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馬納波拉河(Manambolo River)的巡河行程,接著我們沿著來時路,中途橫渡the Tsiribihina river,繼續往南「晃」回西部大城Morondava(穆隆達瓦),路程與路況是一樣,但沿途遇到的人事物卻大不相同….


馬島西部人民住的破爛茅草屋



馬島的小學,設備不是普通的簡陋…(上)好一點教室有鐵皮屋可以遮風避雨,(中)立了兩根木柱,掛著簡單的校牌,就是校門。我唯一羨慕的就是他們擁有一個很大很大,無邊無際的操場!



Ernest說前任總統另一項的政績,政府補助就學的小朋友一套免費的制服,09年政變之後,這項福利沒了,很多小朋友沒去上學,當地不能上學的小朋友,還會穿著政府補助免費制服,渴望到學校。聽了Ernest的描述,心中有很多的感觸「儘管馬島小孩物質生活是貧乏的可憐…但是那種求知的欲望是那麼豐富的令人感動!」


旅伴Min覺得這樣的荒涼,讓她想到朱少麟筆下「傷心咖啡店」小說描繪的馬達加斯加景致...女主角馬蒂追隨著耶穌,默默不語,漫無目的在荒蕪的大地裡走著,尋找生命的意義…。



穿著鮮豔的馬島婦女,為了生計,頭頂著日常用品,在荒蕪的路上走著...



我們返回Belo-Sur-Tsiribihina村落...



一樣到Hotel du Henabe用午餐,他們也提供魚餐,不過我們還是點最愛的大蝦,哇~好久不見的飯後甜點「ㄣㄣ」喔~不...「火焰香蕉」又來啦!



擔心錯過人車可搭的大船,可能會錯過傍晚猴麵包樹大道的夕陽,吃飽我們就趕緊上路搭船去。餐廳外的小女孩手上盤子裡裝著紅紅的餅乾,我覺得很像是台灣的蝦餅那類炸過的零食,沒有人有勇氣敢買來嘗試!



我們一樣要再橫渡the Tsiribihina river...,河邊玩耍的小孩~



這回我們就沒有再錯過人車可搭的大船~



辛苦工作的船員



船上欣賞著沿途的風光,遇到馬島人也很可愛…我、Chi、Annie&Joe一路跟穿著夾腳拖的小娃娃玩丟皮球,(左下)Joe叔叔讓偶懷孕啦,咦~偶剛剛玩的球球怎麼不見了?



(左)小娃的哥哥。(右)連日來舉著大砲拍鳥拍狐猴的我,手臂有點運動過度肌肉痠痛,貼著鎮痛貼布,這個頭受傷貼著紗布的馬島黑人,指著我的手臂與他的頭比手畫腳一番,就是想跟我說「妳的手和我的頭一樣受傷了」,很有趣又觀察力敏銳的一個馬島人!



小娃玩累,就趴在媽媽的身上喝ㄋㄟㄋㄟ,剛開始Joe的眼睛還不知往那擺,這位馬島婦女真大方,經過她同意,她還讓我們拍照!不過照片還是經過馬賽克處理過,我才敢po上來啦!



也看到河邊很多馬島小孩、大人脫光光在河邊洗澡、戲水!



或許在自然純樸的馬島,想要洗澡就脫衣下水洗澡,想要哺乳就拉衣哺乳,這裡沒有妨害風化的問題,讓人感受到的是「只要忠於自己,沒有人需要為旁人負責」的自由。


如同「傷心咖啡店」的主角海安說:「當你的智識、你的文化教養讓你意識到『自由』這個概念時,自由就永遠不存在了。」


(ps.以上是我看了傷心咖啡店與旅遊看到的現象想到的觀點,如要引用的朋友請註明出處喔!謝謝您的合作!)



過了河之後,當地人搭著Taxi-Brousse繼續他們的旅程…



死人住的都比活人住的豪華氣派,牆上彩繪應該是活著時候的生平紀事囉!



又看到越來越多造型奇特的猴麵包樹,我們下車短暫停留拍照,吸引了村落裡好奇的小孩圍觀!拿著我們拍的照片給他們看,他們總是呵~呵~笑得很開懷!



(左下)這是另一款的猴麵包樹,種類嗎?



傍晚我們返回猴麵包樹大道等浪漫夕陽,接著摸黑繼續晃回Morondava(穆隆達瓦)




我因為馬達加斯加而讀了朱少麟所寫的小說「傷心咖啡店」,作者並未去過馬島,有關馬島的描述也著墨不多。不過整部小說作者藉著書中人物的對話辯論筆法來描寫各種不同的人生觀,探討資本主義的基礎-「自由」是整部小說的主軸。


自由究竟是什麼?成為書中主角馬蒂一生的課題,從懵懂到了悟,她無怨也無悔。茫茫然的馬蒂,最後在馬達加斯加的某個小山頂終於體會到「生命的意義不在追尋答案,答案只是另一個答案的問題,生命在於去體會與經歷,不管生活在哪裡。


被現實生活壓力壓了喘不氣的我們,也曾想過放棄一切窠臼與教條,但大部分的人也只是想想而已,真正有勇氣付諸實行的並不多。透過閱讀小說,只能將自己不能實現的情感投射在主角的身上,得到心理慰藉…。這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小說,會啟發很多對人生的體悟…



馬島之旅,看到當地人貧窮與短命,讓我深深感受到生命的短暫,不管生活在哪裡,不管是好的壞的,我們唯有好好享受當下,去經歷、去體驗、去領悟,或許如此才能真正的找到自由的出口吧!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貝馬哈國家公園(Bemaraha National Park)除了地質公園可以健行,還可以遊覽馬納波拉河特殊的峽谷地形(Gorge of the Manambolo River),全程大約4小時,遊客是搭獨木舟(canoe)沿著馬納波拉河來回循環約4km左右


ps.我的字體是一樣大的,yahoo部落格又再起笑...



清晨的馬納波拉河充滿著山嵐,霏霏的水氣,雲霧茫茫,河流與峽谷的懸崖峭壁漂浮在雲霧的上面,朦朧昏沉…彷彿o9年尼泊爾的波卡拉,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那一種版本比較有虛無縹緲的意境美呢?



馬納波拉河(Manambolo River)發源於馬達加斯加的浩特高原(Haut plateau),距離首都塔那那利佛以西約130公里的地方。由於河流侵蝕兩旁的石灰岩地形造成沉澱物,從空中鳥瞰馬納波拉河是黃澄澄的濁水,全長約70KM,最後流向莫三比克海峽



馬納波拉河切割形成的峽谷地形縱深約50米到80米的高度,植被從潮濕茂密的森林,然後茂密乾燥落葉森林,到稀疏旱生的植被,沿途風景相當的秀麗呢!



峽谷的兩旁盡是造型豐富、嶙峋斑駁的怪石



怪石夾縫間生長的高高落葉闊葉林,壁鄰著黃濁濁的深淵



怪石。枯樹。藍天



(上)又有為了適應乾燥氣候,樹幹像瓶子的怪樹,咦~這是另一品種的猴麵包樹嗎?




沿途會經過馬達加斯加的最古老的居民Vazimba族的岩窟墓地,我們在岩石的縫隙間,發現他們遺留下來的白骨骸,至於他們到底如何在懸崖峭壁上修建墳墓,至今仍然是個謎…嚮導特別強調我們不能用手指直接指著遠方,不能大聲咆哮,這裡是神聖的地方…




再往前行,我們會在一個溶洞停留,觀賞融解於水中的石灰鈣化後(昇華)形成的鐘乳石、石柱、石筍等石灰岩地形...



為什麼會形成這些石灰華地形呢?教學時間又到啦,注意看!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溫帶氣候地區pH值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層所造成的。隨著地表下的岩石不斷與水反應,將不溶的碳酸鹽在與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斷生成可溶但不穩定的碳酸氫鹽,在排水較好的地下岩層就能形成一個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動時,其溶解的碳酸氫鹽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鹽沉降在地面。溶洞中從高處落下這樣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碳酸鹽沉降在溶洞頂部,而另一部分則會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鹽沉降往往形成一個倒錐形的鐘乳石,而地面上會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筍」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6%80%E6%96%AF%E7%89%B9%E5%9C%B0%E8%B2%8C




要爬上去小洞穴已經不容易了,洞穴裡烏漆抹黑的拍照很困難,還有一點啦,這些石灰岩地形規模是小兒科的,我不屑拍啦,大家也不屑看吧!呵~呵



這一路我們拿著大砲對著Lemur,嘴巴都會發出各種怪聲,想吸引狐猴青睞給點眼神光,身高186cm的團長抱著石柱觀看石灰岩地形,那個姿勢還真像是Lemur啊!哈~哈~一路看了太多狐猴的我們,個個都「著猴」,大家嘴裡又開始發出各種怪聲,逗弄「狐猴上身」的團長…



我們的遊河行程就在觀看溶洞的石灰岩行程結束,接著獨木舟戴著我們往回走太陽出來了,山嵐沒了,接著就是烈陽高照,真的很熱….



遊河相當優哉,無聊就想搞怪,兩位男男曬恩愛…噁~




還是這樣畫面卡「酥」服啦!


「咱二人,做陣拿著一支小雨傘,日越大,我來照顧你,你來照顧我,雖然雙人行相偎,遇著日頭這呢大,遊河水路慢慢行,咱著輕鬆行,你甲我,做陣拿著一支小雨傘,日越大,曬甲黑嘛嘛,心情也快活,心情也快活…」



快到岸了,馬島孩子們快樂在河邊戲水游泳…




到岸了,Ernest與4WD車車已經岸邊等候我們,我們又要繼續坐「碰碰車」在西部顛簸的off-road往南奔馳,下午先返回猴麵包樹大道(Avenue du Baobab)等夕陽,接著晚上返回西部的大城Morondava(穆隆達瓦)的海邊渡假小木屋住宿喔!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距離上篇遊記好久囉,公視的三集馬島紀錄片也播完,每天在工作、生活的細微瑣事間「忙~盲~茫」,讓人好懷念那片與世隔絕,生意盎然的大地!那種「Mora Mora」(馬島語慢慢來之意)與世無爭,自由自在的生活!


幸福,快樂是甚麼?馬島小孩可以在這片大草原自由的玩耍翻滾,不用反覆操練寫考卷,是不是比較幸福呢?



馬達加斯加的國家公園網站(http://www.parcs-madagascar.com/index_en.php


)介紹152000公頃荊棘貝馬哈保護區(Tsingy de Bemaraha National Park+ Tsingy de Bemaraha Strict Nature Reserve)的動植物分布具特有性與多樣性,科學家估計國家公園的86.7%的動植物是特有種,目前紀錄有11種狐猴種類、5種蝠家族、103種鳥類、爬蟲類與兩棲類記錄有34種之多。


每次看到這樣的統計資料,都令我感到很吃驚,哇~原來我們健行6小時的生態之旅看到的動植物生態還真是貧乏啊,原因出在哪呢?季節不對是個很大原因,再來我覺得有好的嚮導很重要,自然觀察的時間要對,例如:賞鳥應該是清晨比較看得到。


鳥類(Birds)


我們搭車前往國家公園入口超過上午九點,就賞鳥的時間有點晚,在有點熱的荒煙蔓草中步行,途中看到了黃嘴鳶(Yellow-Billed Kite)與幾隻野生的鸚鵡。


黃嘴鳶(Yellow-Billed Kite),身長約56cm,最大的特色就是牠的黃嘴喙,遍佈整個馬島的一隻猛禽,不過牠偏好棲息較濕潤的地方,避免棲息在樹木茂密的地區。



之前我只看過人工飼養的五顏六色鸚鵡,這回到馬島讓我看到野生黑鸚鵡,由於距離非常遙遠,所以我打到這幾隻鸚鵡,我查鳥圖鑑看地理位置分布,有可能是Greater Vasa parrot身長50cm比較大隻,也有可能是小隻的Lesser Vasa Parrot身長30-32cm,兩種的差別在於Lesser Vasa Parrot的體型較小,灰白的鳥喙較小,眼睛周圍裸露出來的皮膚面積較小,但是振翅飛行的速度較快,這兩種鸚鵡飛行姿勢都相當優雅,可惜我只看到牠們樹棲的模樣,公視播的馬達加斯加紀錄片有提到牠們皆為馬島的特有種呢!



這趟健行最值得就是看到兩隻塗著濃濃藍色眼影大鳥,牠們只有在馬島的西、南方才能看到的馬島特有種~Giant Coua(中文翻譯是大馬島鵑?身長62cm),健行回程時突然感到尿急,因國家公園是神聖的地方,不能隨地大小便,要求嚮導我們去可以解放地方,就在等待夥伴的同時,突然看到這隻妖嬌美麗的大鳥,在我眼前悠哉地緩步走過…,大家手忙腳亂趕緊拿出已經收到相機袋裡的相機。Giant Coua棲息地是在乾燥的落葉林、半乾燥的多刺灌木叢與森林長廊。在哺育的季節時牠們會用發出”ayoo-ew”或者”koo- koo- koo- koo-goo- goo”的喉音。


距離實在太近了,我的大白居然打不到真氣人!只好用canon那台爛類單打,幸好還有幾張清晰版的還可以看~



後來還飛來一隻綬帶母鳥(Madagascar paradise flycatcher,綬帶的英文翻譯是「天堂補蠅者」,可想而知這種鳥吃甚麼囉,牠們身長18-30cm,公鳥中間還有一個長達12cm尾巴)。森林裡這兩隻鳥不知在玩甚麼遊戲,Giant Coua好像和綬帶母鳥玩捉迷藏喔,Giant Coua在地上亂跑追逐,綬帶母鳥則在竹林亂飛…,有同伴說牠們是在搶食物?馬島看到的綬帶母鳥羽色通常是黑與棕,沒有長尾巴,羽色不像公鳥那麼美。公鳥可能有兩種羽色:黑與棕(有的中間還夾帶白色的羽毛),另一種黑與白,9/29公視的馬島紀錄片(Madagascar-islands of marvels)第二集,還特別介紹的馬島特有種,20幾天的馬島旅行也看過數次,最近工作忙碌,一直沒空去查看我的相機裡是否打到黑白羽色的綬帶公鳥,如果幸運拍到,他日再po上來分享囉!


Canon那台小爛類單拍的很模糊,嗚...嗚...放大後畫質更差!超想把這台相機賣掉...



狐猴(Lemurs)


國家公園健行看到兩種狐猴Decken’s Sifaka與Red-Fronted Brown Lemur。


上一篇針對狐猴詳盡專篇介紹過Sifaka是Indriidae科中其中的一屬「Propithecus」,Sifaka命名是一個擬聲詞,牠們發出特有的"shi-fak"警報聲。就和所有的狐猴一樣,牠們只在馬達加斯加島發現。現有sifakas共有九種,其中三種東部的雨林被發現,另外六種生存在西南部的乾林裡,所有物種都是受到威脅,從脆弱到極度瀕危。




Sifaka的體型40-55cm大小,重量3kg-6kg,與Indri最大的不同是,Sifaka的尾巴跟牠們的身體一樣的長,牠們皮毛很長、柔滑,體色按品種的不同從黃色、白色、黑色或褐色,其中在較乾燥的西部與南部Sifaka的體毛大多是白色的,再點綴其他顏色的毛,白色的毛有助於牠們在炎熱的天氣裡,調節身體體溫。Sifaka的長相是頭圓形,有張無毛的黑臉,我覺得很像頭戴了一頂安全帽,哈哈~相當卡哇伊。



哈囉,大家好!偶是狐猴baby,祝福台灣的朋友「台灣100,雙十快樂喔!」



Sifaka與Indri的前肢短,後腿長而有力,有點像人類的特徵。牠們的攀爬、和跳躍能力都非常強,可以在樹枝間一躍好幾米遠,遊客比較少看見Indri離開樹林,但是Sifaka在開放的草地上笨拙跳躍的卡通模樣,是比較可能被看見的,不過這趟旅行我只有在東部的Vakona’s Park參觀狐猴島(the Islands of lemurs)時,看到人工飼養的Diademed sifaka在地上跳躍拿工作人員給的食物吃。



狐猴。剪影(左下)想拍在樹林間跳耀的狐猴,活潑亂跳的牠們常常跳出我的框框啦!



大家可以分辨出Decken’s Sifaka與之前在奇靈地保護區觀察到的Verreaux’s Sifaka(維氏冕狐猴)間有何不同嗎?看到沒?最明顯的是維氏冕狐猴的「安全帽」頂部,多了點棕色毛點綴囉!胸前的毛色也較深!



另外BBC製作的紀錄片(就是公視播的)提到Verreaux’s Sifaka是非常耐旱的狐猴,在乾燥的南部多刺林間生存,吃食多刺林的樹葉,果實和花,斷裂的樹枝可能留下足以灼傷皮膚的枝液,對於Verreaux’s Sifaka絲毫沒影響,另外在多刺林間跳躍卻不會刺傷牠的掌心和腳底諸如此類許許多多的謎,吸引著生態學家不斷地尋找著令人滿意的答案。



Red-Fronted Brown Lemur是褐狐猴的其中一種,之前在奇靈地保護區(the Kirindy Reserve)就看過,不再贅述囉,轉貼幾張圖大家欣賞欣賞!


哈囉,好久不見!還記得偶嗎?



守宮(Geckos


壁虎又稱守宮,壁虎科(Gekkonidae)也稱為守宮科,是蜥蜴亞目(Lacertilia)中種類第二多的科,目前全世界的種類超過2000種。壁虎科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五千萬年,並且遍佈全球;體型大部分較扁平,皮膚很柔軟,身體鱗片較細且呈顆粒狀,頭部和背部沒有大型之鱗片。因為牠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在很多環境下生存,分布範圍為南極以外的各大洲,但北美洲的種類較少,馬達加斯加的守宮分布有12屬,台灣目前紀錄的種類有59種。


守宮如果是夜行性的,顏色就是我們常見的單調棕色或灰色,在國家公園看到這隻是日守宮(day gecko)是Phelsuma,目前馬島被發現的種類超過有25種,大多數是是翠綠色加上各種紅色、橘色、藍色、黑色的斑點或花紋在牠們的頭部、背部或腹部,牠們漂亮華麗的樣子,被形容為「馬達加斯活生生的珠寶」(the living jewels of Madagascar)。




葉尾守宮(leaf-tailed geckoUroplatus)大自然偉大的偽裝大師,也是馬達加斯加最特殊的特有種之一,上篇的轉貼文章看到了幾隻,後來我們在RN7號道路的Ranomafana National Park與在東部的Peyrieras Reserve健行看到不少隻,再po上來分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飛簷走壁的守宮的腳趾皮膚的精密結構,能夠和接觸面完美接合,並且發揮特性功能,可說是大自然精巧的設計之一。陸續會看到很多種的day gecko,再來介紹守宮特殊的身體構造囉!


植物群


相較於動物群,因為我覺得更複雜難以辨識,也沒買圖鑑,概略性的介紹囉,荊棘貝馬哈國家公園的植被也是原生特有種的植物,發現的種類有650種,86%是當地特有種,在喀斯特地形上生長的乾燥落葉林則以黃檀(Dalbergia)、沒藥(Commiphora,一種多刺的植物)、錦花科植物(Hildegardia)居多,還有一些多汁的長壽花(Kalanchoe)、還有棒錘樹屬(Pachypodium)有塊莖及有刺的肉質植物等。在陰涼的峽谷生長露兜樹科(Pandanus)植物以及茂密的蕨類植物(ferns)。



植物為了是應乾燥的氣候,葉子變成多針刺狀,以保有水分...



或者樹幹(或莖)加大儲存水分...



這棵不知名的樹好像上了一層透明漆喔~



荊棘貝馬哈國家公園裡不知名花花草草,以各種精明的生物機制生存著,展現他們的生命力!




還對公視播的BBC製作的「Madagascar - Island of Marvels」意猶未竟嗎?請連上youtube網站看喔!可惜沒中文翻譯啦!


Madagascar - BBC HD - Island of Marvels - Part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aBKufU5y0&feature=related


Madagascar - BBC HD - Island of Marvels - Part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qfbeqDhOEs&feature=related


Madagascar - BBC HD - Island of Marvels - Part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pe6_vX_ziQ&feature=related


Madagascar - BBC HD - Island of Marvels - Part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mWZlEx6k5g&feature=related



Madagascar - BBC HD - Island of Marvels - 完整60分鐘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Mop0zia68M&feature=related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好久沒上來po文了,這是朋友轉寄給我的一篇Email,很多種守宮(就是壁虎啦,有幾種也是馬島才能看到的喔~)先po上來讓大家驚嘆「壁虎的偽裝術」吧!我的遊記嘛~Sorry,再等一下囉…



偽裝大師:壁虎的超強「偽裝術」,令人驚嘆!(轉貼文章)


英國《每日郵報》搜集了多張壁虎利用天然環境偽裝自己的照片,考考眼力,你能從這些照片中找到壁虎嗎?


壁虎能以驚人的準確度,感知周圍各種各樣的環境,包括形狀和陰影等。


在馬達加斯加,扁尾葉壁虎可以將自己偽裝成周圍自然環境的一部分。




和樹幹的黃色渾然一體



澳大利亞壁虎



這只尾巴有缺口的撒旦葉尾壁虎,與周圍的一切渾然一體。


這是在馬達加斯加的Andasibe-Mantadia國家公園拍攝的。


壁虎和變色龍不同,改變身體的顏色不是為了互相溝通、表達情感,它是為了自我偽裝,不被天敵發現,這是一種防禦手段,同時也可以幫助它們捕獲獵物。



這棵樹好像有什麼不對勁?這只扁尾葉壁虎將自己完美地偽裝成樹幹的樣子。


這也就是來自南太平洋的大壁虎,為什麼能在馬達加斯加生存的原因。



這是一只很難被發現的壁虎,給點提示,其實它的頭在樹幹底部。


壁虎身體顏色的變化,是通過其透明的皮膚表層下的細胞緩慢地發生顏色變化,最後逐漸擴大到全身實現的。世界各地共有2000多種壁虎,並不是所有的壁虎都會變色。


不變色的壁虎擁有可以自動清潔的腳趾墊,幫助它們在垂直的角度上下爬行。


雖然壁虎擁有如此強大的腳掌,但它卻不能在聚四氟乙烯材料上爬行。



隱藏在澳大利亞樹林中的北扁尾葉壁虎



澳大利亞壁虎


有些壁虎甚至可以單性生殖;還有些壁虎可以自動斷尾逃生,事後尾巴可以再長出來。


壁虎在蜥蜴種類中是很特殊的,它們能夠發出特定的聲音彼此間呼叫、溝通。



馬達加斯加壁虎



壁虎主要以昆蟲為食,它們沒有眼皮,只有一個透明的膜,要時常自己舔乾凈。如果壁虎不幸被敵人發現了,它們還有最後一道防線:向敵人排出惡臭的糞便。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再談荊棘貝馬哈國家地質公園的自然觀察前,我想針對馬島這個特有的靈長目(Primates)動物好好介紹一番~


眾所皆知馬達加斯加是狐猴的最後的避難所,在台灣做功課時,看到兩個跟狐猴有關的字「Lemur」與「Sifaka」傻傻一直分不清楚,到底如何區分?寫部落格的好處就是終於搞清楚了~


Lemur的字意


所有的狐猴種類都統稱為Lemures,字意是源自羅馬神話的鬼、靈(ghosts or spirits)之意,係因為狐猴物種的發聲方式、反光的眼睛,以及某些物種的夜間習性而得名。


Lemur的生態發展史


馬達加斯加缺乏猴子(monkeys)、黑猩猩(chimps)、大猩猩(gorillas)和智人(Homo sapiens等屬於簡鼻亞目Haplorhini)的靈長目(primate)動物,在生態上卻被屬於原猴亞目(Strepsirrhini)的狐猴取代。


馬島缺乏像七月我去沙巴拍到的簡鼻亞目Haplorhini)的靈長目(primate)動物~



生物分類學靈長目(Primates)的動物包含兩個亞目~簡鼻亞目Haplorhini)與原猴亞目(Strepsirrhini),如下表所示:

















目(Order



亞目(Suborder)



下目(infraorder)



Primates


靈長目



Strepsirrhini原猴亞目



Lemuriformes下目


例:馬島的Lemurs(狐猴)



Lorisiformes下目


例:非洲的galagospattos


    亞洲的lorises(懶猴)



Haplorhini


簡鼻亞目



之後的生物分類很繁複不再述


例:猴子(monkeys)、黑猩猩(chimps)、大猩猩(gorillas)和智人(Homo sapiens



如果對於更詳細的靈長目生物分類有興趣者,請參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ate


狐猴之所以能夠在馬達加斯加存在,主要原因在於馬達加斯加地理位置的孤立。一億六千萬年前,馬達加斯加與非洲連在一起,並且和南美,澳洲,南極洲,印度同屬於超級岡瓦納大陸(super continent Gondwanaland)的一塊,隨著岡瓦納大陸解體,馬達加斯加遠離非洲。


super continent Gondwanaland~圖片來源:Google



最早發現像狐猴類靈長目動物化石出現大約在6000萬年前,非洲大陸與分裂的馬達加斯加島都有紀錄。馬達加斯加島遠離非洲版塊繼續往東移動,同時1700-2300萬年前猴子等具有較高智能與適應性的靈長目出現,牠們並未抵達孤立的馬達加斯加,很快猴子取代了狐猴這些原始靈長目的血統,讓世界其他地方的狐猴走向滅亡。


少數和狐猴同屬於Strepsirrhini原猴亞目,例如:非洲galagos&pattos,與亞洲的lorises(懶猴)等有著小身體,長鼻子,大眼睛的外表特徵的動物,則發展出夜行性、獨居性與食蟲的特性。然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則因與世隔絕的庇護,沒有競爭與天敵,而獨自演化與變異,馬島的狐猴演化出和猴子一樣的社會群體性,以水果、植物維生,還有日行性等行為特徵。


上靈長目的人類一直沒有抵達馬達加斯加,直到約 2000年前,才有人類學會航海技術到達馬島。也因人類的破壞或狩獵,導致島上的狐猴種類減少了至少15種以上。(所有動植物遇到人類這個最大天敵!都慘了~),在這之前有像大猩猩一樣size的狐猴物種存在島上,如今最大的狐猴只剩下了Indri(長度640mm-720mm,重量6.5-9.5kg)。現在所有狐猴都是瀕臨滅絕的物種,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的行為影響了這些靈長類動物的生存。伐木、採礦以及為開設農場擴張耕地而毀壞森林等行為,使森林面積持續縮小,破壞了這些靈長類動物的天然棲息地,使狐猴瀕臨滅絕的危險。


馬達加斯加Lemur在全球生態地位的重要性


如果想要知道它的重要性,提供一些數據資料就一目了然啦!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目前馬島還存在的狐猴分為:5families(科),15genera(屬)與101species and subspecies(種與亞種),全部都是馬達加斯加得特有種(endemic species),狐猴的size從最小的25克的侏儒倭狐猴(Microcebus myoxinus)到最大的Indri都有,擁有靈長目動物的數量是僅次於巴西,但巴西的靈長目只有兩個特有屬(endemic genera),卻沒有特有科(endemic families)。


生物人類學家羅素(Russell Mittermeier)在第八大陸一書(The Eighth Continent)提及馬達加斯加只是92個擁有野生靈長目動物國家其中之一,然而馬島卻單獨佔據了36%的靈長類動物科(primate families),與21%的靈長目動物屬(primate genera),因此馬達加斯加被列為靈長目動物重要的優先保護區。靈長目的動物學家將全球靈長目動物分布劃分成四大區域:中南美洲、東南亞與南亞、非洲大陸,只有馬達加斯被列為獨自成熟的一區,由此可見馬島狐猴的生態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狐猴的分類


馬島之旅看了很多狐猴,本篇將這次旅行觀察到的狐猴種類,將照片以科families)分類呈現,就能明白「Lemur」與「Sifaka」的不同囉!


FamilyCheirogaleidae


包含最小的靈長目the mouse lemurs (鼠狐猴)the dwarf lemursand the fork-marked lemurs以及盟友,目前存在的種類有30種。


the mouse lemurs (鼠狐猴),光鼠狐猴就有18種,不知我唯一拍到的這隻屬於那一種阿?



Pale fork-marked lemurs~圖片來源:Mammals of Madagascar圖鑑~



Family: Lemuridae


包含 ring-tailed lemur(環尾狐猴),the brown lemurs(褐狐猴),the bamboo lemurs(竹狐猴)and the ruffed lemurs.目前存在21種,以及6個亞種。


 ring-tailed lemur(環尾狐猴),



the brown lemurs(褐狐猴)


red-fronted brown lemur




red-fronted brown lemur




common brown Lemur



the bamboo lemurs(竹狐猴)


Greater bamboo Lemur



看牠吃竹子...好卡哇伊喔!!!Annie一直說倫家在吃甘蔗啦!



Alaotra reed Lemur~唯一在東部的Alaotra湖才能看到耶~



black and white ruffed Lemur~嚮導說我們很Lucky看到野生的牠...




Family: Lepilemuridae


僅包含the sportive lemurs2010年統計有26種存在。


red-tailed sportive Lemur    圖片來源:Mammals of Madagascar圖鑑~



Family: Indriidae


包含目前存在最大的狐猴the indri the woolly lemurs,還有the sifakas,總共19種,所以sifakas Indriidae科其中一個屬(genus),目前sifakas有九種。我們看到就有四種耶~


Verreaux's sifakas



Decken's sifaka



Diademed sifaka



Milne-Edwaeds's sifaka



叫聲淒厲的馬島最大狐猴~Indri



Family: Daubentoniidae


包含唯一的一種夜行性的aye-aye(指猴),廣泛的遺傳研究表示很早以前牠的祖先就脫離現代狐猴任何一個形式的其他分支,aye-aye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動物之一。這種夜行猴類為狐猴科中自成一科的單獨物種,長相像是由各種各樣的動物集合成。


指猴體型似於大型家貓,但面似於鼬和黃鼠狼,大耳善動靈活形似蝙蝠的耳朵,牙齒如囓齒動物般持續生長,還有炯炯的綠眼睛,以及黑色的手有著很像枯樹枝具有特別作用的細長中指。指猴用這種纖細的中指,探測潛藏在樹皮下樹幹內部裡昆蟲幼蟲的位置,以及種子和水果。在指猴沿著樹枝攀爬時,一邊用中指敲擊樹皮,一邊利用聽覺尋找木頭裡的空洞。當聽到在樹幹表面之下可能有可口食物時,指猴就會啃咬木頭用細長的中指尋找獵物。


長相奇特的Aye-Aye       圖片來源:Mammals of Madagascar圖鑑~



現今,棲息地流失和狩獵使指猴的生存高度瀕危。在一些地區,嚮導Ernest說當地人認為aye-aye會帶有壞運,所以每當他們遇到,就會殺死aye-aye。原本渴望在東部健行三天能看到,只看到疑似牠挖的樹洞,還是槓龜無緣看見啦!


ps.


1.我寄給住在美國的朋友,9/15她已經收到明信片了,為什麼寄回台灣的沒收到咧?馬島郵政是不是不知台灣在哪?


2.公共電視9/22,9/29,10/6晚上10:00即將播放「馬達加斯加的紀錄片」,詳細節目表請看: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aspx?PNum=318&CMNum=478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Morondava Tsingy 大約兩百公里,其間沒有鋪好的柏油,路況巔簸而且跨過兩條河,辛苦的旅程其實就是為了一睹荊棘貝馬哈國家地質公園(Tsingy de Bemaraha N.P.)那雄、奇、險、秀、幽、曠千奇百怪的峰林。



西部的off-road,雨季根本不通,只有4月到11月的乾季才能造訪,因長達半年的雨季阻擋了當地人、遊客與探險家們的腳步,造就了一片保持完整億萬年來馬島孤獨進化的獨特地貌和生態凈土。(下/Min攝)



Tsingy de Bemaraha NP位於馬達加斯加西部的Melaky,面積666平方公里,依地質結構與規模可分為大荊棘(Grands Tsingy)與小荊棘(Petits Tsingy)兩區。連同北邊毗鄰的荊棘貝馬哈嚴格自然保護區(Tsingy de Bemaraha Strict Nature Reserve,面積853平方公里),合併超過152000公頃的石灰質地表覆蓋了整區,是馬島第二大的保護區,1927年就被列為自然保護區,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將其列入世界遺產(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圖片來源:Google



荊棘貝馬哈國家地質公園(Tsingy de Bemaraha NP)提供不同等級(easy or medium or difficult)的健行步道,短則3、4小時,長則2天,我們則是在大荊棘(Grands Tsingy)一區健行約6小時左右。有關國家公園的健行步道介紹請參考:http://www.parcs-madagascar.com/fiche-aire-protegee_en.php?Ap=17


嚮導發給大家一條Harnesses (勾鋼索的安全帶),攜帶著安全帶健行。



我們在荒煙蔓草中步行一段路。途中還看到了黃嘴鳶(Yellow-Billed Kite)與幾隻野生的鸚鵡(Lesser Vasa Parror)。關於本區的自然觀察的部分將於下篇再分享。



走著走著路邊出現奇怪的大石,Grands Tsingy入口快到了,很像扇型貝殼韻律之美的岩石節理…



接著響導說明進入國家公園的禁忌,例如:不能用手指直接指著遠方,行進間不能大聲咆哮,不可隨地大小便,如需解放跟嚮導反應,他會帶遊客到適合的地點。這片石林是神聖的地方,曾是馬達加斯加的最古老的居民Vazimba族的庇護所,洞穴是他們古老宗教儀式禮拜地方,遊客在岩石的縫隙間,仍然可發現他們遺留下來的陶器或遺跡殘骸。


嚮導協助大家穿上安全帶,示範安全扣環的用法與進行路線,在石林洞穴間行走很熱,會消耗大量的體力,遊客需攜帶充沛的水。



先是垂降,大部分險峻的地勢都有架鐵梯或者安全踏點,遊客行走其間要把安全帶扣在石壁的鋼索上,行走要專注,並且手腳並用,攀爬是需要些體力才行。



進入狹小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岩石縫隙裡,抬頭仰望是一線天



Tsingy這個字是馬達加斯加語(Malagasy language),意思是蹎著腳尖行走之意。



岩石真的非常的尖銳,建議遊客要攜帶手套,免得被尖銳的石頭割傷,我們備有台灣帶來的工作手套,但是健行時竟然忘了帶出門,所以我不時拉出我的衣袖來當手套啦!



數個岩壁往上攀、垂降、過山洞.



鑽過一個地洞,這段是最艱鉅,最險惡的山壁攀爬,不過比起我七月初的沙巴的神山行,攀爬馬島的Tsingy真的沒甚麼啦…



~呼~我們終於爬上最高點,鳥瞰整個石灰林,這種地形稱之為喀斯特地形(或岩溶地形)是地表流失的結果,歷時1億多年的風雨侵蝕形成針狀螺旋的超凡景觀,石灰岩高原受到酸性雨水的淋蝕,成千上萬的石灰質尖峰,形如巨針,多數高達50多米,變成黑色,據說是表面覆蓋了一層地衣。



當然在這夢幻的場景,是一定擺些搞笑的姿勢,為到此一遊做個紀念囉!嚮導學得真快啊,也加入我們瘋瘋癲癲的搞笑行列(左下/右Min攝)



大家還慫恿Joe仆街,喔~喔~不行啦!這是誰發明的鬼動作啊?還真難耶…



無論是石針林頂端,還是形成的縱深30到50米的峽谷底部,抑或地下溶洞,都棲息和繁衍著種類繁多的稀有動植物,仿佛一座垂直的「生物伊甸園」…



~眼前就是傳說中的吊橋曾經在國家地理頻道過環尾狐猴在黃昏時候,尖尖石林與吊橋間美極了,神奇極了!這是生態攝影師等待很久的夢幻畫面,想親眼目睹要有很好很好的運氣吧!雖然沒看見半隻狐猴,不過看到我們這群哺乳類小心翼翼在搖晃的木橋間行走,那一刻還真的很夢幻耶


另外行走吊橋上,一定要把安全帶扣在吊橋旁的鋼索上喔!



這個景點應該很適合拍武俠片吧!也是這趟荊棘貝馬哈國家地質公園健行最期待的高潮,往下看是縱深30到50米的峽谷,有懼高症的人應該會腳底發麻吧(Min攝)



越過吊橋,還有一段小吊橋與山壁要爬



岩石間那一條溝縫應該是河流經過侵蝕而成的吧?不知這些尖尖的山頭要經過多少歲月的侵蝕與風化,才會變成禿禿的小平頭呢?



結束健行的高潮,我們開始往下行…一樣要手腳並用啦!


再鑽過幾個小洞穴,這時就知道我腿短的好處,身高186cm的團長鑽小洞爬這段,應該很辛苦吧!後來還來了幾個身材壯碩的老外,卡在石縫間也很難過耶…



中午我們停留在陰涼的小峽谷岩石間休息。


午餐吃的是乾扁扁、令人難以下嚥的法國麵包sorry~我好像很挑食耶!



吃飽了休息片刻,下午有體力繼續再戰囉


一整天的健行,沿途可以看到復雜多樣的植被,怪石嶙峋的石林,遮天蔽日的大樹,豐富的動物生態等,真是充實的一天啊。



事實上,直到今天,依然還沒有任何一支科考隊能完整翔實地探測過,清楚描繪一份關於荊棘貝馬哈國家保護區的「藏寶圖」,這個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天然迷宮」,深入的石林,藏著許多尚未經登錄的動、植物的深奧秘密等待探險家、生態學家們深入險地,好好探究這片神奇的大自然!



有關喀斯特地形


荊棘貝馬哈國家地質公園的地形稱之為喀斯特地形(或岩溶地形)是地表流失的結果,喀斯特地形(Kras)也稱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鹽岩分布地區或存在流經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現象。當雨水或者地下水與地面碳酸鹽類岩石接觸時,就會有少量碳酸鹽溶於水中。經過長時期的溶解侵蝕,形成了以地表岩層千溝萬壑為標誌的地表特徵。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嶇、土壤十分貧瘠,不利農業發展,因此在中國的雲貴高原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両銀」的俗諺但其千溝萬壑的特色卻十分受到觀光客青睞。


該種地形地理學家最早在克羅埃西亞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統的研究,因此又稱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於斯洛維尼亞西南部河谷以南,並延伸到義大利東北角大城鄰近狹長地帶的一片高地。因為該地區絕大部份位於斯洛維尼亞境內,所以簡述為位於斯洛維尼亞是可以接受的。


喀斯特」是斯洛維尼亞伊斯特拉半島的一個地區。(當地稱為Kras,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這裡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廣泛的厚實的石灰岩層。經過長時間的水流侵蝕,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質學家們將這種石灰岩層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有關喀斯特地形維基百科的詳細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6%80%E6%96%AF%E7%89%B9%E5%9C%B0%E8%B2%8C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有關Tsingy de Bemaraha national park(荊棘貝馬哈國家地質公園)的健行資料較多,整理完再述,先分享Bekopaka兩天我們在Hotel Tanankoay的食宿,從Hotel Tanankoay到著名的the Grand Tsingy景點約18Km。


聯絡方式~他們沒有名片...


First charge Mr Jean Razafimahatratra
said Tonny (Tour guide - naturalist)


033 13 658 45 / 034 18 251 93 (direct hotel)
032 02 226 62 (responsive to Morondava)
E-mail: tanankoay@yahoo.fr

Website: http://www.tanankoay.com
(可預約住宿,也提供tour package的預約)


Ernest介紹Tanankoay這個名字是「Fish eagle village」之意。4WD車前也有好大一顆旅人蕉~



我們住的Bungalows外觀,門口有兩張躺椅,Bungalows附近的樹上也有吊床,可以消磨時間與發呆~(中/下)Ming攝



有蚊帳的兩人房,隔著布簾的後面是有衛浴設備,特別注意的是供電時間是晚上六點至十點,白天也沒電,電池充電只能利用這段時間~



衛浴都還蠻乾淨的,第二天洗澡時,還看到外面的夕陽景色,嗯~不錯呦~



茅草蓋成的餐廳,很通風呢~



兩天晚餐,尤其是第一天(7/21)甜滋滋的螃蟹…哇~怎麼有這麼甜,好吃的螃蟹啊?午餐吃大蝦,晚餐又吃螃蟹,好幸福的一天喔!



第二天(7/22)好超期待吃螃蟹喔,嗚~不過今天晚餐沒有啦,只好點zebu(馬島瘤牛)義大利麵,比起「小螃蟹」,「大zebu」完全弱掉了,還有那盤前菜沙拉也超油的!



兩天晚餐的飯後甜點吃甚麼?


7/21的甜點是pancake(法式薄餅),還有一杯「咳嗽藥水」喔~不~是「甜酒」啦!



7/22「火焰香蕉」又來啦,今天的香蕉比較軟,又ㄘㄟˋ傷,是不是更像我說的廁所裡「大出來的東東」啊!



7/21的晚餐,還有現場的馬島的非洲民歌表演,其中專輯”Tsiliva”那首歌(還是歌手?)輕快好聽,8/12回到了首都,Ernest還帶我們到CD唱片行買專輯呢!7/22的晚餐,其他外國人走光了,只剩我們這桌,所以沒有螃蟹大餐可吃,也沒了現場的Live show。



兩天(7/22&7/23)的早餐,看起來還可以沒那麼虛了,不過還是貴鬆鬆的要8000Ary(1歐=2750Ary)~



仔細一瞧有:法國麵包,可加桔子果醬or煉乳or蜂蜜or butter,還有一杯不太好喝的濃縮果汁,鳳梨汁or木瓜汁,再來就是tea or coffee~



最開心的是今天終於讓我吃到馬達加斯加的「炭烤發糕」,馬島人稱MOFD GASY,微甜QQ的炭香味,好吃!它其實就和發糕一樣,是種rice cake!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Belo-Sur-Tsiribihina位於Tsiribihina River三角洲的紅樹林與沼澤一帶,是前往Tsingy de Bemaraha national park(荊棘貝馬哈國家地質公園)的起始點,車子一駛進感覺就是個大村落,路上有很多西方外國遊客…


我們停留吃午餐的Hotel du Henabe是村落裡高級的restaurant,晃了一早上的off-road,下車好久後,我還是覺得地不是平的咧?(右~Ming攝)



我們和西方遊客一樣都坐在外面的庭院用餐~



馬島的本地人,嚮導&司機則坐在裡面進食~



因為Ernest等過河遲遲未到餐廳,老闆也搞不清楚我們中午要吃甚麼,等了好久,沒人理會我們…趁這個空檔我們紛紛跑到村落的市集閒逛…


木屋舊舊的感覺…,看到我拿起照機拍照,青少年就露出了靦腆的笑容,我就沒走進去,聽Joe大師說是賣盜版的影片光碟,還有來自亞洲大陸香港的影片呢!



傳統市集裡,塗著防曬面膜的當地婦女又更多囉~



愛美是人的天性…除了「愛面子」,馬島婦女三千煩惱絲的造型也挺多變化喔,我羨慕捲髮耶,綁辮辮都不會掉…



她們頂上工夫也了得



服裝用色真大膽,是那麼的colarful;(上)這個媽媽不是背娃娃,是用塊布綁緊小孩掛在腰上喔~



市井小民百態~



市集賣各種日常生活用品,有吃的五穀雜糧,也有穿的衣服鞋子等~



沿著小路走進去,有更多的菜販與肉飯,一路逛來感覺自己太醒目,就不敢再往小巷子走,肚子也餓了,該回去吃午餐囉




躲在草棚下的馬島人,吃著簡單的午餐




吃飯前,照相的「雞絲」擺滿桌,Joe大師那隻拍婚紗的專業級Nikon D3相機最值錢…(Ming攝)



跑去廚房湊熱鬧,一走近整群的蒼蠅飛起來,煮菜的大嬸不讓我靠近廚房,也不准我再拍照。



好吃的燒烤大蝦上桌囉,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大蝦新鮮肉質Q,超讚的!


剛剛不讓我走進廚房是對的,看得太清楚會影響食慾,我就沒口福了!



頭上頂著大蝦的婦女走進餐廳引來一陣騷動,哇~原來我們吃的大蝦長這樣啊?



大家搶著跟「蝦、女」拍照…,她耳朵旁的兩戳頭髮真口愛…(下)Ming攝~



旅伴Chi吃素,午、晚餐永遠都是「紅蘿蔔與四季豆」,大家嘴裡嚼著香噴噴的大蝦,還頻頻問她想不想破戒改吃葷啊~(我們真壞...)



飯後甜點就是「火焰香蕉」,香蕉淋上一層甜酒醬汁,送到客人面前,會引火把酒精揮發掉…這甜點嚐過味道就好,因為它的樣子讓我想到廁所裡「大出來的東東」也長這樣…尤其是加上巧克力醬的更像...(上)Ming攝



這回除了鳳梨、香蕉吃很多,啤酒也喝不少,出國從沒有喝這麼多啤酒的啦,即使04年去德國玩,旅途也只意思意思喝個兩三杯…,這趟旅行午、晚餐至少會叫3瓶以上的THB啤酒喝…哈~我遇到一群「酒鬼」…旅伴Ming攝~



其實我跟小朋友一樣比較喜歡喝甜甜的飲料,出國最愛喝可樂啦!因為沒珍珠奶茶可選擇,Chi這趟旅行也學會喝酒,Ernest下午還要開車載我們繼續在off-road搖頭晃腦,為了我們的小命安全,當然不能喝酒啦!旅伴Ming攝



吃完午餐,到雜貨店買了半打礦泉水,越往北的Tsingy國家公園,礦泉水的價錢會越貴喔,一瓶2L的礦泉水從1200Ary~1500Ary不等。



下午還要繼續在off-road震盪4小時,過了the Manambolo River,我們才會Bekopaka的住宿點,(上)看夥伴的手緊緊捉著車子手把,就知道路況多麼的差



中途停留解決自然呼喚的地方,一望無際的芒草與黃土路,是種荒涼的美



~這群小孩在做啥?真大膽放火燒林?是怎樣?有甚麼不滿嗎?Ernest說孩子放火燒地是為了長草養牛畜牧,馬達加斯加每年的起火事件中,有多達三分之一是農夫放火燒地,將土地用作農業和畜牧,無法控制的大火,甚至會蔓延到附近的野地。上回搭境內飛機往Morondava(穆隆達瓦)看過西部土壤侵蝕的問題,現在的放火燒地作為農業用地,又是另一個對獨特的馬島生態系統造成嚴重損害的環境問題



~沒辦法馬島人很窮,交通不便的西部居民更窮,大都以茅草屋為家,肚子都扁扁的,誰還會管他甚麼環境問題,再來人口的50%是文盲...馬達加斯加的環境問題,亟需更多的保育措施與外國資金的投入,挽救岌岌可危馬島特有生物生態系。



想著環境問題有些沉重…,窗外
綺麗燦爛的夕陽依舊很美




太陽西沉,我們摸黑繼續前往the Manambolo River河畔,過河不久,抵達今晚住宿TANANKOAY小木屋,黑幕低垂,荒野逐漸沉寂下來,眼前的大地終於也沉靜下來…看了一整天「動感」十足的風景片,好累啊~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離開Kirindy保護區,接著我們要繼續往北前進,一路沒有柏油路都是off-road,沿途黃沙滾滾,路況巔簸令人難熬,坐在後座我&Ming感覺全身的骨頭被震到快散了,解體了。全馬達加斯加只有15%的柏油路,嚮導Ernest說這是前任總統馬克拉瓦盧馬納納(Marc Ravalomanana)的政績(5%增加到15%),不過2009年他被軍人政變給推翻,目前流亡到南非…



大部分的馬島人是以牛車為交通工具,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馬島人民的「心肺功能」應該不錯吧?還是鼻孔的鼻毛特別長?感覺很多馬島人很久沒洗澡,我想洗了也沒用,每天都要這般灰頭土臉的



Off-road上奔馳的Taxi-Brousse,原意是Bush Taxi的Taxi-Brousse是馬島境內唯一的長途大眾運輸系統,不是計程車,比較像是簡陋式的公車,是為了應付各種崎嶇狹窄的道路,克難環境下衍生出來的交通方式,車體沒有制式的塗裝,有沒有統一的規格,可以是九人座小巴,也有稍微大型一點的中型巴士~



雖然有車次時間規定,但也只能參考用,因為他們是坐滿才發車,而且嚴重超載,還有很多人吊車尾的狀況


密不透風的車內擠滿了人,味道如何可想而知,長達10~20幾個小時巔箥在off-road,如果不小心坐在後座就準備來趟「嘔吐之旅」,只要有乘客吐了,其他的人也會因難聞的味道跟進,車上還很貼心備有嘔吐袋,如果想在馬島當真正的背包客,應該來挑戰一趟「嘔吐之旅」,我想吊車尾空氣至少會比較好一些,應該會比較舒服吧?不過臂力與腰力要先練好再去…



off-road看到的「玉頸鴨」(pied crow),沿途發現「玉頸鴨」到處都是的普鳥一隻,後來連拿相機照的動機都沒了,這趟旅行甚麼鳥都可能忘了,但絕對會記得「玉頸鴨」,旅伴Chi說台灣金門冬天也可以看到喔~



都沒有柏油路了,當然過河也別期待有橋囉,要前往Tsingy de Bemaraha national park(荊棘貝馬哈國家地質公園)需過兩條河~the Tsiribihina,還有晚上住宿Bekopaka村落的the Manambolo River。


off-road辛苦巔簸了一上午,抵達the Tsiribihina River河畔時,我們錯過了一艘人車可搭的大船…大夥兒躲在草屋裡躲太陽等船,與當地小孩哈拉...(旅伴Ming攝)~



沿途常看見當地的婦女臉上塗上一層樹枝磨成的粉防曬,小女孩們也怕曬黑嗎?有用嗎?她們還是很黑啊?我想功用應該只是保護臉不被曬傷吧!之前在朋友的網誌看到沙巴馬布島(Mabul)的婦女也是這麼做 ~



沿河的景緻超美的,也看到當地人如何倚賴「河流」過生活~


河畔的兩旁處處是拍照的場景



戴著帽子的馬鳥黑人婦女,有種說不出特殊優雅的fu,入境馬島那天在機場手工藝品店閒逛有看到,超想買頂來戴,可惜人不對了,就沒那種味道了…



旅伴Ming不想這趟旅行錯過太多優美的風景,也敗了台canon550D相機,從上一篇文章開始,放了一些她提供很棒的,感人有趣單眼數位處女作喔~



Ernest安排我們先搭當地人的小船到對岸…



馬島人民倚賴過河的交通船~



人車一起過河的大船,其實也是數艘小船合併起來,上面再鋪上堅固的木板,然後載人&車…



划獨木舟捕魚的漁民~



河邊洗衣服的婦女,用濁水洗的乾淨嗎?



過河看到一整群的「黃頭鷺」又叫「牛背鷺」,台灣也很常見,回來看照片還有兩隻灰色的「夜鷺」混在其中,我用17-85mm的旅遊鏡打的…



要這樣跳船靠岸,腿短的我深怕背大砲會重心不穩而跌到水裡,當然不想背囉~



~這兩隻鴨鴨在做什麼?



河岸邊住在茅草屋裡的窮苦人家,阿伯臉鬱悶啊~



Ernest找了當地的車子載我們去Belo Tsiribihina的餐廳先點午餐,他&吉普車就等下一班人車可搭的大船過河,再去餐廳跟我們會合囉~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奇靈地保護區(the Kirindy Reserve)提供各種住宿:Camping 或Dorms或我們住宿的Bungalows,這些設備都集中在保護區的總部(Headquarters)附近,不過住Camping可能會遭受Fosa的攻擊。



Reception與停車場~



隱身在叢林裡的小木屋長的很像,常常讓我們迷路,晚上九點以後會停電,只能點蠟燭或者帶頭燈,不過我還蠻喜歡這種原始叢林與大自然共眠的fu…



Bungalow的設備:沒有熱水可洗的浴室,只能用黃濁水擦拭身體,有蚊帳的兩張床,即使是冬天蚊子還是毫不留情來攻擊我們,只好先噴一噴我從台灣帶來的含DEET(敵避)的殺蟲劑,去台大旅遊門診看醫生時,醫生建議帶含Deet成分才能驅除可能引起瘧疾的蚊子,不過使用時要小心,不宜接觸人體,還有某些衣服材質,有關防蚊液的種類,一樣請看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2%E8%9A%8A%E6%B6%B2



廁所在外面,衛生與味道,都還可以忍受,自從去過烏茲別克的公廁後…我想應該沒有可以超越烏國公廁的~噁!半夜要起來上廁所,又冷又黑真令人掙扎啊!噓~我是偷偷躲在小木屋旁邊尿尿耶,超怕被Fosa的襲擊的說…



我們吃晚餐與早餐的餐廳



7/21清晨,我跑到廚房看他們煮早餐,他們還用燒炭的方式烹調食物囉!



7/20晚餐的Menu,馬島的午晚餐通常包含:前菜~沙拉或湯(4000~5000Ary);主菜~有牛肉、雞肉、義大利麵等(10,000~13,000Ary);飯後甜點或水果(4000Ary~5000Ary),還有當地產的THB(三馬牌)啤酒~小瓶2000 Ary、大瓶的4000Ary,我們包的tour package3餐,喝飲料就需自行掏Coco



晚餐我吃啥咧?(上)這隻雞一定運動過度,牙齒快斷了還咬不動...(下)這趟旅行我吃了很多的酸鳳梨…半年內我不再吃香蕉與鳳梨啦!



早餐有點虛…法國麵包+果醬+奶油+coffee or tea~



餐廳看到的這個非洲蝸牛超大的,我半張臉大~「喂,我在渡假,麥擱卡啦!」



Bungalow附近的情色雕刻「哇~好害羞喔~



這擱娃穿著超大的Bra…讓我們想入非非啦!(旅伴Ming攝)



馬島快樂六人行~



特別感謝:這集開始會出現旅伴Ming提供的照片囉!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