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5神山山頂(4095.2M),照片因雨而有水滴耶~


從登山入口到神山頂,雖然只是短短11公里,不過落差大(1800M~4095.2M),一路一直往上爬與攀岩,真是一項艱鉅的健行,經過此行我再也不敢講「還好嘛!只有十幾公里而已!」神山阿!您真是偉大的「神」阿!面對您偶學會更謙卑!


2011馬來西亞沙巴之旅







































DATE



DAY



行程內容



住宿



7/1(五)


Sandakan


Sepilok



1


 



亞航AK6319 台北TPE(第二航站)0955à1315沙巴BKIT2) (3.5h航程)


注意:KK機場國際航廈T2à境內航廈T1搭計程車(一車RM35)要15mins。


馬航MH3095亞庇BKI(T1)14:50à山打根SDK15:40



Paganakan Dii


Dorm bed每人每晚30RM



7/2(六)


Sepilok


Kinabatangan River



2


 



上午:西必洛人猿中心(Sepilok Orang Utan Sanctuary,門票30RM,照相10RM~爆貴的門票。


下午:12:30Sepilok center cafe集合à16:00Kinabatangan河熱帶雨林巡河探索



Nature Lodge Kinabatangan


K河2D1Npackge:320RM



7/3(日)


Kinabatangan River


神山



3


 



上午6:00:Kinabatangan河熱帶雨林巡河探索


小巴接駁車前往巴士站(8:30-10:00)


大巴(10:00~15:00)前往神山總部(Headquarter



Mesilau Natural Resort


神山3D2Npackge:732RM



7/4(一)


神山



4



馬西勞(Mesilau Route)健行路線


8:30~19:00真氣人的ㄋㄧㄠˇ天氣,一路大雨下個不停,嘿~嘿~我還不是普通的龜速阿!)



Laban Rata Resthouse



7/5(二)


神山



5



神山氣候惡劣,簽生死狀就可攻頂(Low’s peak)(3:30~10:00)


Timpohon Route頂峰健行路線(11:00~17:20),因等我下山,神山入口晚了20mins關門~真的很歹勢,嗚~偶的腿也廢了啦!


18:00之後的大巴要等2hr,我也背不動行李了,只好搭Taxi神山總部àKK住宿(一車180RM)



Borneo Beac House


 



7/6(三)


 



6



亞航AK6318 亞庇BKI(T2)0610à0930抵達 台北TPE 3.5h航程)



sweet home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如果一切平安順利,七月中將如期前往馬達加斯加叢林探險去,最近K了一下狐猴的圖鑑,突然想到我與環尾狐猴初次邂逅是在09年瑞典的斯坎森(Skansen)露天博物館的動物園,那時拍了好多口愛的環尾狐猴照片,就是那個電影「馬達加斯加」裡面的那個Julian國王,現在將它找出貼上來分享啦!


狐猴=+猴?


環尾狐猴(學名Lemur catta,Ring-tailed Lemur),中文為什麼要叫做「狐猴」呢?跟牠的外型特徵有關囉!環尾狐猴頭小,額低,耳大,長著一雙美麗紅橙色的大眼睛,兩耳都長很多茸毛,頭部兩側也是長毛叢生,吻部長而突出,下門齒呈梳狀,使得整個顏面看上去宛如狐狸。但它的身體卻像,體長約30-45厘米,尾長為40-50厘米,體重約2~4公斤,所以被稱為狐猴。渾身毛色淺灰,背部略顯棕紅色,腹部灰白色,額部、耳背和頰部為白色,吻部、眼圈呈黑色,環尾狐猴得名於其尾部黑白相間的11~12條環狀花紋,又名節尾狐猴,這一特徵是其它種類狐猴所沒有的。是狐猴王國中衣著最華麗的,儼然是一個美麗的小公主。牠發出聲音像貓一樣發出「喵喵」的叫聲。在瑞典當時不知道也沒注意聽!到馬達加斯加在注意聽聽看囉。



優秀的雜技演員


環尾狐猴也是樹叢中最優秀的雜技演員,看小狐猴在樹枝之間蕩來蕩去,表演驚險的動作,活潑的口愛模樣常常逗我們遊客哈哈笑呢,牠們的的後肢比前肢長,因此攀爬、奔跑和跳躍能力都非常強,可以在樹枝間一躍9米,牠的掌心和腳底長著長毛,可以增加起跳和落地時的摩擦力從而不會滑倒。牠甚至能夠像人一樣直立行走,長尾巴起到的平衡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但是由於前肢短軟無力,所以環尾狐猴下樹的時候頭上腳下倒退著地。



動物世界最後的一個女人國


環尾狐猴遠古時就生活在與大陸隔絕的海島上,數百萬年來,環尾狐猴家族一直生活在典型的女性氏族社會中,猴王是女的地位至高無上群居生活時每群6~30名成員不等,平均數量17隻,由一隻成年雌性領導,群體制度森嚴,在飲水的時候公猴會畢恭畢敬的守在一邊等母猴和幼猴先喝,否則就會被首領趕走雄猴社會地位卑微,只充當交配和繁殖的工具,這是地球上原始的靈長目動物世界最後的一個〈女人國〉。所以有這種"母儀天下"的家庭制度是歸因於當地除了Fossa(馬島當地的貓科動物,期待我幸運的能看到~)外並無捕食動物而不需要成年雄性保護。



狐猴吃什麼?


環尾狐猴屬於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嫩芽、樹葉、花、水果以及各種昆蟲,有時還吃卵和幼雛,樹葉約佔其總食物量的34%,果實47%,花7%,它的前肢五指可以大角度的完全分開,能夠靈活抓握食物。


雖然環尾狐猴屬於靈長目動物,但是它們獨特的地棲性有別於其它種類,環尾狐猴一天大多數時間呆在地面上,彼此靠似的叫聲、高高翹起的長尾巴以及互相熟識的氣味保持聯繫。



崇拜太陽的動物


除了覓食嬉戲外,環尾狐猴非常喜歡曬太陽,每天當太陽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環尾狐猴就攤開四肢,正面朝著太陽,使溫暖的太陽灑滿胸部、腹部、兩臂和大腿,以驅趕夜裡的寒氣,因此當地土著稱它們為「崇拜太陽的動物」,這一習性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日照有助於食物消化以及生理髮育。


 


猴「后」爭霸戰~精采絕倫的「化學戰」


環尾狐猴家族每年鬧一次政變,每年的 9、10 月份,在交配季節到來之前,吃飽喝足,補充足夠的營養後,年輕身強體壯的雌性環尾狐猴總是伺機而動,向〈王后〉發起挑戰,以奪取寶座。祂們爭奪女猴王位的戰鬥也異常精彩。環尾狐猴並沒有進行肢體搏鬥「痛快廝殺」,而是扭起寬大蓬鬆尾巴跳舞。狐猴們彼此用尾巴煽動著自己的肛門和上肢的嗅腺把氣味吹向對方,牠們獨特的防身武器,也是動物界「臭名昭著」的臭腺~化學臭彈。祂們用尾巴使勁地磨,磨出大量臭味,然後拿尾巴扇,跟對方打〈化學戰〉。 經過一番「化學戰」,雙方力量出現了懸殊,戰敗的一方無奈地夾著尾巴離去….


環尾狐猴身上有三處臭腺,分佈於肛門和腋窩等處,能分泌出一種臭氣刺鼻的體液作為路標和領地的記號,其中一處雌雄共有,長在腕關節內側,公猴的腺體比母猴發達。除了在繁殖季節用作爭雌工具外,還可以當作禦敵的武器,外敵進犯時環尾狐猴彎曲手臂並用尾巴摩擦腕部和腋窩使體液揮發,尾巴不停甩動,把臭氣扇向敵人,據說效果相當明顯,公猴腺體的發達程度直接決定了它在猴群中的地位,因此環尾狐猴非常重視衛生,經常互相梳理毛髮。



繁殖下一代


環尾狐猴每年9~12月間發情交配,為了爭奪母猴,公猴之間不僅會互相抓咬大動干戈,一樣用身體臭腺散發出的臭氣來薰趕對方。環尾狐猴的發情期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短的,一對夫妻一般只歡會2週之後便勞燕分飛 ,交配時間加在一起不超過1天。母猴的懷孕期約為5個月,翌年3~5月間繁殖產仔,每胎1~2仔,偶爾3仔。小猴出生時體裸無毛,母猴或背或抱攜帶幼仔一起生活。幼仔6個月大即可獨立,2~3歲性成熟,壽命約18~20年。


*斯坎森(Skansen)貼心的步道設計,讓遊客可以跟狐猴親近互動~



最後的棲息地~馬達加斯加


環尾狐猴僅產於馬達加斯加島的南部,棲息於較乾旱的疏林岩石地帶。印度洋由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海岸的群山遮擋住了自印度洋潮濕的海風。林中的植物有的枝幹很粗,有的葉子很小,或者長滿了一排排的刺,以適應乾旱的氣候。在環尾狐猴棲息的區域往往會有水源存在,使附近形成豐富的植物群落,被稱為“森林走廊”。它屬於晝行性物種,並且是唯一一種在白天活動的狐猴,作息安排很有秩序,每天要花3~4個小時進食,還要到固定水源去飲水。


4000 萬年前,在地球的氣候變化中,狐猴從非洲大陸來到了馬達加斯加島。茂密的森林、多樣性的海洋氣候為狐猴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條件,狐猴在馬島定居下來了,並且進化和分化變異。數百萬年以來,狐猴一直享受著馬達加斯加與世隔絕的庇護。馬達加斯加島上生活著近 50種狐猴(不知七月中出發的馬島探險我能看到幾種?),除了這座島嶼,野生狐猴已經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消失了。為什麼偌大一個地球,目前只有在馬達加斯加島才能找到祂的蹤影?環尾狐猴為何至今還是母系氏族社會?狐猴是最不為人類所瞭解的動物之一。諸如此類許許多多的謎,一直吸引動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在馬達加斯加崇山峻嶺中不斷地尋找著令人滿意的答案。



不用出國一樣可以看到牠們喔~


其實不出國一樣可以看到牠們可愛的身影!我查了一下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裡有三種狐猴喔:白頸狐猴、褐狐猴和環尾狐猴,下次去動物園可以多注意這些鬼靈精的小傢伙!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亞斯文我們一共待三天,第一天因為街頭有小規模暴動,市集關門無法逛,只好困在Hathor hostel消磨時間,其餘兩天街頭平靜,就有機會可以逛市集囉!


走過很多中東國家,我最愛逛市集,可以深入當地人的生活,看到很多當地人生活中琳瑯滿目的有趣用品,埃及真是個觀光大國,連市集都很觀光化了,反而讓我很懷念烏茲別克的傳統市集!



逛市集前,先去火車站確認火車是否還有開?火車站前抗議的人潮舉著白布條反政府,可能漸漸習慣暴動的氛圍,我們不像初到那天那麼害怕,比較敢拿出相機接近抗議人群拍照囉!



沿著亞斯文火車站旁的市集大街很長,市集看到還蠻多香料攤,清香的加味薄荷茶、烹調聖品番紅花、咖哩、五香粉…等,也有分成小包裝賣。



(上)成堆色彩斑斕的香料粉,也成為阿拉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下)Henna是一種天然染料,市集賣的淺綠色粉末和水後會變成暗紅色,真神奇!要出嫁女性會用Henna將自己手掌心染紅,現在平常也可以拿來使用。想嘗試刺青又怕痛的人可試試Henna,最多1個星期圖案花樣就會消失!我曾在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谷地(Ferghana)看過這個天然染料的植物(usma),它們適合生長在鹽質土壤的環境,那時看到絲織產工廠女工用手搓揉小葉子,揉出綠色的汁液,圖在自己的眉毛上,將眉毛染成又濃又黑的一字眉。



這些香料食材都取之於大自然,應該不會有塑化劑汙染的問題吧?



這攤阿伯賣的很特別,如果不是有個埃及人介紹,我還不知那是(中)努比亞人食用的糖,嘗起來味道有點像是黑糖。讓我拍照,又讓我試吃,那一定有鬼,果然我吃玩,埃及人馬上拿了一大塊糖放在秤上要我買,我買那大一塊糖要做啥?拍下「霸王照」就趕緊落跑囉!


遊客拍照前最好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常常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拍下就要落跑,不然有時候就會發生從店裡衝人出來,向觀光客要小費。



看起來很特別的醃漬魚、醃漬小菜與魚罐頭,嗯~不知味道如何?



很甜的甜點,像是台灣的牛軋糖、花生糖、爆米香…等等。



這個賣的是?看過別人的網誌介紹說它不能吃,有點像符咒的功能,可去邪?真的嗎?有人知道嗎?可以告訴我喔。



這個我就確定是菜瓜布!



埃及還有哪些可以敗的伴手禮呢?(右)埃及最有名的玻璃香水瓶,很多店家都會以「要不要試試埃及豔后的香水呢?」來吸引觀光客上門。(左上)很有非洲Fu的臉譜木雕;(左中)超有造型的各種燈飾,這個摩洛哥、土耳其也看到很多囉;(左下)還有水煙壺,當然也別忘了購買專用各種口味的菸草喔!



這攤的賣皮製涼鞋造型普通,不過看老闆現場縫製涼鞋倒是挺有趣的。



走過很多國家都有在賣的沙發抱枕套、手提袋、地毯等,當然要印上有埃及圖案,就比較有埃及的fu,不然怎麼知道那是從埃及帶回來的呢!



(右)這個像義大利威尼斯嘉年華會看到的面具,不過面具女郎都改成了批頭巾的黑鈕啦!(左上)八字腿的駱駝小玩偶~很口愛;(左下)努比亞人製作的小玩偶,我在其他中東國家就沒看過囉,超想買的說,跟老闆殺價ㄌㄨˊ很久,最後沒買成很可惜說!



晚餐吃什麼呢?


可以嚐嚐埃及式的掛包,怎麼說是掛包咧?想吃甚麼跟老闆點,他會用埃及烤餅(Aish),裡面夾著生菜、蠶豆可樂餅(Tammiyya)、或油炸的各式蔬菜,去黑白沙漠那天早上Reda還買給這個給我們吃當早餐!



再來這個埃及道地的國民美食通心粉拌飯「Koshari」一定要嚐嚐喔!我是買外帶杯帶回去hostel吃,我覺得這個埃及異國美食的口味還不錯,攪拌後的樣子卻忘記拍張照咧。


Koshari可說是埃及特有的在地美食,從尼羅河三角洲以南到路克索一帶都是極受民眾喜愛的一道庶民輕食,別小看這一道平凡小吃,它可是擁有很大的學問的囉!Koshari好吃的秘訣大公開:通心粉+米飯(通心粉> 或 =或<米飯,份量可依店家各自比例有所不同。)+有口感有嚼勁的鷹嘴豆(or扁豆)+酥脆洋蔥酥(份量的多寡會左右Koshari的口感)+番茄醬(決定口味的一大關鍵)+醋與辣椒醬(可依個人的喜好來調味)。


順帶一提Koshari餐廳,賣大盤分量稱為Kabeer,小盤Sagheer,大小適中稱為Wasta。



另外還有這個烤雞餐也不能錯喔!有烤雞、扁豆湯、生菜沙拉,還有滿滿的一盤飯,保證你吃了很撐!



在日頭毒辣與乾燥的埃及,來杯現榨天然的甘蔗汁(Asab)絕對是快樂似神仙~讚啦!



大街上賣的東西大同小異,服裝店、紀念品店、小吃店、燈飾店…。一攤逛過一攤,一家看過一家,為了買件印有埃及浮雕或象形文字的T恤做紀念,跟「愛錢人」打交道真是累阿!他們會故意將價錢哄抬離譜的高,還會問我們從哪裡來?還跟我說他賣給德國人或日本人多少錢,那就算我們多少錢,好像看得起我們也是有身價的人,這是甚麼邏輯阿?


不然就是將T恤丟到你身上,你就得掏錢出來,Apple因這樣被迫買了兩件T恤,開價從兩件120LE砍到兩件30LE,不買還一路追著我們跑,後來在另一攤我還有殺到一件T恤5LE,但是老闆叫我一定給她50LE,她會找我45LE,我要給她10LE或5LE,她說不行!怪怪~她是不是想找給我假鈔咧?


我們一路殺價殺個不停,太crazy的出價,我們也會crazy出個價,然後轉身就走,老闆還在後頭咆哮我們「Fxxx」、「crazy」…,最後逛了一圈我甚麼都沒買,不過逛的好開心喔!呵呵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拉美西斯二世大神殿的東北方100公尺處,就是哈托爾與納芙塔莉的神廟(The temple of Hathor and Nefertari),正面高約12公尺、寬約27公尺相較於偉大的王者之殿,它是優美纖細的小神殿(the Small Temple)。參觀完拉美西斯大神殿,就沒看到任何中國人的蹤影,諾大阿布辛貝很冷清,只剩下我們六個觀光客,面對巨大的神像有幾分恐怖的感覺咧!



據說拉美西斯共有八位妃子,阿布辛貝的小神殿是拉美西斯二世爲他的愛妻—納芙塔莉所建的,在門楣上寫著「太陽的光芒因妳而有意義」,可見拉美西斯對納芙塔莉盲目的愛戀明明白白地表現在建築物上,相較其它的妃子就很可憐啦!


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神廟給鍾愛的妃子,古埃及史上非頭一遭啦,第一次也是埃及赫赫有名十八王朝末期叛逆法老王~阿肯納頓(Akhenaten)獻給愛妃納芙蒂蒂(Nefertiti)這名字就是「美女到來」之意。注意看和納芙塔莉(Nefertari)後面幾個字的拼法不同,剛開始做埃及功課時容易搞混咧!Nefer埃及文就是「最美麗的女人」之意!


中間的小門將六尊神像分為兩組嵌入正面的斜壁上,塑像表現的是納芙塔莉站在丈夫的旁邊,而每尊的高度超過10公尺,雕像伸出左腳的姿勢象徵著行動力,似乎正要從岩石衝起來升向陽光。



左邊的拉美西斯二世國王雕像,頭頂戴著上埃及的白王冠,右邊國王戴著上下埃及的雙王冠。



納芙塔莉塑像頭戴的是哈托爾式(Hathoric)的母牛角,兩角間是日輪,還有兩根羽毛。



令人驚訝的是埃及藝術史上第一次將國王的皇后和國王的雕像呈現平起平坐的地位,過去古埃及傳統皇后的雕像一律立於法老王腳側膝部以下的位置。另外神殿內外多處鑴刻夫妻兩人並列的名字,顯示Nefetari在Ramses II心中的地位。


納芙塔莉也絕對不是一個被動溫順的人,史上記載她曾經寫信給西台(Hittite)表達關切之意,由此可見她會在外交事務方面協助她的丈夫。「自古紅顏多薄命」,納芙塔莉(Nefertari)死於拉美西斯治世第24至30年期間,得年34,據說她並無緣看到神廟的落成,拉美西斯二世為深愛的Nefertari建了非常漂亮的墳墓,就是帝后谷(Valley of the Queens)的陵寢(QV 66),是現在所有墳墓中保持最好的可以欣賞到精彩的壁畫,很長一段時間它一直在進行維修,沒對外開放參觀,旅客若要前往參觀就要去了解確切開放時間囉!


就和大神殿(the Great Temple of the king)一樣,在國王和皇后的也有小王子與小公主的小雕像隨側,面對中間小門的左斜壁,小雕像的排列由左至右依序是:王子MeryatumMeryre,公主Meritamen and Henuttawy,還有王子Rahirwenemef and Amun-her-khepeshef。右斜壁的家族成員排列則和左斜壁順序相反,所以納芙塔莉小神廟可說是大神廟的簡化版囉!



神殿內部(一樣不能拍照)


和大神殿相較,小神殿的佈局簡單多了,要進入時努比亞人說可以站在門口往裡面拍照,進去就不能拍囉!大門好大的一把的鑰匙喔,是古埃及常佩戴護身符的「安卡」(生命之鑰,是生命的象徵)造型呢!



多柱廳(hypostyle hall or pronaos)是方形的門廊,有兩排哈托爾式柱共六根。哈托爾女神頭部的下方刻著納芙塔莉和拉美西斯II的傳奇經歷,拉美西斯二世在他美麗的老婆前,降服大批的敵人,藉此向愛人展現自己的英勇!


廳裡的壁畫也飾有戎裝打扮的法老屠殺浮虜祭神的場面,人們從這裡進入前廳在最裡面的聖殿裡,人們可以看到這位法老王在像哈托爾女神(就是他的妻子)致敬,位於兩根立柱之間的女神化身神牛,好像是從岩石冒出來一樣。


納芙塔莉的神廟內部一隅(圖片來源:埃及七千年藝術和歷史一書)



照理說沒觀光客的干擾,我們更可以好好欣賞神殿內的壁畫,不過因大陸人走光了,只剩我們六個,內心有點焦慮沒安全感,記得1997年Hatshepsut的祭葬殿,曾發生過可怕的恐怖攻擊,恐怖份子對著手寸鐵的外國觀光客進行瘋狂掃射,死傷慘重,而現在的埃及動盪氣氛就是整個怪,所以匆匆忙忙看完納芙塔莉神殿的壁畫,就趕緊走人啦!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偉大的王者之殿又來囉!埃及逃難旅「逃」粉久囉!該做個「了結」啦!


阿布辛貝神殿包含:拉美西斯二世神殿(The Great Temple of RamesesII)與娜芙塔莉神殿the Temple of Nefertari),建造歷時約二十年,完成於拉美西斯二世統治的第24年。本篇介紹是拉美西斯二世神殿(The Great Temple of Rameses II)。


從阿布辛貝的後山轉個彎,映入眼簾就是四尊赫赫有名巍峨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像,走在隊伍前面的同伴一看到就大聲尖叫,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我們親眼看到了阿!還沒走到正門,在這個轉彎處,我們就拿出相機猛拍一陣,大夥兒興奮的心情不言可喻



拉美西斯二世神殿,實際上是將古埃及的地下神廟的建築構件移植到岩石,被視為峭壁上開鑿的聖殿。神廟的正殿與峭壁齊平,寬38米、高31米,它的周圍環繞突出的線腳,被稱為「座盤飾」上方有眼鏡蛇冠飾,在往上檐壁上飾有22隻狒狒座像,每隻狒狒的高度是2米半,傳說狒狒有引導衆神前進的意思,是負責打開天空之門,讓太陽神開始新的一天,所以有開始、起頭的意義。座盤飾下方有一塊象形文字突飾。



沐浴於陽光下,歡喜祈禱著狒狒們~



再往下,在正面中央的壁龕內有一尊「隼」的雕像,就是哈拉克提神(Ra-Horakhty)雕像,神像的右手邊握的是象形文字的使用者,在它左手是一根羽毛即Matt神(真理和正義的女神),象徵拉美西斯二世的寶座名稱「User-Maat-Re」。兩旁還刻著拉美西斯二世敬獻Ra-Horakhty的淺浮雕。其實這些銘刻都有著特別涵義的,原來拉姆西斯的字義是「拉神給了他生命」,那些圖像雕刻就有隱喻這個「拉美西斯」的意思。拉神就是「拉」(Ra)這個字,兩側的法老獻祭的姿態,在古代法老語發音爲「美」(Me),所獻祭的物品叫「西斯」(Ses),連接起來就沒人跟他搶阿布辛貝神殿,因爲沒人敢鏟去太陽神~



正面的支柱實際是四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坐像,這些比例完美的巨像,忠實再現這位居主的面容,每尊巨像高20米,端坐的法老兩手及胯,右手臂上鑴刻著清晰的橢圓形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名號,雙耳之間的寬度超過4米,輕啟出一抹恬靜微笑的雙唇也有1米多長。



拉美西斯二世巨像頭戴一統上下埃及的雙王冠,以及沉重尼姆斯(Nemes)頭飾,頭巾的雙幅垂在面旁兩側,「尼姆斯」(Nemes)不是帽子,他是法老即位30年紀念儀式使用的禮器,代表「結束與開始」,埃及人認為30為一個循環。Nemes上有兩個頭飾一個眼鏡蛇、一個禿鷹。眼鏡蛇稱為「優拉阿斯」(Uraeus)牠是北方的守護神,傳說如果有法老的敵人膽敢站立在法老面前的話,牠將會無情吐出火焰殲滅敵人!禿鷹頭則代表南方的守衛女神「奈赫貝特」(Nekhbet),這兩者象徵物就是表示法老是統治南北上地的王,不過四尊阿美西美神像的Nemes禿鷹頭都有些損毀了。法老問政時,除了王冠之外還需要戴著假鬍子象徵智慧,這項傳統連一代女王哈特謝普蘇(Hatshepsut)都無法免俗。



左邊的第二尊神像毀於西元前27前的地震,軀體和頭部的碎塊堆放在地上。



每尊神像的兩側和腿間有其他的小雕像,塑造的是國王的家庭成員:他的母親Mut-Tuy,他最愛的老婆娜芙塔莉(Nefertari),還有他的兩個兒子RamessesAmun-her-khepeshef,以及他的女兒BintanathBaketmutMeritamen(兼妻子)、Nebettawy(兼妻子)Isetnofret。其中女兒Meritamen是拉美西斯二世和愛妻娜芙塔莉Nefertari所生的女兒,在Nefertari過世後,拉美西斯二世喜歡上自己的女兒Meritamen,還跟他結婚,在距拉美西斯八公尺的地方也挖到巨大的Meritamen塑像。


拉美西斯二世神象面容雕刻威風凜凜,注意看他的腳型顯得平凡,短短胖胖的…,連十九世紀的福婁拜(Flaubert)也有意見「臉那麼的好看,為什麼腳這麼醜啊?」難道這是當時理想的腳型嗎?



拉美西斯二世腳邊站立的就是他的愛妻納芙塔莉(Nefertari)王妃~



國王腳下家族成員的前方,並列著數隻的「隼」(Ra-Horakhty)的雕像!



「象形文字」雕刻不知在寫啥,靜靜欣賞雕刻的線條美也很讚!



正門另一個顯著特徵是有一塊石碑記錄拉美西斯和Hattusili III女兒的婚姻,展示的是埃及與西台帝國兩國間的和平。Sorry~看資料這麼寫,不清楚石碑是不是指前方這一塊?



寶座的基座和側道上雕刻著黑人與亞洲人浮虜,正如人們在神廟裡讀到的「他以自己的劍將一大批浮虜變成了工人」,他們在一個名叫皮埃的雕刻師首領指揮下,在這個宏大的正面做工。雕刻之後是繪畫。在拉美西斯時代,這座建築的裝飾應該是非常華美,色彩鮮豔。



在抬頭看入口上方,巨像的浮雕是尼羅河神HAPY手拿蓮花和紙沙草,象徵著上下埃及的統一。



神殿的內部(一樣不能拍照~)


接著進入神廟,沒有因為埃及局勢動盪而改變,神廟裡面一樣是不能拍照的,因為我們在售票亭的ATM換埃鎊耽誤了些時間,我們這一組人馬是最後進入阿布辛貝神殿參觀的,走在前方的中國人還是很鐵齒拿出相機偷拍,被阿布辛貝工作人員逮著正著,當場要求刪除照片,也因這樣後來的參觀,工作人員要求我們像機的鏡頭蓋一律都要蓋上,走到哪兒參觀,工作人員跟著緊盯著我們。


逛到最後神殿內只剩我&Apple,有個工作人員居然偷偷跟我們講可以拍照,我還很白目直接告訴他,我不會給你小費喔!忍不住誘惑我真卡了一張照片,效果很差我就把它刪了,還有我的內心直覺得這樣的行為,好像是這個國家即將走入無政府狀態耶,還是要有尊重古蹟的良心不要亂拍好!我&Apple是最後兩個離開神殿,隨後工作人員就把大門鎖起來,我想要這輩子參觀阿布辛貝神殿要遇到這種「特殊的禮遇」,大概也不容易囉!


進入神殿內部的入口~



神廟裡面就如同埃及古老的寺廟一樣,內部呈現三角形佈局,從入口到聖殿(sanctuary)旁邊兩旁的側室面積越來越小,神廟的結構是複雜的與不尋常,它的側邊有許多的房間(chambers)。


拉美西斯二世神殿平面圖(來源:Google)



多柱聽Hypostyle Hall


多柱廳(Hypostyle Hall)有時也稱為「pronaos」,長18米,寬16.7米,有兩排柱子支撐著天花板,每排有八根是奧西里斯柱(Osiris),高10米,以拉美西斯二世的面容為奧西里斯(Osiris)的化身。左邊的巨像頭戴上埃及的白冠,右邊則帶著上下埃及的雙冠。這些塑像雙臂在前胸交叉手持彎鉤的權杖(crook,這原本是牧羊者的工具,在此象徵管理的權利。另外持槤枷(flail)這原本是一種農具,象徵生死輪迴的奧西里斯,槤枷也是一種「護身符」代表幸福。


中央大殿的天花板裝飾著上埃及的女保護神「奈赫貝特」(Nekhbet)的化身大禿鷹,兩個側殿的的天花板則是有星辰的圖案。牆面上的裝飾都是紀念拉美西斯二世的軍功的,其中最著名也最吸引人的在北牆上:人們可以依次看到卡德須戰役(the Battle of Kadesh)的各個階段(有關卡德須戰役詳情,請看文章末介紹)。宮庭詩人彭塔烏爾以象形文字寫下這種史詩,也同樣刻在其他神廟的牆壁上。例如:路克索神廟與卡納克神廟。


圖片來源:埃及七千年藝術和歷史一書~



第二大廳(Second hall)


人們從多柱聽進入第二大廳(second hall),廳內有四根方形柱上畫有法老面向眾神的場面。牆上也是有禮拜儀式的場面,其中有拉美西斯二世與娜芙塔莉(Nefertari運送阿蒙(Amun)與哈拉克提(Ra-Harakhti聖舟的情景。


聖殿(sanctuary


山體腹地距門67米的地方,旅客到達了神廟最隱密、最神祕的地方-聖殿。這是一個4米乘7米的小房間,神化的拉美西斯就安放在這裡,四尊神奇從左到右依次:冥界之神普塔(Ptah)、太陽神阿蒙‧拉(Amun Ra)、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和天空之神哈拉克提(Ra-Horakhty)等是那個時期主要的神明,主要的禮拜中心分別在:HeliopolisThebesMemphis



圖片來源:Google~




「太陽奇蹟」(Solar phenomena


從十九世紀起人們就注意到神廟是為了一個明確的目的而建造的,以尚波利翁(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為首的一些專業人員注意到了一種被稱為「太陽奇蹟」的現象,在每年冬至Oct.21和夏至Feb.21(這兩天分別是冬至前後各61天)當天的拂曉太陽光會照進整座神廟,太陽神阿蒙‧拉(Amun Ra)、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和天空之神‧哈拉克提(Ra-Horakhty)的塑像會完全沐浴在陽光裡,20分鐘之後就會消失了,自始至終太陽光不會照到冥界之神普塔(Ptah)。


這兩天的日期是據稱分別是:國王的生日(Feb.21)與加冕日(Oct. 21),但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持這樣的說法,只能合乎邏輯的假設,這些日期關係到一個法老規則,埃及人認為30年是一個循環。根據天狼星(Sothis)上升的的基礎計算出與出土的碑文考古發現,太陽奇蹟的日期必須是10月21日,國王形象因此大大提升,同時更藉由太陽的能量更充滿活力,神化的拉美西斯大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旁的阿蒙神和‧哈拉克提


聯合國科學家花了近五年時間研究計算,如何讓水裡重生的阿布辛貝神廟移動,讓太陽神蹟重現。但因小誤差,這兩個特別的日子,都挪後了一天變成2月22日和10月22日,太陽光才會投射到聖殿裡面,已經無法恢復原來的景象。現代人自命科學進步,但遇到古埃及老祖宗的智慧,也不得不甘拜下風阿!


側邊小房間(storerooms)


神殿內還有6個小房間,曾經作為存放努比亞人交納的貢品,或者存放信徒的祭品,或是收藏儀式進行所需的道具,裏面的壁畫一樣精采好看。


感動!阿布辛貝


晴空上的雲投影在神殿前的湖面上,這個下午沒有大批遊客的干擾,更顯得安靜暇適,抬頭仰望巍峨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像,他以君臨天下雄偉之姿,矗立在納塞湖畔,笑看地上事物不斷地改變,時序星辰不停地轉移,不知不覺過了數千個寒暑,當年的英勇拉美西斯二世現在不知身在何處?只剩下神殿遺蹟,伴隨著滾滾東流的尼羅河…。守護埃及的偉大光明之子-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風采,卻永存於世人的心中!




古埃及歷史二三事~


參考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2.老夫子旅遊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may.lin/archive/2006/08/01/84016.html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BC1303年-BC1213年)


拉美西斯二世可說是代表古埃及史法老中的法老Ramesses IIBC1303年-BC1213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BC1279年BC1213年在位),其執政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然而他統治的時代已是埃及衰落的前夜,國家巨大的開銷加快了國力的下降。拉美西斯二世死後,埃及就開始走下坡。當他以90歲高齡過世時,已成了埃及的代表人物。



龐大的家族


拉美西斯二世擁有一個同樣龐大的家庭。在他長達幾十年的統治理有過六名王后近兩百名妃子、八名正室及情人以及超過一百多名的兒女,其最著名的妃子為大皇后納芙塔莉。妃子中也包括拉美西斯與納芙塔莉所生的女兒、他的妹妹、西台的公主、數名高官和貴族的女兒。拉美西斯二世無疑是埃及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法老之一。


大興土木


拉美西斯二世對龐大土木工程的熱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跡:他在阿比多斯拉美西姆新建許多廟宇;為卡納克神廟和路克索神廟增添新結構;興建了以宏偉著稱的阿布辛貝神廟。許多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築也被刻上了他的名字。


至今依然「活著」的法老王


1881年時他的木乃伊被發現。1974年時他的木乃伊被發現滋生真菌,埃及政府將他的木乃伊送往法國修復。埃及政府還為此特別發給其木乃伊一本國民護照,職業欄上註明「國王(法老)」,以盛大的軍禮替他舉行出國儀式。而法國對其木乃伊,也在機場以元首待遇隆重歡迎。


有待歷史考證


據傳他迫害猶太人,迫使摩西帶著猶太人出走埃及。過去電影《十誡》及《埃及王子》都持此說,但如今已漸漸被考古證據推翻。


卡德希戰役(the Battle of Kadesh


圖片來源:Google




卡德希戰役是在拉美西斯即位後第五年所發生的事。由於之前的法老—阿肯那唐Akhenaten的宗教改革失敗,使得國內政局極度不穩,連帶歷代辛苦建立的國外殖民地、附庸國一一喪失,埃及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引發西亞諸國對埃及土地的覬覦。


幸虧第十九王朝的先期諸王,尤其塞提一世Seti I以其雄才大略穩定了國內政局,其子拉美西斯即位後更是希望恢復埃及在西亞的地位。這時敍利亞地區的西台王國(Hittite),漸漸的強大起來,成爲埃及前進西亞的強力阻礙。


拉美西斯二世進行了一系列的遠征,以恢復埃及對巴勒斯坦的統治。他在敘利亞與同時代的另一強大帝國西臺發生利益衝突。雙方在前1286年發生一次著名的卡德希戰役。


拉美西斯二世五年二月,西斯大哥盡起國內精銳二萬兵力,親征西台王國,朝著首要的戰略目標—卡德希前進!他帶領著四個大營—阿蒙Amun、拉Re、卜塔Ptah、蘇塔Sutekh(Sutekh是西克索人的戰神、被視同為塞特Seth),拉姆西斯越過西奈半島國境要塞、通過加薩走廊、向北進入迦南、穿越加利利、來到敍利亞…當部隊來行軍到中途時,有二個阿拉伯民族部隊原來他們已經不自覺的踏入陷阱之中,僅僅五千士兵彼四萬敵軍包圍,而且後續的三個大營也彼偷襲,其中“拉”已完全彼擊毀了,其他二個也自顧不暇,阿蒙統帥部內一片混亂,而其他士兵還不知道。


拉美西斯二世在戰鬥中處於下風,但他卻吹噓將其說成是他的一次偉大勝利。與西臺的戰爭一直進行到西元前1270年,最終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西臺國王卡圖西爾三世締結和約結束。這份檔可說是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和平條約,其埃及文本與西臺文本均被保存下來,並為近代考古學者所發現。可能是出於對西臺軍事力量的擔心,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東北尼羅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為首都,並將其命名為培爾—拉美西斯(意為拉美西斯的家)。


神殿內的卡德希戰役浮雕,圖片來源:Google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

布達佩斯的古蹟擺一邊啦,先來看超可愛的小孩列車!


在亞斯文飛維也納的專機上,瀚世旅遊的輔導員就推薦我們「布達佩斯小孩列車」的行程,但到了布達佩斯對於要如何才能搭「小孩列車」還是一無所知,利用Central Backpack King hostel的免費網路上背包爬文,找到這篇「布達佩斯-小孩列車」,我隨著作者走過的痕跡依樣畫葫蘆玩了一趟!感謝台灣的背包客棧網友熱情po文,這趟沒有準備,也沒帶任何旅遊資料的意外之旅,讓我深深感受到背包這個網站存在的重要性!



小孩列車是位於布達佩斯西側的布達(Bada)區,全長是十一公里長的窄軌鐵路,火車魚貫在小山丘的森林間…初次聽到這個景點覺得很有趣,讓我心嚮往之,但旅伴Apple從埃及玩到布達佩斯十幾天了,小孩列車行程有一段需爬山健行,她覺得膝蓋無法再承受太多負荷,所以選擇留在市區的美術館看展覽與泡溫泉,今天就是我一個人的旅行….


這段旅程規畫,搭乘4種不同的交通運輸工具的Round Trip:


◎齒輪火車(Cogwheel Railway):Városmajorà Széchenyi hegy


◎小孩列車(Children’s Railway):Széchenyi hegyàJános hegy


◎懸空纜車(Chairlift):János hegy站àZugliget


291路公車(Bus):ZugligetàPest市中心



其中齒輪火車及公車巴士都能使用之前提過的布達佩斯24小時或72小時的交通卷。


齒輪火車(Cogwheel Railway):Városmajorà Széchenyi hegy


搭捷運M2紅線抵達(左上)莫斯科廣場(Maszkva ter),再轉搭(左中/左下/右)59號電車約兩站就到Városmajor站,過了電車軌道,會看到60號矮矮胖胖的齒輪火車(Cogwheel;匈牙利:Fogaskerekű)車站。



這段齒輪火車的建造時間可追朔到1874年,根據Nikolaus Riggenbach先生所設計Riggenbach's的齒輪系統(Riggenbach's cog-wheel system)建造,據說是世界第三古老的登山鐵道,已有百多年歷史了,全長共3.7公里,從Városmajor站,每隔15分鐘有一列火車爬上Széchenyi hill,最高的高度是264M,全程需時約16分鐘,雖然是登山火車,但沿途風景普普囉!



小孩列車(Children’s Railway):Széchenyi hegyàJános hegy


從齒輪火車終點的Széchenyi hegy站走到小孩列車起始的Széchenyi hegy站,還有段距離,旅客需步行約220公尺,(左/右上)齒輪火車終點的Széchenyi hegy站(右下)離開齒輪火車終點站,沿著Golfpalya街的路標指示,步行約220M可至小孩列車起點Széchenyi hegy站。



小孩列車一年四季營運,九月到隔年的四月則每周一休假。冬季列車運行從早上9點至下午5點,夏天則營運到下午7點,每天的時刻表可能不同,詳細情形請至官網下載囉。(http://www.gyermekvasut.hu/english/chrw_home.php


(左下)小孩列車起始的Széchenyi hegy站



2/6那天正值週日,剛好有蒸汽火車(Steam Engines)可搭~



我就多花了200HUF火車票錢(單趟成人票價700HUF),普通列車是500HUF。蒸汽火車只有在週末日,以及國定假日才會行駛。



「小孩列車」當然吸引了很多小小孩來搭乘,在布達佩斯如果想看到很多匈牙利的小孩子,週末日來趟「小孩列車」絕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很多爸爸媽媽、阿公阿媽帶著小朋友踴入車站月台…拍了很多可愛的小孩,超開心說…



小孩列車的可愛小孩特寫~



匈牙利的小孩列車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兒童玩具」,但事實上嚴格說起來火車操作仍然由匈牙利國家鐵路局(MAV Zrt)的工程師所駕駛,10至14歲的兒童主要是擔任交通管制與商業服務等活動,例如:出納員、扳道員、查票員或交通管理員等職務,而且小孩值班也是由成人的鐵路員工監督下執行的。



賣票的小孩遇到我這個外國人就沒轍了啦,大人趕緊來幫忙~



1948年4月11日先鋒鐵道(the Pioneer's Railway,小孩鐵道的前名)最先施工是在Szechenyi-hegy站,第一階段從Szechenyi-hegyViragvolgy(以前是'E1ore')共3.1公里長,令人難以置信這段鐵路在66個工作日內就完工了,同年7月31日在Szechenyi-hegy站,舉辦首發車的慶祝活動


週日小孩列車擠滿了人~



1949年,接著是第二階段施工,1950年8月19日完成了整個11.2KM的鐵道。但在哈斯山(Hars-hill)段的建造,遇到了很多麻煩,工人興建兩條高架道路和198米長馬蹄形隧道。



1951年Huvosvolgy鐵道工作坊開始運作,列車以每小時20KM的時速前進,走完11.2公里長鐵路,需時45分鐘,遊客可以隨著列車穿梭在美麗的山林間,也可以觀察10至14歲孩子們認真值班的可愛模樣。1990 年原名先鋒鐵道(the Pioneer's Railway)改名為小孩鐵道(the Children's Railway)1995年起小孩列車的財政支持,主要來自於兒童的鐵道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the Children's Railway)。


途中經過的小火車站~



小孩列車János hegy站~



小孩列車János hegy站àErzsébet-kilátó觀景塔


要搭乘懸空纜車(Chairlift;匈牙利文: Libego)下山,則需在小孩列車的中途的János hegy站下車,下車後依著步道的指標往上爬…



接著左右有兩條山路,當時實在很困惑不知該往那邊走,幸好看到一對阿公阿媽帶著小孫子爬上來,請阿公指點迷津往左轉囉。(右下)山路因融雪很滑實在不好走,阿公阿媽乾脆拉著小孫子的手,整個人抬起來往前走,走了一小段回頭已經看不見祖孫三人的蹤影,只剩我一個人行走山林間,我不禁感到困惑「走錯路了嗎?」沒人可問



繼續往前行一小段,(右下)樹叢的頂端遠眺看到Erzsébet-kilátó觀景塔,我的方向是對的,快到纜車站附近的遊樂區的登山口,又看到對面陸續有人走過來,終於覺得比較放心了…一個人旅行,身上又沒任何詳細旅遊資料,很怕迷路呢!




抵達纜車站,可別急著下山,不遠處有一個視野良好的觀景塔(Elizabeth watchtower ,匈牙利文:Erzsébet-kilátó)



觀景塔附近的景緻,(左中/左下)前往觀景塔的平緩柏油路,(右)喜歡挑戰的,在平緩柏油山路的右側有難度較高的小山路,一樣可爬到觀景塔~



觀景塔(Elizabeth watchtower



(上)觀景塔的牆上掛了三張照片,左邊是Gluck Frigyes是匈牙利的藝術收藏與贊助家,右邊Schulek Frigyes就是建造觀景塔的匈牙利建築師,中間那張漂亮女人照片,我想去過維也納的應該不陌生,她是奧匈帝國最有名的西西皇后(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她的美貌與受歡迎程度被譽為19世紀的黛安娜王妃,(下)觀景塔附近還立了個Erzsébet紀念碑,雖然是寫匈牙利文,我猜測是紀念1882年西西皇后到此一遊的事蹟吧?這個觀景塔就是以「伊麗莎白」(Erzsébet)來命名的。



觀景塔一樓陳列用匈牙利文介紹的展覽,看圖說故事我猜是觀景台建造的歷史與János hegy附近的景點,還有花草植物等自然生態介紹…



依著迴旋階梯爬上共分為四層樓的觀景塔,



登上觀景塔(Erzsébet-kilátó)是布達佩斯的最高點527m視野遼闊,不過風超大的,都快站不穩了囉!



遊客可以360度鳥瞰布達佩斯景緻。



從觀景塔眺望懸空纜車(Chairlift)的János hegy站



懸空纜車(Chairlift):János hegy站àZugliget


要下山囉!可以搭這個懸空纜車(Chairlift),單趟750HUF,來回1300HUF,營運時間:冬天9:30-16:00,夏天:9:00-17:00,每月的第二個週一停駛,另外也可能視天氣狀況而停駛。



懸空纜車(Chairlift)1970年建造,行駛Zugliget鞍部與John Hill之間,全程1040米。覽車行駛的速度緩慢,是一個輕鬆又有趣的方式,鳥瞰布達佩斯的風景。



陪我走過沙漠、雪地的MERRELL Gore-Tex健走鞋,接著暑假它要先伴我爬馬來西亞神山囉!希望能登頂成功!



如果不想搭纜車,也可沿著懸空纜車軌道下的小山路爬上來囉!



291路公車(Bus):ZugligetàPest市中心


(中/下)懸空纜車山下終點~Zugliget站



下山後接著沿大路向東走約150公尺,就會看到Zugliget, Libegő 公車站站牌,搭291路公車可回返布達佩斯市中心,公車會行經火車站的西站Nyugati pályaudvar。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在維也納的Westend city hostel,我們拿了一張Badapest Central Backpack King Hostel宣傳單,手邊也沒其他住宿資料,決定就下塌Central Backpack King hostel(住宿分享篇再介紹),丟了行李,請hostel的服務小妞介紹幾個景點給我們,她給我們的地圖還不錯,將景點以立體圖展現,就算我們沒做功課,對布達佩斯沒概念,看圖說故事,還是能將布達佩斯好好地玩囉!


花了1550HUF(1USD=195HUF)買了24hr的Pass,到底要從何玩起呢?發現地鐵能到達的地方多集中在平原Pest區,Bada區的景點我們打算等明天24hr的車票超時不能用了,再以徒步的方式去參觀。地圖標示和hostel小妞圈選的景點也多沿著M1黃線,決定了M1黃線給它做到最遠的Szechenyi站下車,其實也是我們貪小便宜的心態在作祟啦!哈哈



Szechenyi站一出捷運站,東南西北果然有很多的景點可參觀,捷運站碰到一群小朋友計畫前往動物園參觀,我們沒興趣,就往Vajdahunyad Castle方向逛去,恰巧讓我們碰到了Mangalica Festival,當時也不知這個節慶是在幹嘛,只看到沿著小橋走到城堡裡面,沿途擺著琳瑯滿目各式攤位很熱鬧呢!



回台查詢網站才知道原來Mangalica Festival的主角是「豬」,Mangalica一種原產於匈牙利的捲毛(curly hair)豬,可愛Q毛的豬幾十年以前數量驟減,一度還差點滅絕了呢!Q毛的可愛模樣討人喜歡,也使牠成為可愛的吉祥物,但卻不能阻止人們吃牠們咧~


圖片來源:Google



近年來匈牙利人的努力育種繁殖,漸漸恢復Mangalica豬的產量了,每年第一個Mangalica Festival舉辦的時間是在二月,2011年的日期就在2月4日~6日,我們造訪是節慶活動的第一天,節慶活動是免費入場,有關Mangalica Festival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http://www.mangalicafesztival.hu/



Mangalica的豬肉比普通豬略肥,但是牠的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s)的含量相較於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s)來得高,Mangalica豬肉,膽固醇含量較低,對人體的健康有益。



Mangalica豬肉除了吃起來健康,味道嘗起來更是美味,現在越來越多的匈牙利零售商認識了mangalica豬肉產品的健康益處與市場潛力,漸漸用mangalica豬來取代其他普通豬肉,製作香腸(sausage)、salami香腸等肉類食品,另外繁殖mangalica豬所需的生長條件要求不高,相對養殖成本也較低。


Vajdahunyad Castle逛一圈,可以看到各種各種煙燻火腿,香腸,色拉米香腸(salami)等攤位。



熟食區販賣的是mangalica豬肉烹調的肉食,喜歡吃肉的人吃到這樣大塊肉或大香腸應該很過癮吧!



除了肉食以外,也有其他匈牙利傳統特色的烹調食物~




熟食區,旅客邊吃東西邊欣賞傳統民俗和音樂表演也是一大享受~




這個烘烤的捲餅好特別喔!



(上)一罐罐是豬油呢(中)傳統的自製果醬、蜂蜜,palinkas和(下)葡萄酒~



Cheese的口味與色彩很豐富…



Cheese有像玉米、捲捲麵包、蛋糕等各種不同形狀~



這攤是巧克力試吃,小孩子圍著攤販排隊等試吃,瞧~他們巴巴望著巧克力,神情很專注,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啦!



很像台灣年糕之類的甜點



看起來很甜的糖果、餅乾與甜點



水果雕花表演...



這個戴黑帽穿黑衣長袍的阿伯是在賣糖炒栗子,不是變魔術喔!大顆又飽滿的栗子看起來好吃喔



賣糖炒栗子旁邊的這攤不知在賣什麼?攤位那些造型特別的玩偶很吸引遊客的目光呢!



除了賣吃的,也有民間工藝品展覽~


這些陶製的燈具與玩偶超可愛說,好想買喔



毛毛大衣、帽子、鞋子,這麼冷的天氣穿戴起來一定很保暖喔



打鐵師傅現場示範給旅客看,我們則是圍在火爐旁邊取暖,好舒服喔!



現場架了個棚子!可惜我們離開Vajdahunyad Castle前,都沒看到任何表演節目上演囉!



City Park的古蹟介紹:


市民公園(City Park)內有:維達杭亞城堡(Vajdahunyad vára/Vajdahunyad Castle);雅克教堂(Jáki kápolna/Ják Chapel);無名氏紀念碑(Anonymus Emlékü/The statue of Anonymus)。


Vajdahunyad Castle或者(匈牙利文Vajdahunyad-vár


建於西元1896~1908年間,是由艾帕爾(Ignác Alpár)設計,他是依羅馬尼亞Romania境內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一座同名城堡為雛形,Vajdahunyad的意思是城堡的兩翼面湖,然後融入各種不同的建築風格:有哥特式(Gothic)的門通向庭院,裡面有一個哥特式的庭院,和一些早期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元素,面向庭院的外觀則有巴洛克(Baroque)風格,左邊是羅馬式(Romanesque)的建築物,也融合了浪漫主義(Romanic)與匈牙利傳統建築的特色。



城堡最初是由紙板和木材組成,1896年匈牙利建國千年,作為展現匈牙利建築風格之用,展出後城堡受到當地人民喜愛,最後用石頭和磚塊加以重建,現城堡是為農業博物館((Mezögazdasagi Múzeum/Hungarian Agricultural Museum))。



雅克教堂(Jáki kápolna/Ják Chapel)


教堂圖案跟西部匈牙利的邊境小城雅克(Ják),十三世紀聖本篤修會教堂一模一樣!



無名氏紀念碑(Anonymus Emlékü/The statue of Anonymus)


這個蓋頭蓋臉的雕像,我想晚上看到一定覺得很陰森恐怖喔!它是1903年李其提(Miklós Ligeti)的作品,雕像的臉隱藏在僧侶的兜帽下,象徵13世紀的編年史學家是未知的(有可能是國王貝拉三世Béla)),即使到今天匈牙利人對於這個曾經在皇家法庭工作的史學家所知仍然有限,他以拉丁文著有"Gesta Hungarorum"一書,記述古代匈奴與匈牙利的傳說,馬扎爾(Magyar)征服史,還有第一個國王的眾議院阿帕德(Árpád),這個早期的編年史著作部分現已消失了。


另外,有個迷信說,觸摸他手上的筆,將會收到好運氣。不過雕像給人的感覺很詭異,我們也不知有這個傳說,當時拍拍照就趕快走人啦~
穿著傳統服飾的匈牙利人與Anonymus statue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對我而言「維也納」是舊地重遊,遊記我就選擇我比較有Fu的「布達佩斯」先寫囉!


移動,從維也納到布達佩斯


要從奧地利維也納(Vienna)移動到匈牙利的布達佩斯(Badapest)交通很便利,每天有很多班次火車(http://elvira.mav-start.hu/elvira.dll/xslms/ )跟巴士直達布達佩斯,火車跟巴士的交通時數也差不多都是3小時左右,不過巴士價格相對比較便宜。因此我們選擇從維也納機場外,第七公車站牌搭Orange ways(http://www.orangeways.com)的直達車前往布達佩斯,我們是上網買來回票去程是10歐,回程9歐,旅客手提行李免費,寄放大行李一件1歐另一個是在維也納的praterster/lassallestrasse,當時我們不知這站可上車,所以多花了8歐買CAT的車票到機場。



火車直達班次約兩個小時一班,車票建議到當地火車站在買就可以,票價嗎?我們去維也納的西站(Westbahnhof)問2等車廂,單趟都要超過10歐以上。


2/4清晨,維也納前往Badapest,遠方捲捲雲堆裡,漸漸露出一片曙光,這和我在埃及看到太陽是一樣的,然而道路兩旁的景緻卻很不一樣,短短幾天內,我從黃沙滾滾的沙漠來到白茫茫的雪地,一種複雜的感覺湧上心頭…



到了布達佩斯有種一整個傻眼的感覺,當時我&Apple對布達佩斯的東南西北完全沒概念,一下巴士趕緊巴著兩個韓國人,問他們有沒有布達佩斯的地圖?還有他們打算住哪?


Badapest 的Orange Ways巴士站~



跟著韓國人到地鐵站買車票,他們問地鐵的服務人員搞清住宿點,刷卡買了地鐵票。我&Apple身上沒福林Hungarian Forint (HUF),只好學韓國人也刷卡買地鐵票,挖哩咧,怎麼跟北歐一樣阿?要key pin code才能刷卡啦?看來出國前真的得搞清楚自己信用卡的pin code才行,韓國人很錯愕我們兩個完全搞不清楚,又狀況連連的傢伙怎麼會跑來布達佩斯玩咧?我們也沒想到阿?只好告訴他們我們是從埃及逃難來,沒任何準備…,韓國人趕時間不想等我們,就搭地鐵去了…,剩下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我&Apple,當時內心有點擔心說…總要想辦法弄個幾張福林鈔票才能在布達佩斯自由進出吧?我&Apple分頭在Nepliget地鐵站找了好久都沒看到money change,又跑回去問地鐵站的服務人員,她才跟我們說要走到上面巴士站才有換錢的地方,哎呀~早說嘛!剛剛刷卡不行,拿歐元付也不行時,不會順便告訴我們嗎?真是的…我的第一印象覺得匈牙利人真冷漠!


Nepliget地鐵站



在巴士站我換了20USD(1USD=172HUF)匯率超差的,後來我們在其他money change的地方都可以換到1USD=194HUF,所以建議搭巴士從維也納到Badapest的人,千萬別在地鐵Nepliget站附近的巴士站內換錢喔!



移動,如何在布達佩斯搭地鐵?


想要在布達佩斯移動好好玩,就需了解她的地鐵如何搭?




布達佩斯的地鐵系統歷史悠久,是歐洲第二古老的(歐洲最古老的地鐵是倫敦地鐵,1863年建立),現在由BKV (Budapest Public Transport Company) 公司經營,全長31.7公里。



Badapest地鐵圖(圖片來源:Google~)




最初的地鐵線是現在的M1線,即黃線M1線地鐵於1896年建立,為了慶祝匈牙利建國千年,是三線中最早的一條地下鐵,在Vorosmarty ter Mexikoi ut之間行車。



M1黃線沿途每個車站都很迷你,也裝飾著復古的懷舊風情



兩邊的車道僅用柵欄分隔,駛近車站的兩側列車都能看得清楚



M1黃線現在被恢復為最早的面貌,目前所運行的地鐵車廂,則是在1996年,為了紀念地鐵開通一百周年,重現製造當時的原貌。我覺得M1黃線的小車廂比較像是台北的木柵線。



M2紅線和M3藍線在1970年代建立。M2紅線從布達佩斯東邊的 Orsvezer ter ,經過東方火車站 Keleti pu.,越過多瑙河下到達西方火車站  Deli pu.。M3藍線地鐵從北部近郊行經熱鬧的迪亞克廣場轉運點,往南行車到靠近機場的 Kobanya Kispest 終點站。



M1 黃線、M2紅線、M3藍線,三線交會在市中心的迪亞克廣場(Deak ter),每2-5分就有一班,可以方便到達布達佩斯市區任何一個地方。尖峰時間電車很擁擠。發車時間 04.30am-23.30 pm。



Badapest的地鐵站





地鐵附近的街上可看到"M"標示。



地鐵販賣的票種有:單次票(320HUF,1USD=195HUF、短程票、24hr票、72hrs票(3850HUF)、家庭票等,我則是分別在2/4與2/6各買了一張24hr的PASS(每張1550HUF),可以無限次的搭乘布達佩斯市內的各式交通工具、巴士、地下鐵等。更詳細資料與價格請上官方網站查詢:http://www.bkv.hu/english/home/index.html



(中)也有賣10次票2800 HUF,平均每張280 HUF,較單次票便宜了80HUF,每次使用前要在地鐵站的(下)黃色儀器壓印日期與時間,1小時內可以無限次轉搭其他的巴士或地鐵。



布達佩斯的地鐵查票非常嚴格,是我這幾年在歐洲自助旅行看過最嚴格的,常有突擊查票人員在Metro或是路上電車上站岡查票,看到旅遊客更會特別檢查一下,建議不清楚的背包客們還是買24hr或72hr的Pass,以防不必要的罰款!(下)尤其是Nyugati火車站的地鐵出口,人潮擁擠,看吧!一個小小出口共有六名查票人員,學學台北捷運安裝電子儀器驗票不是更有效率嗎?唉~難不成布達佩斯的人工查票是為了增加就業的機會,緩解失業率?



布達佩斯地鐵另外一個特色是地鐵挖的深又長,據說是因共產國家戰事連連的緣故,其中M2紅線最深,最深站在莫斯科廣場(Maszkva ter),大約是40~60m,1896年修建的黃線,歐洲的第二條地鐵線,則深約3~4m。又深又長手扶梯,換階速度之快更是令人驚奇,速度大概比台北捷運快2倍,深怕自己沒站穩,摔個狗吃屎,或者因動作遲緩,被電梯夾扁了囉!



布達佩斯地鐵站的公共藝術



布達佩斯~多瑙河的明珠



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位在匈牙利的中心,有「東歐巴黎」和「多瑙河明珠」的美譽,人口約兩百萬。她的獨特魅力在於理想的地理位置、美麗的大自然以及富有人情味的奧匈帝國式建築風格。不僅是商務之都,也是節慶文化之都、博物館之都以及溫泉之都,擁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的資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列為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觸目所及都是珍貴的歷史古蹟與宏偉的建築,值得細細品味。


公元二世紀初,古羅馬帝國曾在布達北部建立軍事要塞,老布達區的阿奎肯(Aquincum)有大量的古城市遺址。1873年布達、老布達、和佩斯三個地區合併為一,使布達佩斯成為一座國際性都市。


布達佩斯位於多瑙河畔,多瑙河在這裡離開匈牙利中部的山區,進入匈牙利大平原。布達佩斯的最高點高527米。地質上布達佩斯正好位於一個斷層上,因此布達擁有歐洲最多療效的溫泉,數百個具有醫療效果的溫泉治癒了數萬人。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休格好多天囉!埃及逃難之旅快接近尾聲,先跳格一下,分享後來我轉往中東歐的意外旅程!



2011冬,由於從埃及亞斯文機場出發的政府專機,載我們從北非飛到歐洲「歐北飛!」正港是『黑白飛』,到了亞斯文機場,我們還傻傻分不清專機到底要去杜拜?還是維也納?


意外讓我繼04年暑假,第二次拜訪音樂之都維也納,專機上聽了瀚世旅遊輔導員的建議,我&Apple捨棄距離較遠的薩爾茲堡,臨時決定了維也納+布達佩斯,這趟完全沒計畫,也沒帶任何旅遊資料的意外旅程,我的埃及旅伴小卡&Joice她們4個決定提前返台...






















































DATE



DAY



行程內容



住宿



2/2(三)


Vienna



8


 



上午:


1.前往華航辦公室,處理2/9回台的機票。


2.到維也納的西火車站,了解往Badapest的火車時刻表與價錢,再到車站的書店借看LP,找便宜住宿。


3.回到外交部安排的三星Vienna Ibis hotel,充分利用hotel電腦上背包客棧與相關部落格爬文規畫簡單行程,預訂orange ways2/4~2/7往返badapest的巴士票等。


下午:


1.寄放行李在Vienna Ibis hotel。


2.到Westend city hostel確認是否有空床位?


3.搭地鐵到史蒂芬大教(Stephansdom)附近閒晃。


4.史蒂芬教堂附近的Zara購買打折的禦寒毛衣。


5.到Vienna Ibis hotel拿行李搬到Westend city hostel住。



Westend city hostel


Dorm bed


每人/每晚(含早餐)15.20歐



2/3(四)


Vienna



9


 



1.搭地鐵U4線到Schonbrunn站下車,逛Schönbrunn Palace(熊布倫宮)。


2.搭地鐵U1線到Nestroy Platz站附近的Firino餐廳享用超大豬肋排晚餐。



Westend city hostel



2/4(五)


Badapest



10


 



1.從維也納機場外搭orange ways的巴士前往Badapest(7:20~9:50)


Pest區的參觀:


1.搭黃線的Metro到Szechenyi站下車,恰巧遇上City park附近的Vajdahunyad Castels舉辦的Mangalica Festival(Feb. 4th~6th),免費吃吃喝喝,超開心滴。


2.Hero square(英雄廣場)


3.Terror House(恐怖博物館)


4.Opera House(國家劇院)



Central Backpack


King Hostel


Private 2 beds room


每人/每晚(不含早餐)19.20歐



2/5(六)


Badapest



11



上午:繼續Pest區參觀


1.國會大廈(Parliament)


2.中央市場(Central market)


下午:沿著自由橋(Freedom Bridge)散步道Buda區的參觀


1.The Gellert Hill and surroundings



2.The Castle Hill and surroundings:布達皇宮(the Bada Palace)、馬提亞斯教堂( the Matthias Church)、漁夫堡(the Fisherman’s Bastion)



3.鎖鏈橋(Chain Bridge)夜拍



Central Backpack


King Hostel



2/6(日)


Badapest



12



布達佩斯近郊的小孩列車一日遊:


1.VárosmajoràSzéchenyi hegy(60路齒輪火車)


2.齒輪電車Széchenyi hegy站à小孩列車Széchenyi hegy站
3.Széchenyi hegy站
àJános hegy站(小孩列車)
4.小孩列車János hegy站
àChairlift纜車János hegy站
5. Erzsébet-kilátó觀景塔
6.Chairlift纜車János hegy站
àZugliget(懸空纜車下山)
7.Zugliget
à市中心(291路公車)



Central Backpack


King Hostel



2/7(一)


Badapest



13



1.Badapest近郊一日遊:Szentendre & Visegrad


2.搭藍線到Nepliget站轉搭orange ways的巴士返回Vienna(18:30~21:00)。



Westend city hostel每人/每晚(含早餐)15.20歐



2/8(二)


Vienna



14



38A的Bus到Vienna近郊一日遊:卡倫山(Kahlaenberg)/格林琴(Grinzing/貝多芬小徑等(Beethovengang)。



Westend city hostel



2/9(三)


Vienna



15



CI64  VIE11:05)~ TPE(06:05+1



機上



2/10(四)


Taipei



16



上午06:05回到台灣桃園機場



Sweet home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布辛貝神廟(阿拉伯文是أبوسمبل,)位於埃及南部努比亞(Nubia),納賽湖(Lake Nasser)的西岸,亞斯文西南方約230公里(巴士經西沙漠約行280公里),遺跡距鄰國蘇丹邊界只有40餘公里,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埃及的「從阿布辛貝至費萊之努比亞文化紀念物」(Nubian Monuments from Abu Simbel to Philae)列為世界遺產。




◎王者之殿的建造(Construction











時間



事件



BC1244至


BC1224


(歷時20年)



拉美西斯神殿(Temple of Ramesses)是拉美西斯二世(RamsesII)在尼羅河西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大神殿,獻給鍾愛的太陽神(Amun)。


拉美西斯統治期間(BC1279年BC1213年),他對龐大土木工程的熱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跡,許多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築也被刻上了他的名字。他在阿比多斯拉美西姆新建許多廟宇;為卡納克神廟盧克索神廟增添新結構;宏偉著稱的阿布辛貝神廟BC1244~


BC1224)是唯一位於埃及南部努比亞(Nubia)。


建造的目的:

因此處是與Nubia交界之地,努比亞不僅是與埃及緊鄰,更是埃及與中非、南非交易的門戶,古努比亞人沿尼羅河前往埃及進貢,或埃及軍隊前往努比亞徵稅時,船隊均會行經此處,因此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以四座雄偉的自我雕像,冷笑的看著他們,向努比亞宣示國威,同時也提振埃及船隊的士氣之意!


歷史學家認為阿布辛貝神殿的設計是拉美西斯二世為了展現自我(ego)與自豪(pride)。




◎沉沙內,再現偉大的王者之殿(Rediscovery


阿布辛貝”Abu Simbel”一詞,其實是以當地一個小男孩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偉大壯觀建築物,因當年小男孩看到神廟附近不時在流沙,他指引來訪的探險家們,前往埋在沙堆下的神廟去探險,終於讓這座世上無可取代的王者之殿再現世人眼前!


 
































時間



事件



6th century BC



隨著時間流逝,寺廟陷入荒廢,最後被沙土覆蓋。早在公元前6世紀,沙土已經覆蓋到神像膝蓋,之後了不起的建築漸漸被遺忘,只在當地民間流傳



1813



瑞士探險家布爾克哈特(JL Burckhardt)對這個夢幻的神殿產生了興趣,前往努比亞探險,雖然他只看見一個完整的頭像露出,旁邊的頭像毀於地震,其餘兩座頭像當時都埋在沙堆裡,但他仍為之驚嘆不已!另外他發現了納法塔莉(Nefertari)小神殿,他疑惑為何之前沒聽說有兩個神殿存在?



1813之後


 



法國領事德羅韋蒂(Bernadino Drovetti)率先開挖!因村人不聽使喚,開挖失敗!



瑞士探險家Burckhardt將消息告訴義大利的探險家貝爾佐尼(Giovanni Belzoni),他也跑去挖看看



1817



貝爾佐尼第一次失敗後,他重新挑戰開挖,終於在1817年時,從沙岩上找到入口進入神殿,同時他也攜帶了很多輕便容易拿且有價值的寶物。


很快的神殿的入口又被沙子給淹沒。



1838



瑞士探險家Burckhardt25年後,大衛羅勃茲(David Roberbs)再次造訪神廟,並於畫下當時埋在沉沙中所見的神殿情況。



1869



法國探險家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從正面將沙子除去,但不久入口又被沙埋了起來



1871



女性的言情小說家,艾美莉亞、愛華特(Amelia B. Edwards),迷上埃及之後成立調查基金會,將神像腳部份的沙子除去,但是北邊的神像仍在沙中



1909



馬斯佩羅(Gaston Maspero)終於將所有的沙子都清乾淨了,但好景不常



1838大衛羅勃茲(David Roberbs)繪埋在沉沙內的王者之殿!(圖片來源:Google)



UNESCO之不可思議的拯救神廟行動























時間



事件



1959



亞斯文高壩的興建,導致尼羅河水位的上升,神廟面臨被納賽湖(Lake Nasser)水庫淹沒的威脅。這一消息令世界輿論為之震驚,開始國際捐款活動,以拯救努比亞歷史古蹟。



1959之後



各國專家紛紛提出各種拯救神廟的方案,其中William MacQuitty提出的方案是在神殿的周圍建立一個明確的淡水水壩將神廟圍住,水壩裡的水位的位置與納賽湖保持同樣的高度,同時設水下的觀察室,提供遊客參觀。(呵~這個與杜拜想興建海裡的hotel構想還真像阿!)



1962



建築師Jane DrewMaxwell Fry土木工程師Ove Arup認為提高寺廟位置的構思精巧,但卻忽視了神廟可能被沙漠的砂岩風所侵蝕,因此拯救計畫被否絕。



1963


6/10~6/12



埃及政府最終採用的方案是:將整體岩廟全部挖掘出來,把它拆卸分割成幾大塊,最後在一個更高的點重新組合。



1964~1968



聯合國教科文的組織(UNESCO)協助下,展開了一項不可思議且史無前例拯救計畫,一個跨國團隊結合埃及、義大利、瑞典、德國及法國等各國考古學家、工程師、以及熟練的重型設備技術員等成千上萬的人,參與複雜艱鉅的拯救工程,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因為1964年4月到夏末之際,納賽湖的湖水上漲掩蓋神廟的速度超乎想像…


拯救工程成本約在4000萬美元,首先建造一座圓壩,把阿布辛貝與高漲的湖水阻隔開來,再將整個神廟精密切割成將近兩千塊多石塊,詳細登錄編號,每塊石頭重量可達30噸,平均20噸,用於組裝加固石體結構的樹脂也高達33噸。


在距原址更高的六十五公尺的地方將之剷平,整理出原先島嶼的形狀,為了承擔神廟的重量又以混擬土在神廟後構築一個高125公尺的大圓頂,支撐與保護重新組合後將近十萬噸的神廟。


這個考古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浩大拆卸與組裝的工程,1968年9月22日舉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禮!1969年2月「太陽奇蹟」在2/22(比原本晚了一天)再現!同三千年一樣,太陽光現照亮了神廟裡的眾神像!拉美西斯二世的傑作終於劫後重生。現在每年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朝聖拉美西斯二世曠世鉅作的殿堂!



阿布辛貝原址與神殿重建後的相對位置~(圖片來源:Google)


1964~1968拯救阿布辛貝神殿拆卸與重組鉅大工程~


(圖片來源:埃及七千年的藝術和歷史一書 Bonechi出版)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