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烏茲別克旅遊的第四天,我們三人包了一輛計程車,兩天包車到Moynaq(木依那克)往返至烏爾根奇,費用是220USD,我們透過希瓦Meros民宿小弟幫忙叫當地 Bek -tour的計程車,載我們的司機名為Alisher Boyjanov先生,他說 Bek -tour是他哥哥經營的。
上午的行程我們拉車經由 Urgench(烏爾根奇),Beruni,然後轉到距離Boston約 15公里遠的地方,這個地區傳統上被稱為Elliq Qala,它的意思就是50個要塞(fortresses)之意。
離開希瓦沿途看到的民宅與我們下車買水的雜貨店 ...
沿途也可看到的農村景緻與驢車 ...
今天的天氣好,沿途藍天白雲景緻都好美喔,可以看到很多的棉花田
Alisher跟我們說前往Elliq Qala的橋斷了,所以我們必須人車起搭船過阿姆河(Amu-Darya)。
等候過河的同時,我們看到河岸旁賣哈密瓜的的小販,貼心的Alisher還買了哈密瓜與饢請大家吃,哇〜吃饢配水分超多又甜的哈密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呢!哈哈〜我們沒準備午餐...貼心的Alisher幫我們解決了午餐問題囉!
河畔旁也有在賣瓜子,口香糖,香煙,汽水的小攤販,賣東西的小女生(上/中)臉孔長的較像東方的蒙古人,不過她不想讓我拍照,我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偷拍囉,(下)則應該是她的阿嬤吧?
2010/8/8父親節,我在阿姆河河畔,遠在台灣的爸爸,祝福您健康快樂!
等候過河的時間很長呢!Alisher指著阿姆河的對岸,跟我們說“Karakalpakstan”!“哪裡ㄚ?是Kazakstan哈薩克嗎?對岸就是哈薩克阿?不會吧?”說了很多遍,我終於了解他說的是受烏茲別克管轄的自治共和國〜卡拉卡爾帕克斯坦(Karakalpakstan,意為Black hat黑帽子)啦!原來我們這兩天要去的景點〜Elliq Qala,Nukus,Moynaq全都在這個共和國境內囉,等會過了河,我們就到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囉!(有關Karakalpakstan文章末介紹〜)
等了好久一會,河岸邊越來越多等待過河的人與車...真熱鬧呢!
終於看到對岸載著人車的大船,是由前方的小船拖拉著,緩緩駛進來,還真特別呢!
等到岸的人船都下光了,就換我們的車先上船,接著旅客上船。(下)載滿人車的大船一樣由小船拖拉著橫渡阿姆河。
來到烏茲別克,對於當地人我們常常好奇想拿相機拍人家,在船上我們也同樣引起當地人的好奇想拍我們,(左下),這個在當地難得有相機的年輕人,就邀請我們與他的親朋好友合照囉!我想那個年輕人大概回去可以跟他朋友炫耀囉!可惜我們的相機都沒拍到合照的照片...。
阿姆河沿途的風景,快到對岸時,(右下)又看到河岸旁也是賣西瓜,哈密瓜的小攤販...
(上)壯丁們先跳下船,合力將船到河岸邊,(中/下)車子也陸陸續續下船...
接著旅客也陸續下船,河岸又有賣白瓜子與水的小攤販,當地人還真愛啃白瓜子ㄚ!
離開阿姆河的路況顛簸難走,我們跟著大卡車的後方往前行,沿途黃沙滾滾,煙霧瀰漫滴...
接著路就好走囉,沿途風景也很美,看到更多的棉花田〜
棉花是烏茲別克斯坦農業的支柱,也是該國對外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前蘇聯時期,烏茲別克的棉花年產量佔前蘇聯棉花產量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四位,因此烏茲別克被譽為“白金之國”囉!在秋收的9,10,11月,學校還會停課,讓小孩子回家幫忙摘棉花,可惜我們夏天來,無法看到收成季節,那種摘棉花的忙碌盛況囉。
(上)看到棉花田遠處的Qyzyl Qala目的地到囉!不過前往Qyzyl Qala前,我們要求司機先讓我們下車看看棉花田,他還摘了棉花的綠色錦鈴講解,讓我們了解棉花是長怎樣的。
有關棉花小常識:
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乾燥的沙漠地區如果解決灌溉的問題,亦可種植棉花,例如新疆。(下)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中三)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中二)錦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至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含纖維素約 87-90%。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烏茲別克等。(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6的%± 3%89%E8的第8A%B1的%)
有關卡拉卡爾帕克斯坦(Karakalpakstan)自治共和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的地理位置(圖片來源:Google)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是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國,位於烏茲別克西部,鹹海的東南和西南。面積 16.49萬平方公里,人口124.5萬(1990年),首都是Nukus(努庫斯)。有卡拉卡爾帕克人,烏茲別克人,哈薩克人,土庫曼人,俄羅斯人等。其中卡拉卡爾帕克人30%,25%的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30%。
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州成立於蘇聯時期的1925年2月,在1924年至1930年間,卡拉卡爾帕克斯坦是屬於哈薩克斯坦管轄的的一個自治共和國。1932年他獲得了自治蘇維埃共和國的地位,1932年成立自治共和國,當時的全稱為卡拉卡爾帕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烏茲別克斯坦說服莫斯科把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劃歸他的版圖。1991年,烏茲別克斯坦脫離蘇聯獨立後,成為其一個自治共和國。
共和國由東往西分別是沙漠,河谷三角洲和高原,屬大陸性氣候。該共和國有豐富的食鹽,芒硝,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部門有棉花,畜產品和漁產品等。這裡主要居民是卡拉卡爾帕克人,屬突厥語族欽察語支(Karakalpak有自己的語言,是突厥語,它類似於哈薩克語超過烏茲別克語),是阿拉什聯盟之一,是與諾蓋人一樣是世界上與哈薩克人關係最密切的民族,臉孔也比較像蒙古人呢!在歷史紀載他們比較以捕魚與游牧為生,與很早就進入農業社會文化的烏茲別克族有所不同的。
(圖片來源:Google)
(上)烏茲別克國旗藍色寬帶部分左側有12顆五角星,代表烏茲別克的12個省,(下)而卡拉卡爾帕克斯坦(Karakalpakstan)自治共和國也有自己的國旗,只是中間的寬帶顏色改成黃色, 12顆五角星則變成五顆星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