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辛貝神廟(阿拉伯文是أبوسمبل,)位於埃及南部努比亞(Nubia),納賽湖(Lake Nasser)的西岸,亞斯文西南方約230公里(巴士經西沙漠約行280公里),遺跡距鄰國蘇丹邊界只有40餘公里,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埃及的「從阿布辛貝至費萊之努比亞文化紀念物」(Nubian Monuments from Abu Simbel to Philae)列為世界遺產。




◎王者之殿的建造(Construction











時間



事件



BC1244至


BC1224


(歷時20年)



拉美西斯神殿(Temple of Ramesses)是拉美西斯二世(RamsesII)在尼羅河西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大神殿,獻給鍾愛的太陽神(Amun)。


拉美西斯統治期間(BC1279年BC1213年),他對龐大土木工程的熱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跡,許多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築也被刻上了他的名字。他在阿比多斯拉美西姆新建許多廟宇;為卡納克神廟盧克索神廟增添新結構;宏偉著稱的阿布辛貝神廟BC1244~


BC1224)是唯一位於埃及南部努比亞(Nubia)。


建造的目的:

因此處是與Nubia交界之地,努比亞不僅是與埃及緊鄰,更是埃及與中非、南非交易的門戶,古努比亞人沿尼羅河前往埃及進貢,或埃及軍隊前往努比亞徵稅時,船隊均會行經此處,因此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以四座雄偉的自我雕像,冷笑的看著他們,向努比亞宣示國威,同時也提振埃及船隊的士氣之意!


歷史學家認為阿布辛貝神殿的設計是拉美西斯二世為了展現自我(ego)與自豪(pride)。




◎沉沙內,再現偉大的王者之殿(Rediscovery


阿布辛貝”Abu Simbel”一詞,其實是以當地一個小男孩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偉大壯觀建築物,因當年小男孩看到神廟附近不時在流沙,他指引來訪的探險家們,前往埋在沙堆下的神廟去探險,終於讓這座世上無可取代的王者之殿再現世人眼前!


 
































時間



事件



6th century BC



隨著時間流逝,寺廟陷入荒廢,最後被沙土覆蓋。早在公元前6世紀,沙土已經覆蓋到神像膝蓋,之後了不起的建築漸漸被遺忘,只在當地民間流傳



1813



瑞士探險家布爾克哈特(JL Burckhardt)對這個夢幻的神殿產生了興趣,前往努比亞探險,雖然他只看見一個完整的頭像露出,旁邊的頭像毀於地震,其餘兩座頭像當時都埋在沙堆裡,但他仍為之驚嘆不已!另外他發現了納法塔莉(Nefertari)小神殿,他疑惑為何之前沒聽說有兩個神殿存在?



1813之後


 



法國領事德羅韋蒂(Bernadino Drovetti)率先開挖!因村人不聽使喚,開挖失敗!



瑞士探險家Burckhardt將消息告訴義大利的探險家貝爾佐尼(Giovanni Belzoni),他也跑去挖看看



1817



貝爾佐尼第一次失敗後,他重新挑戰開挖,終於在1817年時,從沙岩上找到入口進入神殿,同時他也攜帶了很多輕便容易拿且有價值的寶物。


很快的神殿的入口又被沙子給淹沒。



1838



瑞士探險家Burckhardt25年後,大衛羅勃茲(David Roberbs)再次造訪神廟,並於畫下當時埋在沉沙中所見的神殿情況。



1869



法國探險家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從正面將沙子除去,但不久入口又被沙埋了起來



1871



女性的言情小說家,艾美莉亞、愛華特(Amelia B. Edwards),迷上埃及之後成立調查基金會,將神像腳部份的沙子除去,但是北邊的神像仍在沙中



1909



馬斯佩羅(Gaston Maspero)終於將所有的沙子都清乾淨了,但好景不常



1838大衛羅勃茲(David Roberbs)繪埋在沉沙內的王者之殿!(圖片來源:Google)



UNESCO之不可思議的拯救神廟行動























時間



事件



1959



亞斯文高壩的興建,導致尼羅河水位的上升,神廟面臨被納賽湖(Lake Nasser)水庫淹沒的威脅。這一消息令世界輿論為之震驚,開始國際捐款活動,以拯救努比亞歷史古蹟。



1959之後



各國專家紛紛提出各種拯救神廟的方案,其中William MacQuitty提出的方案是在神殿的周圍建立一個明確的淡水水壩將神廟圍住,水壩裡的水位的位置與納賽湖保持同樣的高度,同時設水下的觀察室,提供遊客參觀。(呵~這個與杜拜想興建海裡的hotel構想還真像阿!)



1962



建築師Jane DrewMaxwell Fry土木工程師Ove Arup認為提高寺廟位置的構思精巧,但卻忽視了神廟可能被沙漠的砂岩風所侵蝕,因此拯救計畫被否絕。



1963


6/10~6/12



埃及政府最終採用的方案是:將整體岩廟全部挖掘出來,把它拆卸分割成幾大塊,最後在一個更高的點重新組合。



1964~1968



聯合國教科文的組織(UNESCO)協助下,展開了一項不可思議且史無前例拯救計畫,一個跨國團隊結合埃及、義大利、瑞典、德國及法國等各國考古學家、工程師、以及熟練的重型設備技術員等成千上萬的人,參與複雜艱鉅的拯救工程,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因為1964年4月到夏末之際,納賽湖的湖水上漲掩蓋神廟的速度超乎想像…


拯救工程成本約在4000萬美元,首先建造一座圓壩,把阿布辛貝與高漲的湖水阻隔開來,再將整個神廟精密切割成將近兩千塊多石塊,詳細登錄編號,每塊石頭重量可達30噸,平均20噸,用於組裝加固石體結構的樹脂也高達33噸。


在距原址更高的六十五公尺的地方將之剷平,整理出原先島嶼的形狀,為了承擔神廟的重量又以混擬土在神廟後構築一個高125公尺的大圓頂,支撐與保護重新組合後將近十萬噸的神廟。


這個考古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浩大拆卸與組裝的工程,1968年9月22日舉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禮!1969年2月「太陽奇蹟」在2/22(比原本晚了一天)再現!同三千年一樣,太陽光現照亮了神廟裡的眾神像!拉美西斯二世的傑作終於劫後重生。現在每年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朝聖拉美西斯二世曠世鉅作的殿堂!



阿布辛貝原址與神殿重建後的相對位置~(圖片來源:Google)


1964~1968拯救阿布辛貝神殿拆卸與重組鉅大工程~


(圖片來源:埃及七千年的藝術和歷史一書 Bonechi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