盒、(左中)木雕珠寶盒、(左下)木雕香菸盒、(右上)木雕畫框、(右下)另一種造型的書架…琳瑯滿目都很種特色呢!



如果家裡庭院夠大,還可以買個木床回家擺設,泡茶聊天、睡午覺應該都很不錯喔~不過這麼「龐大」要怎麼帶回台灣ㄚ?



木雕紀念品的圖案構想是傳承古時花剌子模而來的,現在我們來好好欣賞古城裡皇宮、經學院、清真寺等建築物大門的木雕工藝吧!可惜這些木雕大門是「非賣品」囉


木門雕刻系列之一




木門雕刻系列之二




木門雕刻系列之三




木製饢戳



(Nan)是烏茲別克人日常的主食,也就是大麵包,在Bazzar(市集)或者觀光區的紀念品小攤販到處都可以買到木製饢戳,它的用途就是在未烤熟的饢之前,以戳擠壓花紋,讓烤熟後的饢看起來更加美觀囉~


這趟烏茲別克之旅我買了兩個饢戳都是在希瓦買的。



戳針排列的圖案不同,印壓在饢上的花紋就不一樣囉~




在希瓦古城紀念品攤買的就是畫有彩繪花紋的精緻饢戳囉!



各種不同造型的饢戳




另一個是在Dekhon Bazzar賣嬰兒搖籃(Beshik/下圖)的小攤買的,我最喜歡這枝,因為它的配色跟搖籃的一樣,往後在烏茲別克市集閒逛,我都沒有看到跟它一樣的饢戳了~哈~哈~它獨一無二的耶!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工作有些忙碌,希瓦古城巡禮之三,古城最大建築群-經學院(Madrasah),還有些資料尚未整理完,繼續跳格囉!這篇分享的是古城的「晨、昏、夜」照片囉~


Khiva的地理位置,已經深入烏茲別克炎熱乾燥的核心,想在古城生存就得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中午像火球般滾燙的烈陽,烘烤著古城,實在不宜出門,古城的商家、博物館也休息,呈現得是一片死寂...


烏茲別克三人行,夕陽伴我歸...



逛古城最佳時間點是清晨與黃昏,這時絢麗溫馴的陽光,染紅了古城,遠遠的天邊燦爛五彩的雲霞,也緩緩擴散,晨、昏跟著徐徐的和風漫步古城,遊客們的笑聲劃破清冷的晴空,此刻的Khiva古城是溫馨的、活潑的,更像是一則無處不美的神說。



Khiva晨之美~





Khiva昏之美~





Khiva夜之美~



8/7這是我們待在希瓦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很好奇夜幕低垂的古城,呈現是怎樣的風情,決定拿著手電筒到這座歷史名城再探險一回...



夜晚的古城最熱鬧是在西門附近,燈光靜靜的瀉在這一片土黃色的城牆與藍綠色的磁磚上...



『古城、光與影』,共同譜出虛幻、空靈的旋律,我們則恣意穿梭在一幅幽美的畫面裡



我與Chen拍完夜景,準備走回Meros house休息,恰巧碰到明天也要離開希瓦的倫敦背包客,回house的沿途陰森森沒有路燈,他總是很nice的停下腳步,幫我們照路。問他喜歡希瓦嗎?他用簡單的英文跟我們說Khiva的easy、relax的氣氛,他很愛呢!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連兩篇文章都在談古城裡「死人的東西」~古蹟,跳格一下下…來談談古城裡的「活人」囉!自助旅行最大的樂趣,就是沿途遇見甚麼人,插出甚麼火花,這是在台灣無法事先做功課的,然而跟他們的偶遇,互動的點點滴滴,卻往往是旅途中最甜蜜的回憶。


*可愛的婆婆媽媽~


8/6在Meros Guest house的TV room休息到下午三點鐘左右,正準備出門逛古城,就被Guest house的一群婆婆媽媽給叫住,聽民宿的女主人說(左)她們七個是姊妹淘,開同學會聚餐啦!(右)哇~滿滿整桌的食物,超豐盛的呦~這是我在烏茲別克16 days看到人家吃了最豐盛的一餐…



可愛的阿媽~最上面的阿媽有金牙喔...



我們也嚐了好吃的:(左上)羊肉蒸包就是manty啦!(左下)淋上優格吃是另一種滋味喔~(右上)餅乾甜點(右上)還有沙拉&Cheess&火腿(右下)…


我們吃飽了~才開始古城巡禮呢!



8/6在西門買完票(10USD)的第一個行程就是參觀Kunya Ark,由於票在古城可以使用兩天太重要了,我刻意將票仔細收好,一到Kunya Ark門口反而找不著,全身的口袋與背包翻了一遍…嗚~不見了,這個檢查票根的阿婆,居然在我耳邊說買本Khiva Guidebook(5USD),那個票就算了…難怪!烏茲別克是個貪汙與冗員充斥的國家,關於亂收票這種事,往後的其他古城裡也常常碰到呢!最後在我的筆記本找出了票根,那個guidebook我在買門票時就買了,就算沒買,沒票我這兩天怎麼參觀其他的博物館呢!真是的…


進入Kunya Ark參觀,檢查票根的阿婆~牙齒也是"金"滴~



(右上/右下)阿嬤帶孫子出來玩,也請我幫他們拍照~


(左上)阿嬤雞同鴨講很久,喔~原來是要求我寄照片給他們啦!”Do you have email”阿嬤聽無啦~”Address”阿嬤聽有啦…要求我給她紙筆,她超認真寫地址給我...


(左下)可是~這個地址?#&%,我看無ㄚ...怎麼寄ㄚ!?



穿著Khanatlas服飾的胖女人,在烏茲別克混幾天,就發現這裡的胖女人真不少!(Khanatlas服飾,泛指以abr紡織品製成的服飾…)



早晨出門就看到阿嬤在掃地,感謝她們的辛勞,讓我們有一個乾淨的古城可以逛~



*可愛的孩子~


8/6我們從Urgench坐計程車一到西門下車,就看到穿著濃重的傳統服飾chopon(恰絆),這種服飾流傳一千多年之久而不墜,男孩子在行割禮會得到人生的第一件chopon,在婚禮前則會得到第二件,往後的人生隨著重要場合增多,他們也會得到更多的chopon。看來我們猜測男孩子們要去行割禮是對的…


(左)媽媽:等等~還沒穿好,你們先不要拍啦!


(右上)來~來~一起拍張合照吧!咦~小朋友看鏡頭,不是看偶啦!


(右下)對啦!看鏡頭喔!Smile…



(上)8/7拍完照離開Juma Mosque,準備回Guest house躲毒辣烈陽,恰巧碰到一群可愛的小愛的小朋友在吃冰棒...


(下)好奇的小朋友想看看鏡頭下的自己長得是怎樣…



哈哈~通通跑來,拍來張特寫吧!



夕陽西下的古城很涼,這家人坐在鋪著地毯的地上乘涼



妹妹:「哥哥!為什麼你拍照要拿手帕遮住眼睛ㄚ?」



媽媽~多啦A夢可以帶我穿梭時空回到過去嗎?



古城因這群熱血青春的青少年,而充滿了活力~



他們也玩起了今年夏天「最夯的運動」~足球



手足情深



*可愛的男人~


歷經風霜,充滿睿智的老男人



(下)哈哈~賣明信片紀念品的老闆,長的還真像他手中的玩偶呢!如果戴上上面的爆炸頭(Karakul)那就更像囉~



古城裡的人「琴、棋」樣樣精通…(他們下的是一種稱為narada的棋…)



*可愛的手工藝工匠~


古城裡的古蹟很多被手工藝品店占據了,因此我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目睹手工藝生產線就在眼前的精細巧思,我還拜了兩個原本是放可蘭經的書架回來呢!(另篇再分享囉)




在這些工匠的身上,不管是老的少的...令我我最感動就是看到他們「專注」的神情~那種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高尚精神…所謂: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作家西塞羅也曾說過:任憑怎麼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感恩他們專注的靈魂投入手工藝品裡,讓我們有這麼美麗精細的手工藝品可以欣賞,可以買阿!



Khiva古城也因有這群可愛的人,承接先人的生活節奏與旺盛的生命力,為優雅美麗的古城,注入靈魂…永不停息的延續…


【有關烏茲別克的族群】


資料來源:網路(忘了~從哪個網站找來滴~找到了在附上網址)


烏茲別克族群的祖先源於蒙古部落,是最早歸順伊斯蘭,也是最早突厥化的部落。 十六世紀哈薩克族分裂出去,烏茲別克部落南遷至今日的烏茲別克國內的布哈拉等地,與當地被征服的人民「結合」而形成了所謂的「烏茲別克民族」。這時候烏茲別克人放棄祖先的遊牧生活方式,定居務農或從商。 自稱為成吉思汗後代的帖木兒這時以撒爾馬罕為首都建立了一個包括巴格達與伊斯法罕的帝國,自此烏茲別克民族的文化、宗教、政治體系、建築風格等等都急速的波斯化。不但如此,連人種外貌也越來越西化,現今反而歧視蒙古臉的哈薩克遠親。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