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olden circle-Gullfoss


    2009夏北歐之旅,遊歷了五個國家-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其中我最愛的是冰島,廣闊的土地,稀少的人口,耀入眼簾的是無垠的天空,無暇的雲朵,野性原始而靜謐的大自然,可愛的動物也不少-冰島馬、羊咩咩、乳牛、buffin……,「冰與火的國度」這份天真無邪的美令人忘卻煩憂!


    46days的北歐之旅遊記,則由我最愛的「冰與火的國度-冰島」出發囉!


 



*The Golden circle-Geysir(間歇泉)


◎【冰島小檔案】


    位處於大西洋中洋脊上,北接北極圈的冰島,具有眾多火山與廣大冰原的特殊地形。冰島人化惡境為資源,亟力發展地熱與水力發電。創造出優異的生產力。






































位置



最北端靠近北極圈,位於挪威和格陵蘭之間;西隔丹麥海峽與格陵蘭島相望,東臨挪威海,北面格陵蘭海,南界大西洋;屬北歐國家



面積



103,125平方公里



天候



屬亞北極海洋性氣候,受赤道附近墨西哥暖流與東格陵蘭極地海流的影響;年平均氣溫為4°C



地形



超過20座活火山,22%土地被冰河與火山火成岩覆蓋,70%土地不適合居住



人口



30



首都



雷克雅維克



種族



挪威人與愛爾蘭特後裔占94%,其餘6%為外來移民



語言



沿用古維京人的冰島語、英語



宗教



基督教路德會



平均壽命



78.9歲、女82.8



國內人均生產毛額



38,100美元



 


冰與火的焠鍊~


原文載自: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112/iceland.htm  


北極圈以南全歐最大冰川瓦特納冰原與冰山,


冰島孤絕冷僻的外貌下,是熱情如火的性子,


冰島絕大部分的土地不適合居住,但桀驁難馴的大自然,


歷經善用與轉化後詛咒的大地轉瞬成祝福的來源


 


撰文/童貴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位置而言,冰島很邊陲,向北極圈趨近,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k)是全世界最北端的大城。將近台灣三倍大的面積,就人口而言,只有三十萬人左右,還不及台北縣中和市的人口。
就地質而言,全國有一百多座火山,活火山超過二十座,百分之二十二的土地被冰河與火山火成岩覆蓋,百分之七十的土地不適合居住。就年齡而言,如果地球的「時間歲數」化約成二十四小時,那麼,冰島大概相當於最後五分鐘。


就歷史而言,稱不上悠久,公元九世紀被愛爾蘭修士和第一個維京人發現以前,它是全世界最後一個無人居住的島國。就天候而言,呈極端北極氣候,夏日極晝、冬季極夜;就天災而言,地震與冰雪肆虐頻仍,外加地底下蠢蠢欲動的活火山平均每五年爆發一次,偶爾的小噴火乃屬「觀賞用」,不足為奇,其中兩度最嚴重的火山爆發時,緊急疏散的居民幾達全國三分之一人口。


就連名字,也孤絕冷僻得讓人聞而生畏,無端引來一陣寒意。

然而,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稍不小心就會忘了把它標示在地圖上的地方,二○○六年卻以國內人均生產毛額(GDP-per capita)三萬八千一百美元的高生產力,名列世界前茅。在一項針對三十個歐洲國家進行環境、自身與壽命評估的調查中,冰島榮登榜首;二○○六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的「最適合居住國家」調查,冰島屈於挪威,排名全球第二。去年,英國萊斯特(Leicester)大學研究員懷特(Adrian White),以其研究調查繪製了《世界快樂地圖》,
在健康、財富、教育滿意度的指標上,冰島躋身全球第四名最幸福國家。



其他,諸如零文盲、超低失業率與犯罪率、全球第一座交通工具加氫站、第一座靠地熱發電的城市、全世界平均每人購買圖書雜誌數量第一、擁有全世界第一位直接民選女總統、全世界第一個議會……等等彪炳功績,洋洋灑灑可以寫下一整頁。顯赫紀錄的背後,是日積月累的真功夫,絕非浪得虛名。

一九七至八年代,當台灣經濟起飛、中小企業勇猛衝刺之際,冰島還只是個默默無聞、懸掛在北大西洋頂端的孤寂島國,不喧譁、不表現,看在泱泱大國如老美和當時的蘇聯老大哥眼中,曾經一度,冰島的存在可有可無。

然而,隨著冷戰時期開始,美、蘇終於發覺了這個向來安分守己的冰島,戰略位置不可小覷,開始頻頻示好。「還不致於坐享漁翁之利,但對於自己手中的籌碼,冰島清楚得很。」從德國來的博士生薩賓娜對冰島局勢相當了解,近兩年暑假都到冰島來進行論文研究。於是,當一九八六年雷根與戈巴契夫相約冰島,進行高峰會談時,冰島頓時有些受寵若驚,戰戰兢兢之餘,既喜也憂。

當大批客人隨著當時的美、蘇兩國領袖抵達時,冰島這才驚覺自己不但警力不足,各項軟硬體的公共設施恐怕也不堪應付大批忽然湧入的國際媒體,政府只好拜託全民暫停使用部分公共設施,讓出路權。當家主人如履薄冰,全體百姓更是手足無措地配合演出。

「我們畢竟是生性內向的小島國,遇到這種大排場,難免捉襟見肘。」今年五十歲的教師克麗絲想起當時的場面,仍記憶猶新。但如果警力不足意味著:「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員警」,或許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我想起在首都雷克雅維克出入多日,想要刻意找機會和員警聊一聊,卻無論如何不見半個員警身影。


宿舍主人把鑰匙交給我們時,不忘提醒:「我平時外出不會鎖門,你們可以到我房裡拿需要的東西。」從丹麥來進行學術交流的彼禮雅打趣說,冰島人口少,沒人會犯罪,搞不好受害者就是自家親戚!

當各國紛紛擴充武力身價、把大筆國防開銷視為天經地義的國家預算時,
相對之下,向來堅持「沒有軍隊」的冰島,簡直不食人間煙火到極點,如此荒唐又天真的治國之道,恐怕沒有多少國家敢倣效。

冰島沒有軍隊,因為從來不需要軍隊。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歐亞大陸紛紛陷入看似無止盡的鏖戰之際,各方硝煙滾滾,生靈塗炭,而遠在天邊的冰島,毫髮無損,靜享邊陲的自由與美好。雖然如此,但冰島所要面對的宣戰對象,恐怕與詭譎多變的國際現勢與險惡不相上下——在這片被喻為「不友善的土地」上,與大自然長期抗戰。

情緒化的土地


進入初秋的冰島,乍暖還寒,陰雨綿綿,氣溫搖擺於攝氏八度與兩度之間。走在首都雷克雅維克的巷弄上,每一棟房子、每一扇門戶,都有自己的個性,無論大紅大藍或深橘深綠,不管是修飾雅致或素顏真面,都自信滿滿、意氣風發。


 


夏季時每天連續日照將近二十小時的太陽,此時已略顯倦意,清晨五點露出微光,晚上將近九點「就」打烊收工,但更多時候是猶抱雲朵半遮面,害得靠光線工作的攝影同仁叫苦連天,過了好幾天追逐太陽、躲避陣雨的日子。

六十歲的傅繞娜,住在著名景點哈爾格林姆斯大教堂(Hallgrmskirkja)附近,趁著週日上午大放晴,帶著兩位孫子到教堂周邊廣場曬太陽。我們聊起了近日來
反覆無常的天氣,她意味深長地說,善變,才是冰島不變的真實面貌。這讓我想起當今冰島國寶級歌手碧玉(Bjrk)曾說的一句話,「這是一片充滿情緒化的大地。」

關於冰島的身世,地質學家相信,冰島是起源於大約兩千萬年前一場驚天動地的海底火山爆發。該處位於大西洋中洋脊(Mid-Atlantic Ridge,大西洋中央的海底山脊),當時受歐亞板塊與北美洲板塊的左右拉扯,猶如被兩大板塊撕開一樣,高熱的岩漿從地殼垂直裂縫中湧出,形成海底火山爆發,再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便逐漸累積凝結形成了現在的島嶼。

組成冰島的岩石,幾乎全是火山岩,其中以呈黑色的玄武岩分布最廣。這些爆發過的火山岩,和月球表面的地形最相似,因此,當第一位太空人阿姆斯壯在出發前往月球前,冰島成為他練習與適應月球步行的最佳場地。


冰島地質學家西格德.湯瑞生(Sigurdur Thorarinsson)曾說:「這裡是探索許多罕見景觀和科學知識的開始,不過,也可能是一切的結束。」

科學家總難免小心謹慎,亦憂亦喜,但在科幻世界的眼光中,冰島無疑是最容易動人遐思的場域。早在一八六四年,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Jules Verne)即以冰島為主要背景,完成經典之作《地心歷險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內容提及礦物學教授和其侄兒,領悟了十六世紀冰島冶金術士地心之行的簡要紀錄之後,前往冰島,直奔「火山地心入口」,開展一趟驚險無比的地心之旅。


 


科學、科幻與真實

在要求精確的科學,以及想像馳騁的科幻之間,冰島總有辦法讓兩者都跌破眼鏡。每五年至少一次或大或小的火山爆發、土地不斷地「長出來」,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一個活生生的島嶼忽然在數月之內,眾目睽睽之下,倏忽從海底「冒出來」,這樣不斷再創造的奇觀,恐怕只有冰島有這樣的本事。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清晨,冰島西南方外海的海底,像只燒開的水壺,沸騰滾燙,熔岩從「水壺」裡汩汩湧出,十八個月後,一座面積大約一百個足球場大小的新島嶼,於焉誕生。四年後,彷彿歷經創世紀的脫胎換骨,原本光禿禿、黑糊糊的荒島,開始有了生命氣息,植物、飛鳥、浮游生物……,紛紛落腳繁殖。現在,這座以冰島神話中的火神來命名的敘爾特塞(Surtsey)島,成了世界各國科學家進駐與觀察的地方。

在青年旅舍裡,來自世界各國的背包遊客總結上山下海的經驗,一致認定,
冰島的自然景觀「野性而原始到令人瞠目結舌」。翻開冰島為標準旅遊團所量身訂製的行程,往往是一天之內就能看遍「世間冷暖」——火山口、間歇泉、蒸汽口、溫泉湖、峽谷外加大瀑布、冰河、冰帽、柱狀懸崖與熔岩沙漠……。令人忍不住臆測,或許上帝在進行曠世之作的中途,忽然想起了什麼,故意暫停;直等哪年哪日,靈感驟然又起時,再繼續祂未竟的創作,好讓後人對開天闢地的「正在進行式」,多一番了然和警惕?

但如果黑岩硫磺也是地獄的土壤成分,想來地獄也有一番駭人的勝景吧?所幸,這地獄的入口、嚴酷的天候、善變的地質,以及動不動就把大自然翻兩番的地界,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把第一批前來定居的祖先嚇跑。

九世紀下半葉時,當維京酋長哈拉爾一世(Harald I)進行武力統一挪威時,許多北方的部落酋長聯合抵抗,迨反對失敗後,一些酋長為躲避統一大軍入侵,向西逃至隔著挪威海的蠻荒島嶼;當時,大島上杳無人煙,只有離島住著從愛爾蘭來的修士。公元八七四年,避難的酋長與潛修的隱士,於是成了這座新島的主人。

公元九八五年,斯堪地納維亞(Scandinavian)半島的維京人開始進駐。說起維京人,一般人想起的,恐怕不是聯結童年記憶的《北海小英雄》動畫,而是粗野獷悍的海盜形象。
但根據二○○○年五月《時代》雜誌的報導,不僅肯定了維京人發現美洲大陸的歷史事實,並以〈不可思議的維京人〉為題,比較中肯地指出,事實上,維京人在政治民主與經濟成就上,已編織了一張龐大,且從北歐一直伸展到中東的貿易網路;此外,他們更是鍛造、航海、冶煉的大師,很早的時候,就已懂得用銀子和金子製作最時髦的首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