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埃及逃難之旅,為了一睹偉大的阿布辛貝神殿(Abu Simbel),真是歷經了很多的波折,看到「壯麗堂皇」的壓軸之作,心中感動到想哭!充滿遺憾的埃及逃難旅,總算有件值得欣慰的事!



原本的計畫是搭埃航前往阿布辛貝,並待Nefertari Abu Simbel一晚觀賞燈光秀,也沒想到被埃航晃點了兩天,最後飛不成阿部辛貝,這趟旅行最貴的住宿費,每人每晚40USD飛了…貴鬆鬆機票coco也飛了!1/30以後Aswan旅行社賣的軍警護送半夜三點出發前往Abu Sibel的long&short tour全數取消!就在失望之餘,與Hathor hotel巧遇的3個大陸背包客閒聊,得知到Aswan巴士站可搭當地早上8:00的Upper Egypt Travel bus(上埃及巴士公司),車資25LE,前往阿布辛貝!我的疑惑為何在台灣作功課,都沒看到這種前往阿布辛貝的方法,回台後上背包爬文,看到有人稍微提及,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到Aswan參加半夜3點出發的tour,分享我們「如何來去阿布辛貝」的過程!


亞斯文巴士站、售票亭與巴士票



這班local的bus載了20幾個中國人+6個台灣人,哈~當地人沒幾個,儼然成為前往阿布辛貝tour的專車囉!(右上)還沒發車前,當地的阿伯上車一直跟我們推銷面紙!



途中還經過(上/中)亞斯文高壩…



接著沿途景緻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這是海市蜃樓的景象吧?我應該沒眼花!



途中Joice&Apple的家人陸續打電話與傳簡訊,通知我們台灣政府將埃及列為「旅遊紅色警戒區」,困在開羅機場的人目前沒水、沒食物!Joice的爸爸很擔心,她邊講電話邊哭,沿途我們討論著是否要提早回開羅,趕緊離開埃及,也跟 外貿協會駐開羅的蕭代表連絡,了解埃及情勢...


大巴停在沙漠的路中央做啥呢?原來聰明的司機將大巴停在較高的土堆旁,讓大夥兒下車紓解「自然的呼喚」啦!



沒多久沙漠的休息站到了,休息站大多是男人聚集喝茶、抽水菸、聊天,就和大多數的穆斯林國家一樣沒看見女人。



休息站的廁所,還算乾淨啦!想到烏茲別克可怕的公廁,噁~就想吐!



(上)20幾個分別到埃及自助旅行的中國人,聚集在一起就很high,從早餐、坐公車,到沙漠休息站,都在高談闊論「暴動埃及歷險記」。



行經沙漠開了近四小時的車,中午12點左右,(上)抵達阿布辛貝的巴士站!一下車,我們這群浩浩蕩蕩的黃種人,馬上引起當地警察的注意,今天我們是第一批造訪阿布辛貝的外國遊客,警察確定我們的人數,告知我們下午1:00有一班大巴回到亞斯文,參觀完神廟趕不及,可以搭當地的mini bus,他們載滿14個人就會發車回亞斯文,車資每人30LE!一車最多只能坐四個外國人,不過回程時我們遇到的警察並未嚴格執行這項規定,所以我們六個還是搭同一台小巴回亞斯文


警察也指引了我們前往阿布辛貝神殿的路如何走,(中/下)離開車站沿著到路直走1Km,過橋後左轉再走1Km,就會看到神殿了!



過橋之後的道路整齊、筆直,沿途花木扶疏,景色怡人,「這條路」可看出埃及政府為了迎接全世界各地遊客的用心!



前往阿布辛貝的沿途,花開得燦爛!



陽光燦爛!旁邊的Nassar湖,藍得好美!好美ㄛ!



當地人們的笑容也燦爛,令人感受到的是「國境之南的Peace與安詳!忘卻了下埃及的紛紛擾擾…



指標指著「Nefertari Abu Simbel」的方向,那是我們原本要住的地方啦,我超期待的國境之南浪漫夜晚就這樣搞砸了!嗚~



走了2Km,終於到神殿的門票售票亭,最重要的是發現一個可以換外幣的ATM,來到埃及第六天機場換的200USD的埃鎊快用光了,大部份是被埃航騙去加錢後補機位…,1/28埃及戒嚴之後,銀行、money exchange都關了,街上可領錢的ATM也當機出現亂碼,令我們很煩惱沒埃鎊,接下來埃及生活怎麼過阿?這時遠在國境之南的阿布辛貝ATM,還能正常運作耶!大家趕緊掏出美金換埃鎊,我也換了100USD,後來我們還看到了一個埃及當地人領了厚厚一整疊埃鎊,不知道是不是他住在埃及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也請他幫忙領錢應急囉?



我用國際教師證買到阿布辛貝的參觀門票,總共是53.5LE,包含:門票錢40LE+付給MISR TRAVEL的Guilds Fees13LE+Local Fees50P.T(成人票95LE/學生票53.5LE)



(上)外國遊客跑光了,空蕩蕩的遊輪,孤零零停靠在湖邊;(下)阿布辛貝神殿人造小山丘的背面,哇~心跳的好快ㄛ!轉個彎就能看到四尊大神像耶!好期待ㄛ…神殿詳細介紹於下篇在分享囉!



除了我們,阿布辛貝沒其他遊客,能不受干擾的貼近壯觀堂皇的偉大神殿真是驚喜啊!大陸人跑了真快!很長的一段時間,諾大的神廟只剩我們六個人,讓人感覺有些冷清與害怕呢!兩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又走回到阿布辛貝的巴士站,完全不見大陸人的蹤影,剛走的一班小巴,隱約看到車上好像坐了兩個大陸人,警察請我們待在小雜貨店等,小巴湊足人數,他會來通知我們,在雜貨店我們買了些飲料與零食,吃吃喝喝…啊~吃了太開心,忘了拍照囉~


阿布辛貝巴士站附近的街景~



等小巴挺無聊,拿出相機拍拍街上的人們(左下)阿伯的驢車滿載好吃的水果;(右上)咦~小女孩手上拿著長長的棍子,前面加上兩個小輪子,她的玩具還真特別ㄛ!(右下)小男孩開心地在我們面前表演單車特技好幾回呢!



~對面的民宅屋頂飛來了一群鳥,這是甚麼鳥阿?不怕生耶!



在雜貨店等了近1hr,警察通知我們小巴終於湊足了14人,可以開車了,警察拿筆先抄錄我們的護照名字與護照號碼,分配我們六個女生坐後面兩排,前面的座位則擠八位當地的大男人…



夕陽西下時,我們又回到沙漠中途的休息站,司機與車上男人們一樣跑去喝茶、抽水菸…,日落時沙漠氣溫下降,感覺還有點冷呢!



遲了兩天,終於讓我看到了夢寐以求的阿布辛貝神殿風采!在埃及幾天來的不順遂陰霾一掃而空!滿心歡喜的我,感覺沙漠中的夕陽好美ㄛ…可惜沒想到這是2011年埃及逃難旅,看到的最後一個日落!有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結束費萊神殿參觀已經下午四點多,很多景點都已關門,原本想搭風帆(felucca)遊尼羅河的,但超過下午五點很多景點就關門,最後改搭(左下)快船(ferry),決定把握時間到對岸距離比較近的貴族墓參觀!船票我們從每人5USD殺到每人1USD,當時亞斯文很多外國人都逃離了埃及,船家生意應該很難作吧!不過遺憾的是這趟埃及逃難之旅,唉~我也沒搭到風帆!



尼羅河西岸的北邊被沙丘所覆蓋,佈滿了蜂窩狀鑿入岩石的墳墓這些大多是古王國與中王國時期的高官貴族們的埋葬處,爬上小山丘的頂端有一個穆斯林先知的圓頂墓,這個先知給這個地方一個local的名字,稱為「Qubbet el-Hawa」(or Qubbet el-Hawwa)即「風穹」(windy dome),意思就是「多風的山丘」。



在山下買票(成人30LE/學生15LE,持國際教師證15LE),這裡大大小小的墳墓共有40幾座,目前對遊客開放有6座,當天造訪只有我們6個人,山下買了票,努比亞人拿著鑰匙陪我們走上去,打開墓穴讓我們參觀,最後我們還給努比亞人1USD的小費,但他不是很滿意...



走上陡峭的梯形石階,才能進入貴族之墓的入口,走這段石階路,還真是給它喘ㄛ!



沿著小山丘的步道,這裡地勢高,遠眺尼羅河風景很美!層巒疊嶂中形成了尼羅河第一瀑布,周圍是無盡的沙漠。



這些古墓大致天然岩石鑿出來的,這時期的墓葬,分布在人跡罕至的開羅以南地區,不像路克索與開羅地區的墓穴保存完好,但仍值得一看。墓中的象形文字詳細記載遠古時期的貴族與高官的職業生涯以及日常生活場景為主,許多墳墓不斷擴充墓室,將家庭成員葬在一起的。


墳墓的結構大都非常簡單:一間長方形墓室(以柱子支撐墓室頂部),一座聖堂和一座石棺室。內部結構也很簡單全都是繪畫,因為墳墓是在石灰石上開鑿的,這些岩石不適合裝飾浮雕。



Tomb 31Sarenput II(斯蘭普特二世墓)


我們參觀第一座是Tomb 31 Sarenput II(斯蘭普特二世墓),歷史可溯BC1920年,斯蘭普特二世是中王國時期第12王朝,克奴姆(Khnum,公牛神)神殿的巡察祭司和象島(Elephantine)的駐軍司令,是開放六座貴族墓中壁畫保存最好的一座,前方墓室廳堂由六根對稱未修飾的柱子支撐。



接著一條有六個完全對稱的壁龕甬道,每個壁龕都有一尊斯蘭普特木乃伊塑像。



木乃伊旁的牆上繪有斯普蘭特形象的壁畫~



在木乃伊塑像的附近地上還看見正方形的小石台,努比亞人解釋是斷頭台,血會沿著小溝流下,不知遠古時代斷頭是不是拿來祭祀之用囉?暗室裡拍照真不容易,還有點晃動,但只有我們這幾個遊客,待在墓室裡總覺得心裡毛毛的不敢喬相機拍太久,跟緊隊友們腳步匆匆離去



走入第二個廳堂,是由四根支撐,柱上還繪有Sarenput形象的圖案裝飾。



最裡面的聖堂飾有壁畫,我們可以看到是王子坐在一張桌子前正在接受自己年的兒子的敬意,桌上擺滿了麵包、蛋糕、水果、成串的葡萄,甚至還有一隻鴨子



鄰牆(上)右邊是斯普蘭特的妻子形像,這位哈托爾(Hathor)女神的女祭司也坐在一張擺好的桌子旁,(下)左邊則是斯普蘭特的母親。



此外,聖堂的壁龕上的色彩豐富象形文字記載斯普蘭特(Sarenput)被命名為世襲的貴族(Hereditary Lord),這些繪畫風格的和象形文字明顯類似於古王國時期Nebkaure(第一過渡時期,the 1st Intermediate Period)到中王國的Amenemhet II時期墓葬風格。


陵墓中壁畫雖然已經過了三千、四千年的,但色彩依舊鮮麗,它與路克索帝王谷神殿裡的壁畫大多是述說神祇與神話的風格大不同,透過貴族墓裡的壁畫,我們有機會了解當時古埃及人的生活型態。



Tombs 25/26:Mekhu and Sabni梅庫與薩布尼父子墓



於公墓南端的這兩座墳墓室相通的,墓的主人是一對父子梅庫(Mekhu)及兒子薩布尼(Sabni),歷史可追溯於B.C.2345年~B.C.2181年,第六王朝Pepy II統治時期,父子當時是上埃及的巡察官員


(上)沿著小山路走到梅庫與薩布尼父子墓,(下)墓室的平面配置圖~


父親(Mekhu)墳墓牆上的銘文紀錄,Mekhu前往第二級瀑布以南,征伐努比亞,在途中遭到謀殺去世,根據第二座墳墓入口兩側的銘文,Mekhu的兒子Sabni組織了一次遠征努比亞報復,屠殺謀害他父親的部落,以尋回父親的遺體,Sabni凱旋歸來的時候,法老王還派遣祭司親自前往迎接,Sabni為其舉行了莊嚴的葬禮,其遺體由專程趕來的防腐處理專家製成了木乃伊。



梅庫(Mekhu)的墳墓室一座寬敞的大廳,入口處有一個小型的方尖碑(sorry!沒看見耶),大廳有三排柱子,中央的兩根柱子之間,有一整塊花崗岩做為供品桌,石上雕刻著麵包的形狀,人們還可以看到水道,專為舉行澆祭儀式。



薩柏尼(Sabni的墓內有兩排柱子,每排六根。



內部裝飾的是描繪薩柏尼和女兒一起狩獵釣魚的的場景壁畫顏色依舊鮮豔,(下努比亞人跟我們介紹,他們腳下踩的船就是風帆(felucca)ㄛ…



花了15LE只看了三個墓,其中兩個還是父子合葬的,我們的感覺是被騙了,由於也沒有其他遊客,所以到底應該可以看到幾個墓啊?這趟埃及行遇到暴動,讓我們困在機場與旅館時間很多,看別人寫的網誌,亞斯文值得玩的地方還很多,所以我們並不推薦參觀亞斯文貴族墓的行程囉。



埃及的護身符「荷魯斯(Horus)之眼」


古埃及人為了避免惡魔的侵害,擁有許多種不同的護身符,最常見就是「荷魯斯之眼」,相傳歐西里斯(Osiris之子荷魯斯(Horus)攻擊殺父仇人賽特Seth),因為交戰失去一隻眼睛,Seth也很慘…傷了睪丸,無法傳宗接代,因為這個典故,豬被稱為賽特(Seth)的聖獸,可憐的豬!古埃及人也討厭牠….,後來「荷魯斯之眼」成為戰勝惡魔的象徵,同時也象徵健康,具有強大的傷口癒合能力(他的妻子Hathor助其治癒),所以皮製的荷魯斯之眼,常被人當作藥膏一樣,包裹在傷口上。(資料參考:中華民國世界遺產協會的埃及文明課程講義~)


(上)我們搭的船與(下)開羅住宿的receotion牆上都繪有「Horus 之眼」。



貴族墓(Tombs of the Nobles)可參觀的墳墓編號包括:Sarenput I(Tomb36),Pepynakht(Hekayib)(Tomb 35),Harkhuf,Khunes,Sarenput II(Tomb 31),Sibni(Tomb 25),Mekhu(Tomb 26),Qubbet Al_Hawwa(Kubbet el Hawa,還可以爬上山丘的頂部,參觀穆斯林先知的墳墓ㄛ)。


有關貴族墓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http://egyptsites.wordpress.com/2009/02/01/aswan-tombs-of-the-nobles/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費萊島的古蹟位置圖(來源:Google)



Temple of Isis(伊西斯神殿)


進入了第二塔門就是伊西斯神殿(Temple of Isis),包含庭堂(court)、多柱廳(Hypostyle Hall還有數個門廊(vestibule)與聖殿(sanctuary)。

Temple of Isis神殿的配置圖(來源:Google)




【古埃及的神殿結構】


古埃及的神殿結構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最裏面的聖殿內有神龕,這裡是供奉神像、存放聖器和聖船的地方;聖殿之前是柱廳,是由成列的巨柱構成的中庭;最外面則是前庭,有牌樓作為進出口的大門。整個神殿的格式通常都採取中軸對稱、方正平面的佈局。後代的法老在擴建或整修神殿的同時,也會在現存的牌樓前新增一座牌樓,神殿的造訪者如穿越時光隧道,進入的是一座由空間以及時間共同組成的神的殿堂。


(引自:大紀元台灣版電子報http://tw.epochtimes.com/7/6/30/59258.htm


進入伊西斯神殿(Temple of Isis)最引人注目的多柱廳(Hypostyle Hall),共十根大柱,1898年以前充滿著繽紛的藍、紅、黃、綠彩繪,其中柱子象徵最初的植物、樹木和花卉在原始的土堆開始生長(神廟樓的地板象徵原始的土堆),天花板還留著裝飾過的痕跡有天空,上下埃及與聖舟等象徵。



大衛羅伯茨(David Roberts)筆下的伊西斯神殿Temple of Isis多柱廳Hypostyle Hall),當時的牆上的刻畫與柱子的色彩仍然是光彩奪目啊!(圖片來源:bonechi出版的「埃及七千年的藝術和歷史」一書,在亞斯文機場,發現埃及很多書籍都是這家出版出版的參考網站:http://www.bonechi.com/



如今我們所看到卻是褪去色彩的多柱廳啊…哀~



前方的小庭堂(small court)後來變成了一個基督教教堂,有科普特教派(coptic)十字架刻畫,希臘銘文指出這些銘刻是西元六世紀,查士丁尼大帝統治時期的西奧多主教(Bishop Theodore)所刻畫。雖然古埃及帝國的滅亡了、經歷羅馬帝國的統治,前往費萊島的信徒依然不減,絡繹不絕,因爲他們相信神廟裡的伊西斯(Isis)女神,具有治癒疾病苦痛的能力~


不過我都沒有拍到科普特十字架的照片囉!Isis temple裡的科普特(coptic)十字架刻畫(來源:Google)



這是多柱廳牆上的壁畫,(左上)鳥展翅的造型以重複原則排列是「伊西斯結」,是Isis女神展翼的形像,代表幸福!(右下)生命之鑰與權杖!



1841年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Pope Gregory XVI.),派遣一支考古遠征隊來到舊的費萊島(old philae),當時在門上有題詞紀念這件事,我一走進去第二塔門的發現很多遊客對右手邊的牆上指指點點,當時猜測牆上可能紀錄著什麼事,只發現十九世紀時的人刻下自己的名字,留下到此一遊的紀錄,嗯~考古遠征隊的題詞刻在這兒嗎?



遊客從多柱廳進入內門廊(vestibule),大概有12個之多~



牆壁上掛滿各種浮雕和碑文密密麻麻,都是描繪托勒密王朝的法老Philadelphus與Euergetes II等,還有羅馬的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Tiberius)、安東尼Antoninus)等執行祭祀儀式行為這些浮雕作品和托勒密時期的時期的Dendera和Edfu神廟的都非常相似。(嗚嗚…Dendera和Edfu沒看到阿,我的遺憾啊!)




有的則是述說伊西斯生育與教養荷魯斯成長的經過,這張浮雕就是Isis正在哺乳Horus…,後來改信奉耶穌基督,對那些坦胸的神像,覺得不雅而給予破壞...



伊西斯如果坐在椅子上的就是「生產之神」類似台灣信仰的「註生娘娘」,如果站著的就是專司愛情婚姻之「愛神」,就類似「月下老人」囉!



Isis神殿比阿部辛貝(Abu Simbel)好,就是這些內殿都可以拍照,這裡拼命拍了一推照片!



說真的埃及的牆壁刻畫都好繁複精彩ㄛ…如果每個都要仔細考古研究,我想看個三天三夜也是看不完囉~




回到烏茲別克的khiva看了烏國年輕孩子現場雕刻木作,對他們那種專注力與毅力的精神就感動不已,神殿內看到兩三千多年前埃及祖先們留下來的雕刻,還是石頭的凸板雕刻,想必創作的難度更高!也許服膺於宗教的工匠談不上甚麼創作的空間,但這些琳瑯滿目的法術咒語等雕刻,也是結合了很多古代埃及人的心血結晶啊!




走到底是聖殿(sanctuary),這裡原本是安放著聖舟與女神的塑像,過往祭司與Isis女神塑像,從聖殿搭三軌帆船的聖舟前往比加島(Bigeh就是伊西斯(Isis)的丈夫歐西里斯(Osiris)的埋葬處,舉行祭獻儀式。如今只剩花崗岩的基座,聖舟與女神塑像在十九世紀時,被移轉到歐洲的博物館了



廟的西邊有一個階梯可以通往「Osiris room」,傳說中伊西斯(Isis)女神每天都會到此處哭禱亡夫歐西里斯(Osiris),並且舉行復活儀式,裝飾壁畫描述的就是歐西里斯的傳奇,葬禮與復活的魔法儀式,這個地方是低於水平面下,sorry~沒印象有階梯可通往參觀囉。


Temple of Hathor(哈托爾神殿)


位於伊西斯神殿(Isis )東側約50米處有一個小型的神殿,就是Temple of Hathor(哈托爾神殿),神殿是由托勒密六世(Ptolemy VI Philometor)和托勒密八世(Ptolemy VIII Euergetes II)所建造,獻給哈托爾(Hathor)女神。目前神殿保存最完好的結構部份是主廟室,其前方的兩根植物裝飾的的欄柱透過屏幕,連接到牆壁。可惜!哈托爾神廟Temple of Hathor)現在圍起來,並立牌禁止遊客入內參觀!



哈托爾神殿的門廊(vestibule)和聖殿(sanctuary)是羅馬統治時期的奧古斯都(Augustus)才建,但是現在大多已經毀壞。雖然不能入內參觀,但是查到的資料上說明這些欄柱之間的屏幕浮雕,都是奧古斯都(Augustus)祭祀表彰Isis和Hathor的女神,浮雕可看見奧古斯都提供了一個節慶冠給Isis與鮮花獻給Nephthys。前庭的欄柱裝飾著長笛表演者、豎琴手,還有Bes(音樂之神)玩著鈴鼓與豎琴手舞足蹈,還有猴子玩琴,祭司攜帶一隻羚羊祭祀等迷人的場景的浮雕。



哈托爾(Hathor)
是鷹神荷魯斯(Horus)的妻子,哈托爾(Hathor)的祭祀中心在Dendera傳說中Horus與賽特(Seth)大戰瞎了的眼睛,Hathor協助Horus治癒眼睛,因此Hathor女神具有恢復健康的能力。另外她也是愛與豐饒女神,外型幻化成母牛,象徵著孕育生命的子宮,代表著喜悅、音樂、多產和幸福。希臘人常將哈托爾與阿芙羅狄忒(Aphrodite)相提並論,而在羅馬神話中與阿芙羅狄忒(Aphrodite)相對應是維納斯拉丁語是Venus。


Kiosk of Trajan圖拉真涼亭


圖拉真涼亭(Kiosk of Trajan)是費來島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物,它是由羅馬第十三位皇帝圖拉真(Trajan,AD98年117年)所建,Kiosk of Trajan,其中的「Kiosk」,意指法老的床「Pharaoh's Bed」,長方形的建築物是羅馬皇帝獻給伊西斯與歐西里斯,作用是迎接女神「聖舟」回島時所提供的暫歇之所。



涼亭是由14根柱子支撐屋頂,廊柱間的屏幕牆只有兩面牆是完工的,牆壁刻畫的是圖拉真焚香獻給IsisOsiris,以及獻酒給Isis 和 Horus祭祀的場面



考古上圖拉真涼亭的完成常歸功於圖拉真,但也有考古資料顯示可能更早於此,在奧古斯都統治就有了。這個未完成的涼亭是費萊(Philate)上最受歡迎的古蹟,在遠古時代,這個涼亭是進入費萊島的正式入口。



此外圖拉真涼亭(Kiosk of Trajan)是埃及境內唯一的一座保持完整的涼亭,原本「卡納克大神殿」內也有一座更龐大的涼亭,但因地震而僅存一根柱子而已!唉~又是恐怖地震惹的禍!



亭子中有十四根柱子,柱頭刻畫各種不同植物型態,例如紙草花、蓮花、棕櫚葉、椰棗、小麥等的雕飾,花瓣規則排列精美,古人用堅硬石頭的材質,卻能模擬出花朵的柔美細緻,抬頭仰望每根不同植物型態的精細雕飾柱頭,對兩三千年前的工藝技術更是驚歎不已啊!



Temple of Augustus(奧古斯都神廟


Isis神廟的後方是羅馬皇帝奧古斯都(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原名屋大維(Gaius Octavius Thurinus),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阿克圖海戰(Battle of Actium)打敗安東尼(Mark Antony),消滅了古埃及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爲了安撫剛征服的埃及人民而興建的小神殿,如今我們看到只剩下破亂不堪的斷垣殘壁囉!


更多埃及歷史故事,請參考:


古埃及神祇:http://zh.wikipedia.org/zh-tw/古埃及神祇


◎費萊島的遺跡大多完成於托勒密王朝時期,有關托勒密王朝歷史請參考:http://blog.roodo.com/snefru3160/archives/2084525.html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接著費萊(Philate)神殿古蹟巡禮,就依著費萊神廟地圖由南向北依序介紹。(圖片來源:Google)



◎The Hall of Nectanebo I(納克坦保一世廊)


遊客在費萊島南端的碼頭靠岸,步行不久看到第一座建築物就是The Hall of Nectanebo,是埃及的30王朝的開國法老-納克坦保一世Nectanebo I於公元前四世紀所建,是島上最早的祭祀場所。一座長方形的柱廊,有十四根鐘形柱子,柱頭呈現的是哈托爾式(Hathor),Hathor女神的寬大臉龐與母牛耳朵的造型。



◎Temple of Arensnuphis(中文翻譯是…)


在納克坦保一世廊(The Hall of Nectanebo I)的斜對面的小遺跡,地圖上標示是Temple of Arensnuphis,查了些資料沒特別介紹,拍了些牆上的雕刻,加減欣賞囉!




◎the Outer Temple Court(奧托神廟庭院)


The Hall of Nectanebo前面有一條寬闊甬道,就是奧托神廟庭院(the Outer Temple Court),其歷史可追溯至托勒密王朝晚期到奧古斯都(Augustus)統治時期。



◎West & East Colonnade(東西兩排列柱)


奧托神廟庭院(the Outer Temple Court)的兩側有兩排列柱。


西側的列柱共93公尺長,有31根(原有32根)柱子,每根柱子是5.10米高



大多數柱子浮雕是描述泰比里厄斯(Tiberius)王祭祀神靈的場面,欄柱的頂部也裝飾星星與飛鷹造型,內側牆面也飾有泰比里厄斯(Tiberius)或奧古斯都(Augustus獻祭諸神的場面~(資料上寫的,未拍到…)



最精彩的是柱頭的形狀各不相同,但大都模擬是以植物為主,例如紙草花、蓮花、棕櫚葉、椰棗等,不過我覺得圖拉真涼亭(Kiosk of Trajan)的柱子更精彩~




右側的柱子16根只有6根柱頭是有雕飾的,其餘柱頭是未完成的造型。



◎The first pylon(第一塔門)


走到庭院的的盡頭就是第一塔門(第一塔門),開始建於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 Philadelphos)完成於托勒密三世(Ptolemy III EuergetesI)150英尺(45.5米)寬,60英尺(18米)高,大門兩側有有兩座厚重的塔樓,中間的塔門入口則是由納克坦保一世(Nectanebo I)所建



東塔刻畫從側面看到的是托勒密十二世Ptolemy XII Neos Dionynus,他是埃及艷后(克麗奧佩脫拉,Cleopatra)的父親,埃及人嘲弄他是『好吹笛者』,糜爛墮落不問朝政,無路用國王之終極版,牆上刻畫是他手持狼牙棒正要擊殺敵方俘虜~


右圖圖片來源:Google



面對的大型浮雕是Isis女神、Horus與Hathor女神等。



托勒密十二世刻畫的上方,一幅幅像漫畫的格子圖刻,刻畫是法老托勒密十二世代表統治上埃及的白王冠與下埃及的紅王冠,向右側的何魯斯(Horus)與奈夫蒂斯(Nephthys)獻祭【註:Nephthys是歐西里斯(Osiris)胞弟賽特(Seth)的妻子,單戀歐西里斯,讓賽特忌妒引發殺掉歐西里斯的決心】左側則是奉香給Isis與Harpocrates諸神。



另一側一幅幅刻畫的也是老法與諸神溝通情形的浮雕,在角落的地方還刻有通俗的希臘銘文,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浮雕被基督徒鏟除破壞,如今僅存模糊的外型可觀




第一塔門的門口有一對造型奇特的獅子,原本獅子兩旁各有一根方尖碑由Euergetes II所矗立,如今僅存右邊的基座而已….



◎The Birth House,Mammisi(誕生房)


過了第一塔門之後,就是內部的中庭,走進中庭,回頭看到第一塔門背後的有些簡單浮雕刻畫,資料上沒看到這些刻畫代表的意義囉



中庭的兩旁也是環繞美麗的柱子雕刻,左邊的區域,被稱為the Birth House (Mammisi),誕生房就是伊西斯(Isis)生下荷魯斯(Horus)的地方~


誕生房的位置圖,來源:Google



內以浮雕記錄著在三角洲的沼澤區,伊西斯哺育荷魯斯,以及荷魯斯童年的生長情形,法老托勒密四世也在此處進行宗教的儀式,暗喻自己就是天空之神荷魯斯(Horus)的後裔,確保法老地位的合法性。誕生房牆壁或列柱的浮雕與碑文分別是完成於托勒密王朝的托勒密三世Euergetes II&托勒密十二世Ptolemy XII與羅馬統治的奧古斯都(Augustus)與泰比里厄斯(Tiberius)等時期~當時門口有遊客擋住了,我居然沒走進去拍牆上的浮雕啦~嗚嗚嗚…



誕生房的列柱是哈托爾式(Hathor),呈現的是Hathor女神的寬大臉龐與母牛耳朵的造型。



誕生房對面的列柱多為紙沙草的造型,牆上的雕刻繁複精彩



◎The second pylon(第二塔門)



第二塔門105英呎(32m),高40英呎(12m),大門兩側一樣有兩座厚重的塔樓,中間的塔門是由Euergetes II所建在東塔是一個大圖托勒密十二奉獻動物給荷魯斯(Horus)、哈托爾(Hathor)。



上方的一幅幅小浮雕右側描繪是法老王拿花環獻祭荷魯斯(Horus)和奈夫蒂斯(Nephthys),左側則是法老焚香給奧西里斯(Osiris),伊西斯(Isis)和荷魯斯(Horus)諸神,還澆水注壇。



西塔的上方一幅幅的浮雕大致也是刻畫法老獻祭諸神的故事,但被基督徒破壞情形更為嚴重~



在第二塔門前面有一塊橢圓形的石碑,BC157年留下來的,銘刻著有關土地贈與與賦稅標準,後來成爲重要的第一手考古資料。



費萊神殿第一塔門與第二塔門的各個角度~



緊接在第二塔門之後的是伊西斯神廟Temple of Isis與外圍的圖拉真涼亭(Kiosk of Trajan)等其他古蹟於下篇再述。


有關Philae神殿介紹更詳細的網站:http://www.touregypt.net/featurestories/philae3.htm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關費萊神殿歷史二、三事
























































年代



事件



人物



BC370



最早在菲萊島(Philate)上,建小規模的伊西斯(Isis)神殿。



30王朝(BC380-343)


Napktnebef Kheperkare(Nectanebo I納克坦保一世



BC285-246



將原本的小神殿,擴建成一座巨大的伊希斯(Isis)神殿。



托勒密王朝(BC305-30)


托勒密二世


(Ptolemy II Philadelphius)



30BC-AD535


羅馬帝國統治



菲萊神殿是古埃及宗教最後據點的其中一個,另外兩座保存最完整的托勒密時期(Ptokemaic)的神殿是Edfu與Dendara,經過兩個世紀後,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皈依了基督教。


但是神聖的島嶼仍然吸引了許多希臘和羅馬的朝聖者,來祈求神秘埃及女神伊希斯(Isis)治癒疾病的痛苦



 



羅馬帝國統治


AD284-305



伊希斯(Isis)神殿持續擴建竣工。



戴克里先


Diocletian)



羅馬帝國統治


AD451


 



被馬爾奇安皇帝(Emperor Marcian)擊敗,努比亞神父仍被允許在費萊島祭祀伊西斯女神。



馬爾奇安皇帝


Emperor Marcian)



羅馬帝國統治



AD535



費萊終於關閉了,祭司們被驅除!



查士丁尼皇帝


Emperor Justinian)



羅馬帝國統治



AD535以後



皈依了基督教,並將神殿改爲教堂,在伊斯蘭教尚未傳入之前,信仰科普特(Coptic)教徒居住此島。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18和19世紀,因菲萊島的美麗,成為富有的歐洲人熱門的旅遊景點。1898年以前費萊神殿仍然全都露在水面上,所有柱頭與雕刻還保有著鮮豔的色彩。



 



1902



亞斯文舊壩的興建,神殿一年有六個月的時間是淹在湖裡,遊客只能坐船往湖裡俯瞰遺跡,Isis神殿漸漸失去了鮮豔色彩。



◎重建Isis神殿,鮮豔色彩的3D影像之參考網站:http://www.eyelid.co.uk/rebuildIsis.htm



 



1932



亞斯文三度擴建水壩,徹底吞沒費萊島,日久對神殿基礎形成侵蝕威脅,神殿遲早會坍塌。



 



1960



高壩(High Dam)工程的竣工,代表費萊神殿將永遠石沈湖底,埃及古文物組織(Egyptian Antiquities Organzation)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合作籌畫費萊神殿救援計畫。



 



1972至1980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贊助的國際救援行動,神廟被拆卸成45,000岩石塊,有的石塊重達25公噸,石塊總重量達2700公噸,加以編號組裝,重新豎立在Agilka島的相對位置,再現原本費萊島的風采。


兩個科普特(Coptic)教堂之一的奧古斯都神殿遺址(Temple of Augustus)移至Agilka島,另一個羅馬城門(Roman city gate)卻被留在淹沒的菲萊島,沒有轉移到Agilka島。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開放時間:7:00am-4:00pm(10月至4月)


  7:00am-5:00pm(5月至9月)


◎票價:成人50LE/學生25LE(持國際教師證25LE)



◎燈光秀時間:價錢?因我們沒看,所以不知囉!


(燈光秀時間可能會更動,最新消息請看http://www.soundandlight.com.eg/)



◎如何抵達費萊神殿?


我們是從亞斯文包計程車到Shellal渡船頭,來回每車40LE,Shellal位於亞斯文舊霸的南方約6公里,搭計程車約10-15分鐘抵達,到了Shellal尋訪其他三名老外,共九個人租了一條小船到費萊島參觀神廟,原本開價120LE,與努比亞船夫磨菇很久,殺價到每船75LE,我們六個人分攤的船票是50LE,來回船票平均每人約8.3多LE。(背包有人建議合理價錢是每人來回5LE!)


前往Shellal渡船頭~



Shellal渡船頭~



Shellal渡船頭的小販,賣的是努比亞人手工製作的可愛小玩偶~



回程時,發生一段小插曲,開船的努比亞船夫說我們遲到了,耽誤了他們的時間,想跟我們ㄠ更多的coco,船開到湖中,他還將船的引擎熄掉不開船,我們的反應是沒關係,我們有的是時間,一點也不急!後來老外提醒努比亞船夫別浪費他自己的時間,我們不會多給錢的,他還是趕快載我們上岸,就可以去載其他的客人,才結束了一場鬧劇。


(左上)努比亞船夫



納賽爾湖(Nassar)



費萊島的渡船頭~



費萊神殿的地理位置


位於亞斯文南方8公里處的費萊(Philate)神殿幽雅迷人,法國作家皮埃爾、洛蒂(Pierre Loti)形容它是「埃及的珍珠」。



費萊神殿的地理位置圖(來源:Google)




埃及崇拜的女神伊希斯(Isis)以費萊聖島(Philate)為領地,費萊」希臘文是Philae,古埃及是 Pilak,意思為「角上的島」或「末端的島」,名字說明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the remote place」。費萊島原處於尼羅河東岸一個小河灣旁,在第一級瀑布的旁邊的三座島嶼其中最大的一座,長約400米,寬135米,在另兩個小島中,比加島(Bigeh)如今部份被淹沒,更為神聖,據說它是伊西斯(Isis)的丈夫歐西里斯Osiris)的永眠之地,任何普通人都不得上島,只有祭司可從費萊島乘舟前往舉行祭獻儀式。另外古埃及人也相信第一級瀑布這片水域是尼羅河發源地,因此被視爲神聖的「原初之水」。


原費萊島現已經完全淹沒在納賽爾湖(Nassar)水域。但在UNESCO一個壯觀的救援行動(1972年至1980年),偉大的古蹟費萊神廟被拉出水面,重新豎立在距離不到500米附近的一個阿吉爾奇亞島(Agilkia island),現更名為費萊(Philae)。



沉沒的舊費萊島,Agilkia島與Bigeh島相對位置圖(來源:Google)




費萊神殿的愛情神話故事


傳說歐西里斯 (Osiris)是努特(Nuit)與蓋布(Geb)生下的長子,後來成為國王統治埃及,深受人民愛戴,卻引起胞弟塞特(Seth)的忌妒,並慘遭塞特謀殺,並將其屍體肢解再撒到世界各地,不過他的妻子伊西斯(Isis)不畏千辛萬苦將丈夫零碎的身體肉塊找回,在阿努比司(Anubis)與伊西斯(Isis)誦念魔法咒語,終於讓歐西里斯得以暫時復活,並成為陰間之神。


後來,伊西斯生下了歐西里斯的孩子荷魯斯(Horus)。長大後有為的荷魯斯在Edfu手刃仇人,為父報仇,荷魯斯忠誠、勇氣與毅力報了殺父之仇,繼承王位,伊西斯女神重生、受孕、哺育的堅強母親,始終是荷魯斯背後強大的支持力量。


因此伊西斯女神被付予生命、保衛王位的堅貞形象,崇高的女神伊西斯居住的費萊島,在此她生下了荷魯斯,更守護著歐西里斯的埋葬處(比加島),因其尊崇地位就成為法老時代的絕對聖地,根據傳統埃及人每年至少要來費萊神島朝拜一次,直到AD535年君士坦丁堡時期,這裡的祭司們才被驅除。




費萊神廟的建築群圖,有關神廟細節介紹,將於爾後幾篇再述(圖片來源:Google)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離開露營地,接續白沙漠(White desert,阿拉伯語稱Sahra al-Beida)行程,白沙漠位於Farafra綠洲北邊20公里處,腹地占300-sq-km。



白沙漠(White desert)地理位置圖(來源:Google)




白沙漠道路兩旁盡是奇岩怪石,像鴕鳥、駱駝、老膺、香菇、蛋糕…,超現實想像力隨著吉普車馳騁在這片無邊無盡奇特的白色世界裡…


(上)這個像甚麼呢?今年是兔年,那就是「兔躍長天爭春暖」囉!(中)白沙漠國家公園的立牌標示這個景點是El-Qabur(the chisel,鑿子之意),我覺得比較像打翻的冰淇淋;(下)chicken & mushroom是白沙漠必遊的景點。



大家都會擺出各種搞怪的姿勢與chicken & mushroom合照…



白沙漠是白堊(Chalk)經過數百萬年風蝕而成,白堊(Chalk)為細粒的方解石和有孔蟲、貝殼、海綿骨針、單細胞浮游生物(例如:球藻)等海洋生物之遺骸,經化學沈澱及岩化作用所形成,屬於石灰岩的一種。



白堊以純白或乳白色居多,有的因風化或含不同雜質而呈淺黃褐色或淺紅褐色。其化學成分與石灰岩相類似,但質地較軟些。質地鬆軟、多孔、具土狀構造為其特徵。喔~可以了解為什麼白沙漠除了白色以外,還有著豐富的其他色彩變化囉!



吉普車行駛黃沙滾滾的石頭陣裡,喔~喔~每個人都灰頭土臉,趕緊用魔術方巾遮住口鼻啊…



接著停留處是冷泉,哇~這個小水溝是冷泉啊?說的也是,我想「水」對於行經沙漠,渴望得到滋潤的人來講應該是「荒漠甘泉」啊!



白堊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俗稱灰石,多呈白色,質軟,具土狀構造。它與滑石、石膏、雲母、鉛白、高嶺土、石英、方解石等,都是人類早期使用白色無機顏料的重要來源,俗稱「白粉」。另一方面,白堊也可當作灰泥或水泥的原料。



來到一處地勢較高而是平頂的,可以清楚俯瞰谷地裡的各種白沙漠地形,不知我們待的地方是不是LP書上所描述的雙峰(Two peaks)呢?




以特殊的白堊石為背景,大家很瘋紛紛玩起了跳耀的遊戲,先來看個人版!腿短的我還能跳這麼高啊!



再來,埃及遊六個夥伴一起跳,這個要很有默契囉(上)喔~喔~有人先起跳啦!(中)成功的一張,六個人都離開了地平線;(下)先跳的當然就先落地了囉!



接著我們停留這處的地質景觀也很特別!除了奇特的白堊石,地上還散布著黑色點點的小石頭耶!



拿在手上仔細一瞧,這不是黑沙漠看到玄武岩嗎?這麼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曾經是海,也有火山囉?讓人不得讚嘆大自然的偉大奧妙啊!



政大同學在地上寫了阿拉伯文(這句阿文意思是,同學有說,sorry我忘了!),發現分布黑點小石子的黃沙,挖下去以後卻是細緻的白沙耶!



這一處的白堊石顏色較白喔!表面一層層的好像「蛋黃酥」(啊~我都想到吃的…)會一層層剝落的感覺!不知它們的質地是不是比較軟呢?



吉普車離開白沙漠的北邊盡頭,接著穿越的是西利姆(Naqb as-Sillim)山口~



過了山口,就有檢查哨,再往前行就是之前介紹過的水晶山(crystal mountain),旁邊還立了一個白沙漠國家公園的立牌,(右下)這個立牌標示16處白沙漠的景點,仔細核對去過的景點,出現在這個立牌居然只有三個耶?看來白沙漠還有好多處景點值得探訪ㄛ...



除了白沙漠以外,白堊主要分佈在西歐(如英國、法國)的白堊紀地層,事實上,在地質年代中的「白堊紀」,就是根據西歐富含白堊之地層來命名的。


這兩天載著我們奔馳在黑白沙漠的吉普車與司機!(中)吉普車太操勞也會秀逗耶!司機忙著修理



離開這個檢查哨,Good Bye白沙漠國家公園囉!



接著我們抵達溫泉是小泳池,還好不是小水溝囉!大家脫襪泡腳,不過溫度真的很燙,有香港腳來這裡燙一燙,可能黴菌殺光光!



泡完腳,~怎麼當地小孩很好奇的圍著一圈啊?原來政大同學請當地小孩幫忙包阿拉伯頭巾的樣式囉…



貝都因的孩子們以「純真好奇」的眼神圍著湊熱鬧!好可愛的表情!我喜歡孩子們這種「純真好奇的眼神」,這是面對多變的世事敬畏的態度,有一顆鮮活的好奇心,面對陌生未知的事物會感到振奮與無窮的喜悅



離開溫泉的途中,經過一片我們之前介紹過黑沙漠,又返回了Bawiti村落...



Reda一樣帶我們回去土磚屋休息吃午餐,這時聽到開羅風雲變色的消息,心情有些給它凝重!大夥兒邊吃午餐,邊討論接下來埃及行程該怎麼走,我們七個(含Jessie)決定冒險挺進開羅,其餘11人先留守Bawiti村落,靜觀其變。



今天午餐好吃多囉,沒再叫我吃鮪魚罐頭,是吃炸魚排、義大利麵,還有每餐都會出現的番茄與小黃瓜沙拉!



黑白沙漠行程,是2011埃及逃難之旅唯一照著原本預定的超完美出埃及計畫演出,短短兩天看盡各種豐富的地質形態,還有迷人的撒哈拉星空,這是既充實又令人懷念不已的沙漠Safari,值得一遊ㄛ!


有關白堊石,請看「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的詳細介紹:


http://digimuse.nmns.edu.tw/DigiMuse/NewModule.aspx?ObjectId=0b0000018023d245&ParentID=0b0000018022e922&Type=&Part=&Domin=g&Field=rs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夜,湛藍的天空,滿天星斗,燦爛無比!晨,東方露出曙光一片,輕輕壟罩遠處羅列一群群像蘑菇、小雞、綿羊、駱駝的奇特白堊石,無限姿態,萬千變幻...,我愛撒哈拉星空下的夜與晨曦,那種與壯闊天地共生息、共運轉的感動



經過一天的沙漠馳騁,我們在夜幕籠罩下,來到白沙漠的紮營地,第一件事先找出頭燈,拿厚外套穿上,呼~冷咧!到底有多冷咧!因後來逃難被送到歐洲更冷!所以黑白沙漠的冷,想起來就沒感覺了…


穿好衣服,找角落解決「自然的呼喚」,發現Reda與司機他們已經將四輛吉普車以ㄇ字型的方向排列,圍出我們今晚吃飯的活動空間~



他們鋪設好營地,搬出廚具,白天的司機晚上變成廚師,忙碌地張羅我們的晚餐囉!



夜越深,氣溫越低,大夥兒紛紛圍繞著營火坐下,我們的歌聲劃破清冷的夜空,(右上)火爐上的水滋滋嘎響也來伴樂,(左下)看到沒?「國旗!」政大這群年輕學子還真優啊,出國沒忘記帶國旗,插在撒哈拉沙漠的土地上…



不久Reda將醃製好雞肉放在爐火燒烤,我們巴巴地望著爐上香味飄散,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右上)鍋子上也燉煮一鍋菜,剛剛一邊哼歌,肚子就咕魯咕魯響,香噴噴的烤肉,讓人更飢腸轆轆阿!(右下)廚師在火爐旁野炊,他們一派輕鬆說笑、抽水煙,一點都不急!....覺得又冷又餓的我好急「ㄟ咖緊咧~~我巴肚吆啦!」



等了好久的晚餐來囉!(左上)今晚的飯咀嚼起來特別的Q香,(右)最懷念的就是烤雞肉,他們只用鹽巴醃製,烤起來味道超讚的,我現在看到照片還會流口水咧!連最常吃的(左中)番茄與馬鈴薯燉湯與(左下)蕃茄與小黃瓜沙拉也出奇美味!



晚餐也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吃起來卻特別好吃!我想大家在驟降的沙漠氣溫下,真的餓昏了,咦~讓遊客餓很久是他們慣用的技倆嗎?這樣就會覺得食物特別美味囉!



填飽肚子有種幸福的感覺,就有力氣可以說說、唱唱、跳跳!晚餐收拾完妥後,營火晚會開始囉!這時廚師們拿出鼓、響板等各種傳統樂器又變身為康樂隊,他們邊拍打著鼓,抖動舌頭高唱著貝都因民族的傳統歌謠,清徹的鼓聲與歌聲響徹整個寧靜的夜空,YA~「我的熱情  啊!  好像一盆火  ,燃燒了整個沙漠,太陽見了我  啊  !  也會躲著我 ,它也會怕我這把愛情的火….」


撒哈拉的星空下,粗曠豪邁的貝都因人,笑得好開懷、好燦爛



這把熱情的火越燒越旺,大家還圍起的小圈圈跳起舞來囉!「沙漠有了我 們 啊  !  永遠不寂寞  開滿了青春的花朵….我在高聲唱  啊  !  你在輕聲呵 」大夥兒今晚都「陶醉在沙漠裡的小愛河…」



說說、唱唱、跳跳幾回合,真是累啊!躺在軟墊上,仰頭滿天星空璀璨,感覺它們離我們好近好近ㄛ,今晚會像烏茲別克Moynaq那晚一樣看到很多流星嗎?嗚~今夜運氣差,別人喊流星!我還一直問哪裡啊?哪裡啊?


怎麼又沒有滿天星的照片咧!Sorry,一則腳架超重的真不想帶出國囉!二則對於拍星曝的技術沒信心啦!


躺著躺著,眼皮越來越重.睡覺時間到了!有帳棚耶,我以為是大家說的以天地為幕呢,雖然我很想嘗試這種能真切感受大地悸動的方式入眠,不過冬天的沙漠真的太冷囉!


清晨起床拉下帳棚拉鍊拍的,月亮還高掛天空



分配一下帳棚,女生都是睡三人帳,其實帳棚好小ㄛ,卡進去Apple、Mandy和我,三個人剛剛好就不能翻身咧!我&Apple睡自己的睡袋,Reda提供的睡袋與毯子很厚,不過感覺挺髒的,我只敢拿來蓋在腳邊!



昨晚我們在這個營地玩的很high!相較昨夜的激情,今晨就顯得落寞許多!



昨晚我們並不寂寞,還蠻多吉普車隊在白沙漠搭營!



這是(上)有著可愛的大耳朵耳廓狐(Fennec fox)的足跡嗎?對啊~為什麼我們整晚都沒看見啦!嗚~我的埃及遺憾又添了一樁!


(耳廓狐圖片來源:Google)



地平線的那一方,朝陽耀出!



大家紛紛爬上高的石頭上,捕捉撒哈拉的晨曦與我



美麗的剪影!



司機們拿出我們的睡墊與睡袋,忙著收拾我們的帳棚,Reda升火燒開水,準備我們早餐囉!



早餐吃的也很簡單:有蛋糕、合裝的是Cheese、還提供草莓、柚子、桔子等各種口味的果醬,每餐都少不了的埃及烤餅!最棒大概就是埃及薄荷紅茶啦!我喜歡~




吃到嘴裡的食物或許簡單,然而沐著溫馴的晨曦,昂首望出,撒哈拉的天地何其寬廣啊!還有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陪伴,這頓豐富的心靈饗宴,我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雖然說是沙漠,卻不盡然是相同的砂質,嗯~來到黑白沙漠覺得看到都是小顆粒的「礫質沙漠」與岩山所形成的「岩質沙漠」居多!



同樣的撒哈拉沙漠,令人想到陳年的旅遊回憶04年在摩洛哥Merzouga看到的美麗沙丘,午餐過後我們也來到黑沙漠旁的流動沙丘,我喜歡這種隨着時間飄移的流動沙丘,因為下一刻它會隨著風幻化出甚麼美感,我們永遠不知道…



眼前這座充滿美麗的沙丘,說甚麼也要努力地爬上去…哇~沙丘太軟了,每往上爬一步,腳陷到沙丘裡,又下滑1/2步…,嗚~怎麼這麼高啦?最後決定吸了一口氣,使出喝奶的力氣,用「四腳」一起爬囉!



美麗的沙丘,我爬上來了,快樂的好想飛!



(上)往下看,浩瀚的沙漠裡,吉普車變得好渺小喔!(下)我們的司機無憂無慮地躲在吉普車的陰影下談天說地



往上看,沒被我們腳印摧殘的沙丘,還真美!沙丘有的像嬰孩的肌膚一樣細緻光滑,有的在風的吹拂下,彷彿阿婆的臉多了些歲月的痕跡



最好玩的就是「滑沙」,還可以兩個人一起滑ㄛ!我和apple一起捉著滑板往下滑,沒有想像中的恐怖耶!不過最吃力的,還是滑下去後,要拿著滑板再往上爬囉!爬個兩回,中午吃的都消化了,爬沙丘還真是消耗體力的好運動喔!


Ps.我滑沙的照片在同伴那邊,她尚未有時間整理照片,他日在補上囉!



依依不捨離開美麗的流動沙丘,接著我們就前往水晶山,事實上水晶山(crystal mountain)有兩處,另一較有名的是介於Baharyia綠洲和Farafra綠洲間,我們是1/28離開白沙漠時,才去參觀的,我就一併介紹囉!


別懷疑!這些看起來不起眼土黃色岩石,仔細一瞧!真的是水晶耶~



水晶是地殼上分布最廣的礦物,是一種天然的結晶,結晶過程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萬年上億年才能凝聚成為水晶。最主要元素是SiO2(二氧化矽),即是Quartz(石英)。石英是大陸地殼數量第二多的礦石,僅次於長石,質地堅硬,其中一些是珍貴的寶石,自古以來石英被廣泛作珠寶!(右)水晶本身具有天然強烈正磁波,超想把我手上水晶石塊帶回家喔,改變家裡的磁場,增加正向能量與祥和之氣!不過我是乖寶寶,我連一小塊水晶也沒帶回台灣ㄛ!



各種水晶內含有不同的微量金屬,使各種水晶擁有其獨特的顏色,紫水晶含少量鐵、黃水晶含少量金砂石、粉水晶含少量鈦....等。看來我手上是含少量金砂石的黃水晶囉!



1/28離開白沙漠,我們參觀最著名的水晶山,是介於Baharyia綠洲和Farafra綠洲間,在白色沙漠北部,(上)過了檢查哨,國家公園裡還立了解說牌特別介紹這個水晶岩洞~



這一帶的岩層大多是石英晶體,在阿拉伯語中則稱為"Hagar al-Makhrum",意思是總是隨著太陽的光線而呈現迷人晶燦的光彩,靠近仔細看時,整座小山閃閃發光,地上俯拾皆水晶呢,據說再往上爬,整座山、整片岩,都閃耀晶光,嗯~我們拜訪時,圍起了封鎖線,不能往上爬囉!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水晶岩洞是由地球的運動,經過長年累月的侵蝕慢慢形成的自然岩洞,它的表層和白沙漠石頭一樣是石灰石,但褐色與紅色的煤炭和鐵質層則可追溯到白堊紀時代(Cretaceous age)。



在無邊無盡的廣袤大地,四台吉普車,玩起競速的賽車…GO!GO!GO!



黃沙漫漫,浩瀚渺茫,追著落日往前行



落日由強變弱,漸去漸遠,最後消失在寂寥的茫茫荒野裡



趁著剛日落天空還亮著,(上)我們吉普車又來到很陡的一個沙丘,(中)哇~這回變成開車滑沙,刺激好玩喔!我想這裡就是白沙漠的奇岩怪石啦!(下)拍張到此一遊!



來到白沙漠的(左上/左下)香菇石這一帶時,天色更黑了,雖然白沙漠的石頭是白的,但看起來還是模糊的阿!將我的相機ISO值調到最高,勉強拍了幾張,要求Reda明早再來!Reda說明天走不一樣的路,不會在回到這裡,他請司機發動車子,車燈打在石頭上,讓我們拍照,所以又拍了幾張打燈的石頭照!



看別人寫黑白沙漠的網誌,都是在日落的時候紮營,我們怎麼摸黑還在看景點阿?接下來的路也有點給它驚險的啦!沙漠裡完全沒路燈,我們還在白沙漠的石頭陣裡,上坡下坡、鑽來鑽去的,好像開車走迷宮耶,我坐在前座感受最強烈,深怕司機沒控制好一不小心撞上石頭!驚險中結束了今天的沙漠行程,好期待晚上的沙漠露營之夜ㄛ



【有關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佔地之廣,橫跨北非12個國家(Algeria、Chad、Egypt、Libya、Mali、Mauritania、Morocco、Niger、Western Sahara、Sudan and Tunisia),廣大的面積裡只有1/9是「沙」漠,最壯觀最美麗的「沙海」據說是位於阿爾及利亞及突尼西亞南部。這兩個國家的沒去過,我覺得摩洛哥的Merzouga的沙丘也很美!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離開Bawiti村落的公路往南方費拉菲拉綠洲(Farafra oasis)的方向行約50公里處,滾滾的黃沙上漸漸覆蓋了黑沙,那就是黑沙漠(black desert),阿拉伯語稱為「Sahara Suda」!


(中)在無邊無盡的沙漠裡,騎機車橫渡浩瀚壯麗的沙漠感覺很酷ㄛ!



黑沙漠的地理位置圖(來源:Google)



黑沙漠的沙子為什麼是黑的咧?因為數萬年以來,黑色的玄武岩隨著歲月被風化成細小石頭或粉塵,鋪上一層深沉的黑沙,讓這一片漫漫黃沙漠更添加幾分詭異的氣氛,有人形容這裡和月球表面的地形很相似!




黑色的玄武岩,讓我想到09年去冰島也看了很多玄武岩地形,玄武岩英文Basalt,意思是一種黑色(或深灰色)含有鐵質的岩石。而在岩石學上對玄武岩定義為:基性岩漿噴發後,熔岩冷卻而成的一種火山岩。由於玄武岩是組成地殼海洋板塊的主要岩石,因此成為地表分佈最廣的火成岩之一。這麼說這片沙漠很久很久以前也曾經歷過火山爆發囉!



不過在(下)冰島的Dyrholaey的海邊看到玄武岩是「柱狀節理」;(上)黑沙漠看到則是呈現圓柱形彎曲的形狀耶!可見玄武岩的節理型態和種類,還真是豐富多樣阿!



這片黑色的沙漠山丘,還有個歷史傳說故事「相傳波斯國王岡比西斯(Cambyses)繼承父親居魯士的遺志,在西元前525年征服了有三千年歷史的埃及後,意圖奪取錫瓦綠洲(Siwa oasis)的阿蒙(Amut)神諭(原底比斯的守護神,後與拉神結合成為阿蒙.拉神),派遣一支五萬人的部隊從底比斯(現在的路克索)出發,在準備不甚充分情況下,於費拉菲拉綠洲(Farafra oasis)綠洲附近遭到沙漠風暴吞噬,從此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也許這片深沉的「黑色的山丘」就是真神阿拉為了哀悼千年來葬身在茫茫沙海中的不幸人們!


(資料參考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vij5ppeCAhixpIrtWTMUIEpr1CaabjQ-/article?mid=2109)



(上)堆石祈福大概變成全世界共通的語言了,尼泊爾、冰島皆如此耶!(下)黑得發亮的石塊,撒落一地柔軟的黃沙上



~山頭好像灑了一層黑芝麻ㄛ!



結束黑沙漠行程,吉普車戴著我們一行人到II-Hayz的小綠洲附近午餐~



餐廳外面有貝都因人(Bedouin)擺設各式手工藝品與椰棗在賣;(右)賣手工藝品的阿伯。



正午時分烈日當空,在乾草與草蓆搭起的棚子底下進食午餐,還挺清涼舒適的呢!




午餐吃什麼呢?滿滿一桌看起來很豐盛!



仔細一瞧~鮪魚罐頭變化出來的菜色有三道:鮪魚拌紅蘿蔔絲、鮪魚拌小黃瓜、還有鮪魚加洋蔥,再來有(左上)番茄、小黃瓜拌優格沙拉,(左中)洋芋片,(左下)番茄與小黃瓜蔬果切盤,(右上)是蠶豆泥醬汁,(右下)配埃及烤餅(Aish)吃,飯後有香蕉。



雖然是簡單的午餐,不過大家都餓了,還是將它一掃而空!



午餐我們遇見一群年輕有活力的政大阿語系同學(另兩個是台灣的背包客),目前他們在科威特大學交換學生,來埃及玩了半個月了!之後的沙漠行程我們就一起走囉!四台吉普車結伴馳騁在無垠無盡的荒漠裡...



【實用資訊】


認識玄武岩:http://basalt.phhcc.gov.tw/b/b03_01.asp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