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特色:


  我們知道那裡路況好,那邊路況差,選擇最佳路線。


  交通:肯亞用九人座的車子,都開頂篷可站起來看動物。坦尚尼亞用四輪傳動的車子。


  住宿:住在國家公園內的旅館或是帳篷旅館,我們熟悉每一家旅館的特色,所以會依當時狀況訂最理想的旅館。


  餐飲:大多在旅館內用餐,早、午餐是西式自助餐,晚餐可能是套餐或自助餐,偶爾帶著餐盒在草原上野餐。旅館在早上、下午和晚上,免費供應茶或咖啡。


  國家公園內的旅館都很有特色,我們安排的旅館盡可能考濾到最好的地點與視野,讓大家盡可能去體驗不同的旅店風情。


  我們在行程中盡可能安排 一兩 天帳篷旅館,那是肯亞之旅很重要的體驗。但是,除了特殊需求之外,在整個行程中不會安排露營之旅,因為考濾到衛生、安全、飲食、舒適與相對價值等問題。國家公園之間的距離有時很遠,辛苦搭車之後再去露營,有時會讓你的遊興大減。


  七、八月是乾季,是看動物相當好時候,大多地方都算涼爽乾燥。我們建議你帶泳衣,因為有很多旅館有游泳池。


適合參加行程的人:


  熱愛野生動物,看National GeographyAnimal PlanetDiscovery等頻道就著迷的人。


  喜歡原野生活,能盡情享受自然風光的野地愛好者,肯亞的自然景觀十分豐富,喜歡大自然的人一定可以在這裡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


  體力不是很好的人,每天走最遠的路可能就是房間到餐廳。還有少數的幾個景觀點。


  不怕被關在旅館內的人,因為在國家公園內,除了少數地方外,觀光客只能在車子裡或旅館裡。否則,你就是獅子眼中一個行走的獵物。


  喜歡照相或攝影的人,特別你有長鏡頭能展現鏡頭威力的攝影者,動物是百拍不厭的題材,曾有一名攝影的朋友參加過本行程三次。小心,可能會讓你拍照拍到手軟。


  愛鳥者請注意,這裡鳥種多而且數量多,曾有一名鳥會的朋友,參加本行程記錄到兩百多種鳥類。


  不怕血腥、色情、暴力的旅者,在野地裡可能看到動物求偶、發情或交配;可能看獅子吃東西吃得血淋淋;或是動物之間的打架或是獵殺。


  有耐心等待動物的人,野地裡,沒有人知道動物的行蹤與動靜,有時候需要等待的。


  喜歡感受不同旅店風情的人,因為東非的旅館都很有特色,值得用不同的心情去體會。


  能夠接受一天行車時間超過七小時的人,當然不是每天都如此,有兩、三天因為國家公園之間的距離較遠,車行時間會較長。


不適合本行程的人:


  希望護照上多蓋一個國家出入境章的人,肯亞的海關不會在護照上蓋章。


  對紫外線過敏的人,因為陽光很強。


  對動物沒有感情、沒有愛心的人,對原住民不尊重的人。


旅遊小幫手:


  在城市裡,入夜請盡少出門,以確保安全。


  在大城裡,偶有偷與搶的事情發生,請小心。


  如果沒有人陪伴,請勿前往傳統市集,以免被商家干擾。


  如果你是到當地參加露營團,曾有一個在奈羅比經營很大的露營公司的經理的至理名言:(參加這麼便宜的團,你還想得到什麼?);營地內請注意自己的財物安全。


  防曬與保濕是旅途中保養最重要的項目。


  絕對禁止餵食任何野生動物和鳥類。請注意,是絕對禁止。


旅者心得:


  看到斑馬比台灣的斑馬線還多,蚊子比想像中還少。


  旅館比想像中好,帳篷旅館很特別。可是樹頂旅館有一點有名無實的感覺。旅館的餐飲很不錯,小心吃胖了回來。


  參加三次東非團才看到牛羚過河與獵殺,在納庫魯湖看到非洲野狗太值得了。


  這是一個適合渡蜜月旅程。


  沒有想到真的能這麼近距離看動物,大象、獅子、長頸鹿還有好多動物,都近到可以用儍瓜相機拍下來。


  國家公園之間的距離有遠,這是旅程中最辛苦的地方。


說明:


  基於安全與衛生因素,肯亞行程我們不是如同本會其它行程做半自助式的旅行,而採用所有費用均包含,旅館的條件都是各國家公園內的度假旅館,大多數的三餐都是自助式,或是正式西餐。


  由於肯亞路況較差,國家公園之間的交通時間較長。通常是早上和傍晚會搭車出去看野生動物,中午時間大多數在旅館休息。由於肯亞國家公園內的旅館有限,機位又很緊,七、八月是旅遊旺季,如果你想參加,請立即傳真旅遊報名表到本會。


  機場稅、兵險、燃油稅、香港機場安檢費(約63006800)。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肯亞坦尚尼亞之旅出發前的應有的認知


    在東非旅行最主要的目標是觀賞野生動物,但是野生動物的行為是難以預測的,就算你看過再多的影片,閱讀過很多動物行為的書籍,動物行為仍是謎,你可能會發現,電視上的說詞有時會矛盾,不同司機說的內容也會不同,動物行為是我們不可預測的,所以努力觀察,試著多去了解即可。


    我們既有的知識可能是錯的,例如,以前常看到電視上拍一群禿鷹在空中盤旋,主持人會說,這表示禿鷹群下方有動物死屍,或有獵食性動物在吃東西,然後鏡頭就帶到那種畫面。但是,根據輔導員至少十餘次被騙的經驗和與司機的討論,我們比較傾向這時候的禿鷹是在找東西吃而不是已找到。


    有時候去過的朋友會很興奮的告訴你,在那裡看到什麼東西,千萬不要期待你也一樣可以看到,那是很難重複發生的。


    還有些人很主觀,看過很多電視之後,就像專家一樣,會說這裡的地型怎會有動物,應該去那裡找,指揮司機去找動物。輔導員對這些專家沒有意見,不過司機在野地裡的日子很多,對當地環竟十分熟悉,又有無線電,他去找的地方與判斷力,應該可以信任。可能會比電視上提供的訊息真確,盡可能和司機商量,野地裡看動物是一種機會問題,運氣問題,輔導員常常說每個路口都是賭注,往左往右往前沒有人知道動物在那裡,賭對了,很快就看到,賭錯了,再回頭吧!


    動物的數量很多,但是所謂的多少仍是一種認知的問題。以肯亞十五天的行程來看。大家最有興趣的多為獵食性動物,能看到一次花豹就是運氣超好,無論是遠或近;看到兩次獵豹也算很幸運的;如果獅子總數低於二十隻,運氣就不夠好。至於獵殺和牛羚斑馬過河,那就近乎不可能了,只有極好的運氣才能有一點點機會。


    即使草食性動物有時候也會有寞明奇妙的躲藏起來,飛羚是很常見的動物,旅程到一半時,可能你已經視而不見了。請務必把每一次觀賞野生動物都當做第一次一般的興奮。


    完全沒有機會接觸到野生動物,在國家公園內除了極少數的地方之外,都在車上或旅館內,野生動物只有狒狒和長尾猴會在旅館區內,牠們都很凶悍,千萬不要餵食或和牠們玩耍。


    住在旅館內,任何時候一定要關好窗戶和房門,以免狒狒或長尾猴進去肆虐。有一次我在房間門外看書,房門未關,一隻狒狒走過我前方約 十公尺 處,忽然牠就轉個彎快走進我房間,拿了一包吃的東西,我進去追趕,牠又跑到隔壁房,嚇得女生大叫,請工作人員來趕走。


    由於路況不好,所以所有的車子都很操,難免有修車子的機會,輔導員去過二十多次東非,再少使用過七、八十輛次的車子,遇過修車的千奇百怪事情可多了,有兩次引擎故更換車子,有一次同一台車子破三次胎,同一台車子陷入泥淊三次。無論是那一個國家,沒有人能保證每一台車子都不會有問題。


    如果你覺得東非獵遊是一人分一隻真槍去獵遊,那認知就差太多了。史瓦希利語SAFARI的意思是指旅行,但白人到非洲之後卻把這個字加上狩獵之意,如今所謂的獵遊SAFARI是指用相機、望遠鏡和眼睛去看動物。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前的叮嚀


在出發之前,工作室再特別提醒您幾件事,希望您特別注意,詳細閱讀:


 


行李部份


A.溫度參考:白天約1020度;晚上約510度(左列為目前當地的溫度,僅供參考),這幾年因全球暖化,天氣變化無常,請在出國前多上網http://weather.yahoo.com/regional/SPXX.html查看,以把握最新狀況。(進入網頁後,再選擇將要前往的城市,記得,出現的溫度是華式喔,請記得轉成攝氏溫度!)


B.免洗內衣褲、長袖襯衫或T恤三到五件、毛衣及禦寒外套、帽子、長褲或牛仔褲、背心、圍巾、手套/防水手套、不透風口罩、盥洗用具;還有,太陽眼鏡、全套防曬美白保養系列、護唇膏、保溫水壼、薑茶包、好走且較不易溼的鞋、隨身藥品、雨傘、輕便雨衣(備用)及一本喜愛的書。


C.年紀較大者,為了您的關節安全,建議準備護手腕、腳腕、膝關節的繃帶(登山店或體育用品店可買到)


D.為預防感冒,增強及維持體力,可攜帶綜合維他命及維他命C片。


E.雖是住宿旅館雙人房,怕吵或怕別人影響的您可準備一個遮光眼罩,一副耳塞(在藥房有售)以保睡眠充足,並請絕對不要在清晨或深夜時使用塑膠袋,唏唏嗦嗦擾人清夢。


F.記得到旅行或登山用品店買一個貼身錢包放老本、護照、機票,確保安全。


G.此團以搭乘當地大眾交通為主要交通工具,其中僅有四日為包車。故您的大行李以與空姐們所使用的飛機箱(尺寸:20吋或21)便可。至於硬殼超級大皮箱或拖在地上的小輪子三層的旅行箱袋則會為您的旅行帶來疲累。請您慎重考慮。


H.建議帶一、兩本喜愛的書可以感受另一種生活旅行。


I.任何之違禁品,請絕對不可挾帶。否則,我們非但救不了你,也無法替您負責!


J.西班牙的電壓為220V,插座為雙圓孔式。一般的數位像機及手機均為國際電壓100-240V,您可不必攜帶變壓器,但吹風機則不同,請留意。


 


預  算   除了臺灣預交費用之外


A.當地未含之餐食、門票活動、交通及機場稅等花費,至少須準備約歐元550 - 650  。這筆預算請自行至銀行結匯成歐元帶出國即可。在說明會中提及,以當天來現場的團員信用卡預訂的格拉那達Alhambra皇宮門票網路預訂價已漲至13歐元,為防幫忙給卡號預訂的團員仍得負擔刷卡手續費用,因此建議每人收取13.5歐元,謝謝您的配合!


備註:1.在當地交通及參觀地所提供免費票車(船、門)票,將提供為輔導員使用,輔導員不另繳公基金。


       2.預算多帶一些,花不完還是你的!


B.忍不住會大採購的人,請別忘了帶著〝百萬錢財〞或是您的超級信用卡。


 


    


A.預定搭0126日 上午0815分起飛的中華航空CI603班機。請務必於當天上午615分前抵達桃園中正機場第一航站 舊航廈中華航空團體櫃台(請參考機場中電腦螢幕)後方的鐵欄杆附近集合。集合後,先將托運行李依輔導員指示排成一行。


B.這時必須守候在自己的行李附近,等輔導員為大家辦妥登機手續,親眼看見自己的行李送上行李輸送帶、通過X光檢查後,輔導員會將護照、機票及登機證發給各位,說明登機門及時間後,才可離開現場,到二樓檢查證照、入關。


C.回程是208日 搭由巴塞隆納起飛的AF1949班機,預定隔天晚間2105回到桃園中正機場。


 


特別注意


A.西班牙之行,常需走路,體力負擔比平常生活大,萬一旅途中自認體力不佳,要隨時向輔導員報告,調整自己行程,不要勉強。曾經參加豪華旅行團的人,尤其要拋棄大爺心態,改以吃苦耐勞的準備。


B.此趟旅行是採團體旅遊方式進行,請多發揮團隊精神,互相禮讓、學習適應團體的生活方式環境。最重要是:不要忘了他人的存在,『尊重』是最利人、利己的態度。團體集合、出發及活動時,請務必準時,才不會耽誤了大家的行程。


C.如果您想要單獨脫隊自行出遊,也請告知輔導員。並在自由活動時注意自身的安全。


D.此次旅行地點日夜溫差較大,除了預先要有心理準備外,別忘了旅遊途中要多注意身體狀況,預防感冒、腸胃不適。


E.旅程中,如您要參加各項活動,請千萬量力而為、不要逞強。如您因輕忽大意,屆時不慎受傷,不但受苦且壞了玩興,也會影響整個團體的行進,我們的叮嚀可要銘記在心哦!


F.出發前請多注意國際氣象報告,如此較能掌握旅遊當地實際氣溫以便適度增減攜帶的衣物。


G.再次強調,旅遊途中,請一定遵守團隊的各項規定,如此相信您一定成為最受歡迎的夥伴。另在旅行中與當地之人、事、物接觸時,請要多注意禮貌、入境隨俗,才能讓人留下好印象。成功的國民外交,就靠您囉!


H.西班牙大城市中的治安較差,東方的旅遊者常是不肖人士下手的對象,所以請各位切勿單獨行動或走在幽暗巷弄中,在人群中小心自己的貼身財物,並隨時注意輔導員的指示。


I.若有心臟病、氣喘或其他慢性痼疾,請事先告知室友及輔導員,已備不時之需,謝謝。


J.為保障當地人的工作權,除西班牙當地導遊外,許多參觀景點領隊均不可解說。如對藝術建築或人文歷史有特殊要求者,建議您事先可多參考書籍及我們提供之背景資料,以備所需。


K.請記得攜帶講習會上所簽發之『旅客出國旅遊安全說明書』,以便隨時提醒參照。


 


*出國在即,當您詳細閱讀完以上資料,出門後注意安全,另外再抱一切隨遇而安的心情,相信您將會有一次愉快而難忘的旅行。


 


*最後再提醒您:高速公路常常會有各種突發狀況,塞起車來沒完沒了,請您務必提早出門。若延誤了登機的時間,屆時您只有望機興嘆,淚灑機場的份了!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嗑了一部日劇「東大特訓班」,這是一部由漫畫「龍櫻」所改編的日劇,內容是描述混過暴走族的貧窮律師櫻木建二(阿部寬飾)因處裡債權的問題來到了一個瀕臨倒閉的爛學校:龍山高中,卻因為建二想藉機出名躍升一流律師,而強行當上龍山高中東大特訓班的老師櫻木老師言行完全貫徹現實主義路線輔導一群性格與問題各異的放牛班學生們:矢島勇介(山下智久飾)水野直美(長澤雅美飾)、奧野一郎(中尾明慶飾)、緒方英喜(小池徹平飾)、小林麻紀 (沙耶子飾演)等直接體驗現實世界的嚴苛,朝東大之路邁進。這部日劇對於「讀書的動機-為什麼我要讀書?」和「讀書的方法與策略」提供了是發人省思的想法!

 



東大特訓班各集標題




















































 



標題



日文原文標題



1



「笨蛋和醜八怪都給我上東大」



バカとブスこそ東大へ行け



2



「了解自己的弱點!」



自分の弱さを知れ!



3



「玩遊戲!考試就像運動一樣!」



遊べ!受験はスポーツだ!



4



「碰壁前都要忍耐」



壁にぶつかるまで我慢しろ



5



「不要哭!這是你的人生!」



泣くな!お前の人生だ!



6



「英文對決!6個笨蛋一決勝負」



英語対決!勝負だバカ6



7



「給他們好看!東大模擬考」



見返してやる!東大模試



8



「笨蛋的眼淚···暑假的校外教學」



バカの涙・・・夏休み課外授業



9



「相信!成績一定會提升」



信じろ!成績は必ず上がる



10



「友情或考試?最後的決定」



友情か受験か?最後の決断



最終話



「你們都已經不是笨蛋了!命運的放榜!」



お前らはもうバカじゃない!運命の合格発表!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12結束一份繁重的工作,頓時覺得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如果每個人是一本精采的生命故事,那麼這三年我也與這34本生命故事互動的歷程中學到很多,那份感覺是五味雜陳的,最近偶然在朋友的部落格中看到這篇文章與我在工作職場碰到的難題有關,感觸良深,所以轉載下來與大家分享囉!


 


管教的危機 作者:何琦瑜、李宜蓁 出處:親子天下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464&p=1&fp=1


父母怕孩子生氣,老師怕孩子嗆聲,媒體和網路把孩子養成需索無度、缺乏責任感的「被寵溺兒童症候群」..。研究顯示,「民主權威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正向社會人格及成就的孩子,零體罰時代,帶著「愛的管教」是新一代父母的基本知能...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挑戰,父母和教師如何排除管教上的種種阻礙,教養出好人格的下一代?


※一端是管教過當。


   小六女學生因為偷錢、逃家等偏差行為,被媽媽「懲罰」:剃了光頭去參加畢業典禮,引起全校師生譁然。讀小學二年級的男孩,半夜被爸爸趕出家門,原因是考試沒考滿分。媽媽告上法庭,判爸爸喪失監護權。經常輔導兒虐個案的家扶中心曾指出,管教失當的家長,往往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看到孩子發生問題火氣就來了,著急得「不知道該怎麼去愛?」


※另一端卻又是驕寵縱溺。


   一位國小老師反映,小學生遲到的情形愈來愈嚴重,而且每次小孩遲到,都是家長來道歉,還要幫孩子找藉口圓謊。她曾聽過一位「累犯」最離譜的藉口是:車子被鎖在車庫裡,沒辦法出門……。長年擔任業餘圍棋比賽評審、長青兒童棋院執行長單家平觀察,圍棋比賽時,許多家長故意降報棋力,甚至容忍小孩作弊,只為了怕小孩輸棋,影響孩子的「信心」。經常處理問題孩童的台大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高淑芬觀察指出,溺愛型的父母的確愈來愈多。許多家長只在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打人罵人,都說「沒關係啦,我打電話給老師處理就好了。」鬧到警察局的話,就說「好啦好啦,你們要多少錢,我很忙,等一下還有事……。」發生問題,只想到替孩子「擺平」,沒有想到要「教導」。


   這些看似極端的例子其實並不「獨特」,管教的危機,已經成為這個世代父母普遍的焦慮。二○○一年,美國《時代》雜誌以封面故事「權力的掙扎:究竟誰掌權?」報導溺愛世代父母造成的青少年問題。《時代》雜誌調查發現,八成民眾認為現今的孩子比十到十五年前受寵;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他們的孩子的確被「寵壞了」。


二○○五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瑪姬.瑪曼(Maggie Mamen)甚至出書定義「被寵溺兒童症候群」(The Pampered Child Syndrome)。書中指出,凡事以孩子為中心、有求必應的「寵父母」,已經造就了認為自己應該享有與成人平起平坐的權利,卻永遠沒準備好要接受義務與責任的下一代。瑪姬形容,寵父母願意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擔心拒絕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他們避免為孩子設界限,少談責任、道德與價值,深怕造成孩子的不快樂或壓力。


「被寵溺兒童」的共同特徵包含:


.他們已經有了所有的東西,仍需索無度,還要更多。


.他們相信,自己和成人有同樣的權利,但是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長大該有的責任。


.他們被高度保護與關愛,卻仍然不快樂、焦慮、憤怒。


.愈來愈多這樣的孩子,被診斷為情緒障礙、行為障礙,或是其他精神病學上的失調。


※時代的困難,父母的焦慮


    在台灣,「寵父母」或許還不能稱為社會的主流,但走訪學校和家庭,卻普遍感受到教育現場對「管教失能」的焦慮。在學校現場,二○○六年底零體罰入法,要求學校教師不得體罰,否則將觸犯刑法。等同宣告台灣自此進入一個新的「零體罰時代」。但不打不罵該如何管教?教師過往唯一仰賴的管教工具被撤走,新的輔導管教知能又尚未建立,加上媒體大肆報導管教失當的案例,造成輿論喧譁,面對日益多元複雜的學生問題,老師顯得動輒得咎,乾脆躲到安全的堡壘:放棄管教。「我現在只能盡力,不能用力,管不動就隨緣囉,」一位資深教師語帶諷喻,無奈的說。


   東新國中校長涂志宏表示,當前管教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和教師態度的不一致。涂志宏舉例,適當的處罰,讓孩子可以清楚知道界限,幫助孩子「不踩線」。但現在的問題是,家長和老師對於什麼是「適當的處罰」,認定不同。家長還會找民代來修理老師、介入教學。家長用「嗆聲」的方式對待學校、要求老師,就像買東西不喜歡可以退一樣,學生看在眼裡,也會依樣畫葫蘆的對待老師。


  根據《親子天下》網站的調查,家長認為管教小孩最大的困難,也在於共同教養者(父母、教師、公婆等)價值觀不一致,教養不同調。成人價值觀與管教態度的不一致,讓小孩有機會見縫插針,使得管教更為困難。「管學生不是管一個人,而是背後的一群人,包括家長和整個社會的價值,」板橋國中校長薛春光指出,當前管教的困境,不只是針對孩子,而是社會漸漸失去是與非的共識,「當孩子做錯了事,大家可不可以一起說『你做錯了』,而非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台北市教育大學幼教系主任幸曼玲舉例,幼稚園最重要的第一課就是管理自己的東西,學校日的時候,老師請小朋友自己收東西,經常有家長看孩子太慢,就忍不住幫小孩做。「孩子會欺負家長,因為他知道有些事在學校不能做,但是爸媽是可以欺負的。所以父母的不忍,其實會讓管教規則的建立更加困難,」幸曼玲提醒。


※家長的困境


    如果只是武斷的責備,說一切的錯都是父母未盡職責,恐怕並不公允。這一代的父母,生於權威時代,多數沒有在愛、尊重與傾聽的教養環境中長大,不想重蹈自己童年的痛苦,也渴望跟下一代建立更親密、平等的親子關係。因而愈來愈多家長,放棄用過往權威、體罰的方式管教小孩。他們比以往的父母更認真吸收教養知識,懂得同理孩子的需求。只不過,孩子畢竟不如教養書的案例上那樣容易「馴服」。「我也不想打他,但是他怎麼說就是不聽話,非得要我拿出家法才有效,到底該怎麼辦?」一位家有六歲小孩的職業婦女焦慮的說。今日的父母比以往更難為。近半數的雙薪家庭,代表著教養時間的困窘與精力的分散。父母疲累時,很難兼顧教養的創意與品質。


  中正大學心理系助教陳怡群舉例,有些經濟富裕的父母太忙,不願意在小孩身上付出時間。「常常父母帶了一個小惡魔來,希望我們幫他『修理好』,還他一個小天使,」陳怡群提醒,「其實管教是要花很多時間的。」大環境改變,家族與社區崩解,最常與孩子為伴的不是左鄰右舍或堂兄表姊,而是網路與電視。大量暴露的電視和媒體訊息,品質低落,價值觀混淆。洪蘭教授曾在文章中感嘆,小學生竟然沒有同理心的嘲笑交不出營養午餐費的同學。許多家長和老師在網站上回應,電視上充滿了任意罵人的談話性節目,與嘲諷失敗者的綜藝節目。而我們的孩子,就在這樣的電視價值中被「養大」。多次調查也顯示:「電視與媒體的不良示範」是當代父母和教師施行品格教育最大的阻礙。


  有兩個孩子的台大醫師高淑芬也呼應,現在的環境有太多「外力干擾」,包括媒體、網路、同儕團體等,父母失去以前完全獨大、可以掌控的局面。「以前的父母只要顧三餐就好,現在十八般武藝都要會。」高淑芬說。光是數算現代小孩會使用的科技,就讓父母頭疼:ipod、手機、電腦遊戲,網路交友……,孩子駕馭新科技的能力遠勝於父母。也因此,《時代》雜誌報導歸結,科技對父母與教師權威的削弱「貢獻良多」。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世代,可以有這麼多通道,接觸這麼多資訊,同時擁有傳遞分享的能力,與扭曲資訊的能力……,當十四歲的孩子能扭曲股市,十九歲的孩子能威脅音樂產業,這代表我們面對了一個巨大的、權力轉移的世代。」


  面對如此激烈的環境變化,這一世代的父母,卻多數在還未裝備齊全,或甚至是還沒有警覺的狀況下,就上了「戰場」,如同拿著木棍打一場核子戰爭。「說這個社會已經很懂得『疼』小孩,恐怕還有一段距離。」在兒虐事件頻傳的四月,接受採訪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觀察,家長的焦慮,其實顯現的是這個社會進步過程中的「掙扎軌跡」。「在愛與管教的過程中,父母心中沒有主張,他無法控制局面,而是『被控制』。過去的父母,只知道打罵小孩,因而很篤定;但現在的父母,知道不可以打罵小孩,但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馮喬蘭認為,所謂溺愛的來源,就是因為父母心中沒有定見,時而緊、時而鬆,讓孩子無法在其中了解或學到「道理」。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挑戰,所有關心孩子品格與價值觀發展的父母和教師,都需要重新學習新的態度,與新的方法。


※不能只有愛,沒有教導


  愛是一切關係的源頭,但僅僅有愛是不足夠的。只有愛而沒有教導,會讓孩子缺乏責任感與獨立性,產生被寵壞的下一代。《正向教養這樣教》一書作者約翰.葛瑞博士強調,給予孩子自由和權利的前提,是父母必須具有制衡的力量,以掌控孩子,並激發孩子的合作意願。「就像一個人想開快車,必須先確定煞車設備是否完善。若沒有規範孩子的行為技巧,就別給孩子過多的自由。」約翰.葛瑞說。但缺乏關懷與愛的嚴厲管教,也不會發生效果。沒有同理心的威嚇與指責,嚴厲的打罵教育、缺乏讚賞與正向的引導,在現今的環境下,只會造就更加反叛的孩子。


帶著愛的管教,是新一代父母與老師必須要有的「基本知能」。是品格教育的重要基石,幫助孩子得以從他律發展到自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主張。


※愛的管教,兩大迷思


  在進行愛的管教時,專家建議,父母必須先破除兩個重要的迷思:


迷思一: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


  許多現代父母都想不計代價的,成為孩子的朋友。他們擔心孩子生氣、不高興,破壞了親子之間的關係。教書有三十多年經驗的政大實小老師黃寶慧觀察,現在的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少,很怕把關係弄僵,怕孩子討厭他們,只想當「朋友」,不想當「父母」。例如小孩在學校做錯事或表現不好,家長會一直解釋原因。「同理」完孩子之後,卻沒有「改變」孩子的行為。「小孩犯錯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電話告訴家長。因為只要打過電話道歉或告知就沒事,不需要改變或處罰了。」黃寶慧說。在優先順序上,父母要學會「先做好父母,再做好朋友」。《培養二十一世紀父母》一書作者、教養專家黛柏拉.海芙勒(Debra W. Haffner)強調,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幫助他學習面對人生的挑戰和義務。能理解行為界限的孩子,能自我調節並尊重界限。


迷思二:孩子的表現,不是父母的成就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表現,當成是自己的成就。不論是成績、才藝、乖巧、禮貌……,孩子的成就,才是父母生命的意義。因此造就了親子間沉重的負擔,往往也讓管教更複雜、流於情緒化。


例如,年紀小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父母擔心面子掛不住,於是衍生更多怨懟和不必要的責備,反而讓管教失焦。


  高淑芬也觀察到,許多青少年都有同樣的心聲:「我考得好就是爸媽的兒子,考不好就不是。」


笛飛兒EQ教育機構就經常接受「高期待」的父母,帶來「高焦慮」的子女。曾有一個孩子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完美,但是因為數學總是粗心,「只」能考九十五分,被認真的媽媽憂心忡忡的帶來輔導。笛飛兒建議,父母設定目標時,不妨先問問孩子想要什麼、期待什麼,讓孩子能夠對自己有所期待,進而跟孩子討論若要達成此期待,得先做什麼樣的事?讓孩子的動力源於滿足自己,而非滿足父母。「與其給孩子終點,不如給孩子起點,讓孩子擁有前進的動機。」笛飛兒建議。


※愛的管教,三個前提


   專家同時也建議,愛的管教,從三個前提認識開始:


前提一:傳統價值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學習的歷程


    多元複雜的社會樣貌,常讓父母混淆,以為過往的價值再也不適用了。其實基本的價值觀,諸如誠實、同理心、正義感、謙遜虛心、禮貌尊重等,乃至於看似八股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些文化裡的「終極價值」並沒有、也不應該改變。道德、信仰與價值,仍然是引領一個孩子終其一生得以安身立命的「指導綱領」,值得父母殷殷叮囑,時刻看管。專研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師大教授李琪明強調,隨著時代改變的,不是價值本身,而是傳遞價值的歷程。


    過往威權時代的品格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導,就是毋庸置疑的對或錯,不必問為什麼,「反正照我說的做就對了」。 但是民主多元時代的品格與價值教育,不是要培養一個「乖順聽話」的孩子,而是在複雜的環境裡,仍有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即使沒有一個發號施令的「權威者」,仍有內在不被影響的價值主張。這需要透過多面向、多元開放的討論歷程、啟發同理心與感動,幫助他們建構出「自己的」價值框架,而不是拿東西直接套在他們身上。從小開始,孩子就可以和父母一起討論家裡的規範,參與制定學校的班級公約。「參與討論」讓孩子把「聽別人的」的無奈,轉變成「我覺得這樣很好」的積極。


前提二:讓孩子接受「責任」,而不只是「責備」


   孩子從小就可以開始學會做選擇,並且學會為自己選擇的後果「負責任」。很小的孩子就可以開始放手讓他做一些小小的決定和選擇,例如要吃蘋果還是橘子。最常見的是,孩子丟三落四,忘了帶課本上學,父母除了叮嚀提醒外,也要「放手」讓孩子遭遇粗心的「後果」。孩子行為表現不恰當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感受到挫折,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從小讓孩子學會做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刺激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培養「我能」的勝任感。例如,兄妹為了搶東西吵架爭執,與其叫他們「不要吵」或責備處罰,不如問他們「覺得應該怎麼處理」。另外,專家提醒,為了培養孩子的道德感和良心,孩子犯錯覺得不舒服時,不要試圖立刻消除他的罪惡感,因為罪惡感是學習判斷對與錯的基本。


前提三:孩子需要溫暖,同時也需要控制


   研究顯示,教養孩童的歷程中,同時需要父母的溫暖與控制。研究將父母的管教風格,依照溫暖與控制的程度分成四種類型:高度溫暖、高度控制的「民主權威型」,低度溫暖、高度控制的「權威型」,高度溫暖與低度控制的「縱容型」,以及低度溫暖、低度控制的「忽略型」。從四種類型的名稱,就可以一窺其優劣。研究也證實,高度溫暖、高度控制的民主權威型父母,對孩子的合理需求有合理回應,同時也會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對孩子有合理的要求。對於孩子的學校表現、家務參與、人際行為、品行發展等,都有清楚及明確的期待及規則。研究顯示,高度溫暖也高度控制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正向的學業成就、責任感,以及正向社會人際關係的孩子。愛的管教,簡單的四個字,卻有著極繁複的內涵。或許正如暢銷書作家、知名部落客蔡穎卿在她的書裡所寫:「相信『愛』不只是噓寒問暖,『愛』也不光是甜蜜的鼓勵和雙臂中的寵溺。『愛』有時還必須懷著擔憂,講兩三句別人不願意講的難聽話,但在『愛』裡,就是沒有疑慮。」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9.5.29~30原民印象的活動課程,我們來到了台東的內本鹿,這次的爬山,除了以往那種純粹與山林互動以外,又加入對原民部落歷史與生活方式的了解。以內本鹿部落為教室的學堂,有布農朋友Dahu的經驗分享,鰻魚的解釋,讓我更深入了解「山」和「人」所共同創造出來的價值~




*5/28搭晚上11點多莒光號夜火車,5/29的清晨來到台東鹿野~



*5/29上山前布農朋友Dahu先到菜園爬龍葵,為今晚的晚餐加菜囉,當然如果太high米酒喝太多,是可以解酒囉!


 



*Dahu開了輛載"貨"的車,載"人"(我們)前往內本鹿登山口囉!


 



*背起背包準備進入內本鹿小學堂~後面那台車就是載我們到登山口的貨車喔~


 



*進山前先爬上駁坎,拜訪布農祖先的家,ㄇ字型的建築物,布農族的祖先葬在此,庇祐著這片美麗山林與後代的子子孫孫~


 



*Dahu仰天,不知在和他的阿公(老祖先)講些什麼悄悄話滴~


 



*布農族部落的老家(遺址)~


 



 *烏龜配上腰刀,帥吧!這把刀充滿智慧,刀面有單面磨與雙面磨的形式,這幾把刀包辦了這兩天我們需要使用刀子的事情,舉凡:砍木頭,割繩子,切菜,切肉......等等,超好用的呢!


 



*沿途景致真"水"囉!令人心曠神怡呢~


 



*摘點山枇杷來解渴吧!嗯~真香!


 



*來搭今晚住宿的工寮吧!


 



*完工了!加個睡袋,今晚我們要與這片山林共眠,真是非常"野"的一晚,


還聽到各種動物的鳴聲,Dahu告訴我山羌的叫聲是怎樣分辨的呢~


 



*睡覺的地方搞定了,再來就是準備晚餐囉~大家努力準備各種食材,令人好期待的豐盛晚餐~


 



*當然要煮東西前,得先學會如何生火囉,用用這個天然的火種吧!二葉松~


 



*仔細瞧~二葉松火種真的好用喔~


 



*加油囉!豐盛的晚餐,即將上桌囉!我努力炒~炒~炒,口水都快留下來囉!


*當然最香的還是這個烤五花肉,加個鹽巴醃製的豬肉居然這麼好吃,當然啦最重要是烤肉的技術,要掌握好火侯,才能吃到又Q又嫩的烤肉香! 呵~我愛上癮的啦!那個令人懷念的烤豬肉......讚!


 



*5/30   起床囉!昨晚睡得好嗎?好啊~只是半夜要起來尿尿真的好恐佈喔~不要想太多,自己嚇自己!不過鰻魚真給那三個半夜上山打獵的布農族朋友嚇到耶!


 



*早餐時刻 ,別在打瞌睡囉!吃飽點,還要走段驚險的懸崖峭壁去鹿野溪游泳囉!(是去洗澡吧)




*前往鹿野溪沿途景致,好美喔~



 



*沿著先人所開鑿懸崖峭壁的古道,前往鹿野溪洗澡囉!


 



*小心翼翼沿著古道健行,映入眼簾是壯麗的溪谷景致~


 



*內本鹿古道也是蘇鐵的重要保護區喔!右下角的鰻魚從事生態調查工作,前幾天還很幸運看到台灣黑熊的蹤影呢~


 



*是黑熊的便便嗎?怎麼可能?是山羊曬乾的便便啦!鰻魚沿途都挖便便來研究喔有時拿起來聞呢沿途看到兩坨食蟹獴的便便,原來了解動物的排遺這麼重要!可以發現動物的蹤跡囉!


 




 

*哈哈!脫下鞋快到溪底去泡澡吧!這雙鞋陪我走過尼泊爾ABC基地營喔!


 


        準備回家囉,沿著相同路線依依不捨的走回登山口,已經下午250分囉,Dahu還載我們一行人沿途飆車趕火車~媽呀!真是嚇死我囉!我只好死抓著車子不放!不然會被甩出去山腳下滴!幸好我們及時趕上,順利搭上pm3:40的自強號回台北的窩!這趟內本鹿原民印象的課,讓我經驗了很多~很多~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5.29~30原民印象的活動課程,我們來到了台東的內本鹿,以下摘錄有關內本鹿的歷史故事~



*陡峭的內本鹿古道~


(一)重返內本鹿部落


    內本鹿---布農語稱Laipunuk,是指這塊區域原本屬於魯凱族之意。它牽繫了一段布農族可歌可泣的族群遷徙血淚史,遠在延平鄉 一百公里 山頭外,一千零二十五尺高山上,在布農族尚未進入此區域前,這塊土地有南鄒族、西魯凱(今高雄茂林)、東魯凱(今台東大南)、卑南族及少部分排灣族活動,約在距今一百五十年至三百年前,布農族從南投沿著中央山脈,經花蓮munlavan一帶,越過今海端鄉向南遷移到內本鹿區域,經過出草、爭戰、交易、婚姻及議和等民族關係後,整個內本鹿區域漸漸以布農族為中心。


    內本鹿位於今台東與高雄、屏東交界處,按行政區域主要包括今延平鄉及海端鄉南境,布農族在此區域建立了不少聚落,由東向西有mamahavmasuvanuhalimudunhalipusunmasudadatansikikaidaptanbacingultakivahlastakisayankailisahantukiuwamadaipulanasahi……等聚落。


    一九二九年,日本政府出版的台灣地圖,唯一空白的一塊就是內本鹿區域,也就是說一直到一九二九年的時候,現代國家力量還沒有進入這塊區域,內本鹿可以說是台灣最後一塊被國家用政權管理的地方,而內本鹿布農族是最後被征服的民族。這樣一個地方,被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所長黃應貴稱做「台灣歷史的窗口」,是了解台灣過去與未來重要的窗口。


    日本政府為方便管理、監控布農族,開闢了一條內本鹿越嶺道,沿途並設日警駐在所,駐在所由東到西計有umizi(紅葉)、siusui(清水)、kaili(楓)、kakaiyu(嘉嘉代)、tavilin(桃林)、橘、kudubuki/pisbadan(壽)、tukiuwa(常盤)、asahi(朝日)、sakakivan(出雲)……等。


    日本國家力量進入內本鹿之後,開始有計畫地將布農族移出內本鹿,在半威脅半利誘的情況下,布農族開始有部分家族離開內本鹿。一直到一九四一年,內本鹿Haisul事件爆發後,日本政府才真正大規模的強迫內本鹿布農族集體移住,最後形成現今的台東縣延平鄉分布。延平鄉共有五個村,分別是桃源村(pasikau)、紅葉村(vagangan)、永康村(sungunsun)、武陵村(bukzavu)及鸞山村(sazasa)。


    為了紀錄、還原內本鹿布農族的生活,布農文教基金會透過製作部落地圖的方式,紀錄內本鹿各部落的分布領域、家族、獵場、民族關係、傳統土地利用、生態知識、歷史事件等,不僅要凝聚延平鄉布農族的民族情感、喚醒民族意識,更要建立完整的布農族歷史。


原文載自:http://teashop.taiwantp.net/cgi/bbs.pl?board_id=6&type=show_post&post=39


(二)內本鹿事件:一九四一年的遷村故事,已成為傳奇。
    
【內本鹿事件】的故事發掘,起源布農文教基金會推動內本鹿計畫,帶領老人回舊部落調查文史,這段部落地圖的踏勘運動,引發族人注目與關切,成為台灣近年部落地圖運動中新興的傳奇故事,連電視台也熱絡地趕往山區拍攝地圖故事。


    一八九五年日本領台後,推動十五年理番計畫,目的在略取台灣山脈的森林資源,北泰雅南布農是日本最難克服統治的地區,霧社地區在一九二年間已經成為日本理番的模範村,不過,一九三爆發霧社事件,莫那魯道等六社反抗殺死一百多名日本官警與民眾,震驚總督府與日本國會,重新檢討理番政策。
    
台東縣內本鹿地區遲至一九四年間,布農人仍不願意屈服遷村到低海拔地區,內本鹿成為日本理番地圖最後一片空白的統區。內本鹿事件是發生一九四一年的遷村故事,一九三二年布農抗日英雄Lamtaxinxin被捕後,日本逐步將內本鹿布農人遷村,不過仍有些部落抗拒不願遷往山下。內本鹿事件的故事主角Haisul帶領Takisvilainan家族遷村到巒山上野,Haisul兩個孩子死於流行疾病,認為遷村遭受惡靈的懲罰,於是決定遷回內本鹿山上部落。
    Haisul
帶領族人攻擊清水駐在所,切斷吊橋通路繼續往山上逃離,沿途攻擊日本駐在所。日本人徵調阿美族、卑南族青年隊,還有當地布農族頭目與壯丁開始圍捕Haisul等。最後日本人請Pasikau頭目Vilain說服出面,日本人並未立即處決Haisul,但是傳聞半年後他們家人在關山警察局留下最後一張家族照後,結束了他們漫長遷村抗爭的生命故事。
◆Haisul
:他的形跡是英雄?還是罪人?
日本人將Haisul事件命名為「內本鹿事件」,事件後將仍留在內本鹿的布農人全部遷村下山,燒掉布農人的房子,Haisul在不同部落的布農人中變成爭議性人物,他的形跡是英雄?還是罪人?事件後被強迫遷村者怪罪Haisul的莽撞,引來日本人更強硬的壓迫,傳聞最後遷村的行列是布農族遷徙最壯觀的場面,也是最傷痛的記憶,被迫永離世居的家園。六十年後,這段傷痛仍殘存在年近六、七十歲老人的記憶中,成為內本鹿地圖中最沈重的故事。


原文載自: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2267新台灣新聞週刊第356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5/29-30台東內本鹿原民印象~活動流程


內本小學Walking & Working with Tribe


開課囉~透過兩天的活動,讓大家認識布農族的山上生活以及內本鹿小學裡的人事物。我們將造訪昔日內本鹿古道東段,體驗前人鑿壁開路之艱辛,並且見證內本鹿事件當中的斷橋遺址,以及在此處的舊部落「Mamahav」。透過部落朋友重回舊部落的故事分享,做為一把鑰匙,開啟內本鹿的大門!


◎活動目標:


1.在自然學校當中學習、體驗、分享、回饋


2.透過深層體驗的方式學習原住民在山上的生活方式


3.透過部落朋友的帶領了解內本鹿的文化歷史


◎活動時間:2009/5/29-30(共2 天)


◎集散時間:鹿野車站上午七點集合;次日下午三點半於鹿野車站結束


◎活動流程概述:活動、課程大綱、備註


第一天 鹿野車站桃源村-登山口-進入Mamahav 領域,0700 請自行到鹿野


車站門口集合,夜宿『自己搭工寮』。


第二天 內本鹿古道尋幽鹿野溪泡水(輕裝來回)踏上歸途


1.布農族山上生活


2.重返內本鹿故事


3.山上生活技能教育


4.內本鹿舊遺址導覽


5.小組作業呈現&分享與回饋,於溪底午餐,若想下水請準備備用衣物。


*行程會適時調整,但絕不刪減。


◎必備裝備說明:


在一個安全無虞的狀況之下,請學員衡量自己的個人裝備,本次活動僅列出幾項必備裝備,其餘一般裝備請衡量自己在本次活動想要體驗的程度而定,因此不加以限制,但務請「思考」個人裝備(有問題請洽小檣學長)!


◎項目明:


1.背包 完個人裝備後仍有空間背負公裝與公,形式拘(普通登山背包、麻袋、竹編簍......等)。


2.刀 請攜帶一把在山上可以工作的山刀(舉凡取材升火菜肉皆可用上的刀)。


3.吃用具容器以可以放在火上加熱材質為主。


4.雨鞋或登山鞋本次線為中級山區,土較為濕軟且會經過崩塌段,建議雨鞋尤佳。


5.頭燈 出門前檢查是否夠,記得攜帶備用電池。


6.打火機。


7.雨衣 截式雨衣,小飛俠會踩腳容跌倒


◎一般攜帶裝備參考:


睡袋、睡墊、行動糧、盥洗用具(請考量對環境友善的清潔用品)、個人特殊藥品與生理用品、禦寒衣物、備用衣服(一套即可)、帽子、工作手套、毛襪和排汗襪、排汗杉、快乾運動褲、健保卡、個人藥品。


◎行程前的閱讀:


內本鹿小學的討論區http://mtschool.org/forums/10.aspx


內本鹿小學pasnanavan 的故事


http://www.wretch.cc/blog/fishliu&category_id=11122193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5/17自然行腳的活動課程,我們來到了東北角的龍洞。


今日之”~沉醉在爬岩與抱岩時的快樂


龍洞因它擁有高聳的海蝕崖成為台灣攀岩運動的大本營。這幾年更持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天然攀岩場地。




*大夥兒沉醉在爬岩時的快樂~
地名由來~
  
「龍洞」地名的由來,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從地形的角度來看,整個龍洞海岸地形如龍形般捲曲盤繞,似乎如同一隻龍盤在灣旁,因此命名為「龍洞」;二、是從原住民的音譯而來,凱達格蘭語之音譯(意思是「猴子」),主要是因為龍洞的海邊有一座山,樣貌跟猴子相似而得名;三、是一種傳說,此地以龍蝦聞名,長老的龍蝦具有靈性,並且都群居在灣內,故而我們稱這個地方為「龍洞」。


地質型態~


    龍洞一帶的岩石屬於堅硬的四稜砂岩,不但有著幾乎垂直的海岸峭壁,部分的砂岩質地較軟,在經過百萬年的風化之後,也形成了如豆腐岩、蜂巢岩、或者蕈狀岩等等的奇岩怪石。這些岩石不但是大自然的創作,風蝕形成的岩石溝縫,也成為了最適合的攀岩場地。






*龍洞的各種地質型態~



 


今日之”~神奇的民俗療法


今天嚐試了兩種名俗療法-「灑尿」與「順氣」都很神奇~


有很多次在海裡游泳與浮潛的經驗,今天最特別是頭一回被水母蜇到,那剎那的感覺很像是被電到,刺刺的感覺,我趕緊遊回岸邊,老鷹老師說去灑把尿,用尿液可減緩疼痛,但我真尿不出來啊,眼見著自己的手越來越腫,又沒人帶藥,好吧!勉為其難用小檣的尿吧!後來等車與回家坐車的路上,秀玲幫我用「順氣」法,將我身上刺痛的氣排出,真的很神奇,她幫我「順氣」拍打時,手指間有股流動灼熱感,這是我第一次有感受到「氣」的存在。晚上回到家我的手就漸漸消腫也不痛了,真不知是「尿療法」有用,還是因為「順氣法」的關係,總之都很神奇!




*最神奇的民俗療法"尿療法"緩解水母蜇到的疼痛~


 


今日之”~符合「自然行腳」精神的老鷹老師


在基隆車站第一眼看到老鷹老師他打著赤腳,爾後一路上從坐公車、爬岩(某些路段還長滿了林投呢!)、浮潛、逛基隆夜市等….他始終是最符合「自然行腳」的精神,在等候公車回基隆車站,我忍不住心中好奇問了老師,才了 解到 老師自然行腳的時間有五六年之久,起因是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朋友的建議,才開始嘗試「自然行腳」,後來漸漸身體各種毛病也沒了他覺得「自然行腳」對身體健康有無限的好處,現在連出國玩也是如此呢!




*最符合「自然行腳」精神的老鷹老師~


自然行腳,看見自己~
爬岩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就是過程可以看見自己克服哪些挑戰,如何調整不正確的姿勢,如:習慣用膝蓋著地等;哪些難關自己過不了,如:老鷹老 師所謂 博士班的那段難以克服懼高的心理恐懼的岩壁;而每當完成每一個階段的難關,回頭眺望那些曾經攀爬的岩石會很有成就感,爬到了一定的高度,更能用不同的視野角度俯瞰不同的海景;不僅用「視覺」看石頭,還有沉醉在用「觸覺」抱石頭的快樂;對我最大的挑戰是被水母蜇到時,為了減緩疼痛,如何克服心中障礙,接受用別人的尿來緩解疼痛等~




*爬岩累了,來點清涼的浮潛吧~



*除了浮潛,當然可以來一個更刺激的深潛囉~



*自然行腳,除了看見自己,也看見了近幾年來饕客與潛客,帶來大量的人造垃圾,造成海生動植物大量減少,在環境議題上值得我們去思考。


旅遊資訊~
開車:


1.從國道1號中山高下八堵交流道,接「台2丁」線(瑞八公路)經瑞芳至瑞濱後,轉入「台2」線,過「鼻頭隧道」後不久,靠海側可看到「和美國小」的指標,沿著指標轉往海邊方向行駛,可抵達和美國小。車停在國小外側的停車場,步行往海岸前進,途中會經過「龍洞灣岬步道」的指標;略過步道指標繼續步行前進,跨越遍布的岩石,可抵達海岸盡頭的攀岩場。


2.從台2線繼續往宜蘭方向前進,過「龍洞隧道」後,東邊可見到龍洞灣岬步道另一端的指標;沿著台2線前行至91.2公里 處,即為龍洞南口海洋公園。


搭車:


1.可搭乘國光客運(02)2558-3060往宜蘭或羅東方向的班車,在和美站下可前往攀岩場及龍洞灣岬步道,在龍洞南口海洋公園站下可抵海洋公園。


2.亦可搭乘火車或客運抵達基隆後,轉搭往福隆方向的基隆客運,在和美龍洞南口海洋公園站下。


◎龍洞南口海洋公園地址:台北縣貢寮鄉和美村和美街48,電話:(02)2490-3711,目前園區開放時間:08:00~17:00,門票:夏季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海域開放前淡季優待票50元。90分鐘海洋獨木舟或浮潛課程每人600元。




*夾縫中生存的野百合~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5.17.東北角龍洞自然行腳(一)~活動流程


一、活動內容:徒手爬岩、浮潛、跳水、淨灘


二、參與人員:生態登山學校1138


三、活動流程:


依路線前進,每階段配合學程出不同題目。


幼稚園:有幾種石頭?  2人一組分享


小學1-3年級:除石頭,還有什麼?  換人2人一組分享。


小學4-6年級:這段石頭與前面的有何不同?換人2人一組分享。


國中:觸摸、感覺巨石。


再教爬岩基本須知:三點不動一點動;五點不能用(膝、肘、下巴);個人爬岩   下方兩人保護


高中:一路翻越三層關卡。


休息午餐


大學:爬一段2.5公尺 垂直璧、鑽兩個洞。


研究所:兩段斜璧。


浮潛看珊瑚、跳水


博士班自由攀爬。


回程3人一組撿垃圾、分享垃圾總類、分享今日之最、今日之醉。


 


(加碼演出~)


基隆夜市吃晚餐。


 


垃圾&分享今日之
























     垃圾統計



     今日之



     今日之



保麗龍41、塑膠類40


寶特瓶9、鞋4、漁具4


塑膠桶1、塑膠瓶1、菸盒1、打火機1、繩子1


斗笠1、木炭1



最緊張-第一次浮潛


最勇於嘗試-浮潛


最美麗-海底世界


最同心協力-合作爬岩


最美麗的午後



浮潛下水那一刻


美麗壯觀的石頭


北海岸的美


 



保麗龍12、寶特瓶5、塑膠3、包裝紙2、鞋子2、鋁箔包1、漁具1、鞋墊1、衣架1



最神奇民俗療法-水母蜇到用尿減緩疼痛


最難忘經驗-水母打蜇到


最隨性下水


最全員到齊



跳水


大螃蟹


海蔘吐白沫


 



保麗龍10、塑膠袋4、塑膠片3、塑膠夾1、魚具3、寶特瓶2、鋁箔包1、瓶蓋1、繩子1



最鹹-海水


最難-研究所段


最好笑-灑尿


最痛-林投割到



海底世界


奇岩怪石


跳水



寶特瓶25、塑膠2、便當盒2、啤酒罐2、鐵罐2、香煙盒1



喝最多海水


撿最多寶特瓶


爬最多石頭



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河豚


沉醉在抱岩時得快樂


撿垃圾時的快樂及陶醉



 ~以上紀錄感恩老鷹老師提供~


 


◎認識猛禽:今天在東北角的晴朗天空,看到黑鳶出現在空中盤旋三回合覓食,原來它的尾巴是於魚尾狀耶,突然想到那個在尼泊爾安納普納山健行時,一直伴隨我們的魚尾峰呢!



*2009.2      尼泊爾  魚尾峰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